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6296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包括:用于养殖对虾的养殖池、用于向养殖池内加水的进水管和用于将养殖池内的沉积物排出的排污管,排污管设置于养殖池下方,且排污管第一端贯穿养殖池底部进入养殖池内部,排污管的第二端设置于养殖池外部,排污管第一端安装有用于封闭排污管第一端管口的端盖,排污管第一端的周侧壁上设有贯通设置的排污孔,排污管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排污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如此设置,可以利用水流的作用进行排污,不需要人力进行排污作业,有效降低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排污管所起的连通器作用能够保证养殖池内的水位不会变化,能够有效地避免水位波动对对虾产生应激影响导致对虾产量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
本技术涉及对虾养殖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采用工厂化养殖对虾,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效益,该养殖方式不仅最大限度的切断病原,提高了对虾的产量和质量。但是,由于工厂化养殖对虾的密度高,养殖期间产生的大量粪便、残余饵料、代谢物等沉在池底,这些沉积物如不及时排出池外,不仅会导致水体中的各项理化因子超标,而且会导致水体中滋生大量致病微生物,造成通过培养菌相或藻相形成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对虾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现有技术中处理沉积物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虹吸或者人工换水,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排污方式,尤其是到养殖后期,对虾食料多,排泄多,操作人员需要经常进行排污,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并且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排污方式,排污过程水体波动大,易对对虾产生刺激,导致养殖对虾产量下降。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污处理时人工劳动强度大,并且养殖池内的水体波动大易对对虾产生刺激而导致对虾产量下降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排污,并且排污过程不会导致水体出现较大波动的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包括:用于养殖对虾的养殖池、用于向所述养殖池内加水的进水管和用于将所述养殖池内的沉积物排出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于所述养殖池下方,且所述排污管第一端贯穿所述养殖池底部进入所述养殖池内部,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养殖池外部,所述排污管第一端的设有与所述排污管内部连通的排污孔,所述排污管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污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的周侧壁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且贯穿其壁厚的长槽,所述长槽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个所述长槽沿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的轴向排布,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长槽的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封堵N-1个所述长槽、以使所述养殖池内的水位高度与未被封堵的所述长槽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相同。优选地,所述封堵装置为防水胶带。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排出所述养殖池内表层水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养殖池内、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养殖池外,且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排水管第一端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排水管的数量为两个。优选地,所述排污管第一端安装有用于封闭所述排污管第一端管口的端盖,所述排污孔设置于所述排污管第一端的周侧壁上。优选地,所述排污孔为沿所述排污管的周向延伸的条形孔。优选地,所述排污孔的数量为多个。优选地,所述进水管的数量为两个。优选地,所述排污管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包括:用于养殖对虾的养殖池、用于向养殖池内加水的进水管和用于将养殖池内的沉积物排出的排污管,排污管设置于养殖池下方,且排污管第一端贯穿养殖池底部进入养殖池内部,排污管的第二端设置于养殖池外部,排污管第一端的设有与排污管内部连通的排污孔,排污管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排污孔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进水管在向养殖池内注水的过程中,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中的养殖池和排污管形成连通器,养殖池底部的水携带粪便、残余饵料、代谢物等沉积物从排污管第一端上的排污孔进入到排污管内,并从排污管的第二端排出,完成排污过程。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养殖后期,需要向养殖池内不断注水,以提高养殖池内的氧气含量,并去除水面上的有机质。本技术方案中的对虾养殖自动排污系统利用注水过程,养殖池内的水位升高后就会通过排污管的第二端排出,保证养殖池内水位恒定的同时,能够将沉积与养殖池内的沉积物从排污管排出,从而稀释养殖池内毒素和污物的浓度,保证对虾的养殖环境,提高对虾的质量和产量。如此设置,可以利用水流的作用进行排污,不需要人力进行排污作业,有效降低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排污管所起的连通器作用能够保证养殖池内的水位不会变化,能够有效地避免水位波动对对虾产生应激影响导致对虾产量下降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1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图1-图3中:1、养殖池;2、进水管;3、排污管;4、端盖;5、排污孔;6、长槽;7、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提供了一种无需人工排污,并且排污过程不会导致水体出现较大波动的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考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包括用于养殖对虾的养殖池1、用于向养殖池1内加水的进水管2和用于将养殖池1内的沉积物排出的排污管3。其中,养殖池1是由混凝土或者砖块等制成的上方具有开口、且能够蓄水的水池。其中,进水管2能够向养殖池1内加水,如图1所示,进水管2的出水口可以设置在养殖池1的侧壁上。其中,排污管3设置于养殖池1的下方,例如,可以埋在养殖池1下方。且排污管3第一端贯穿养殖池1的底部进入到养殖池1内部,排污管3的第二端设置在养殖池1的外部,例如,排污管3可以是一体结构的排污管3,也可以是由多段管体通过管接头连接而形成的排污管3。排污管3第一端的设有贯通设置的排污孔5,排污孔5与排污管3内部连通,以使养殖池1内的水能够从排污孔5进入到排污管3,排污孔5的尺寸最好小于对虾的尺寸、以防止对虾从排污孔5逃出而导致对虾的产量降低。养殖池1和排污管3的第二端构成一个连通器,即养殖池1内的水位高度取决于排污管3第二端的出水口的高度,所以排污管3的第二端的高度应当高于排污孔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如此则养殖池1内的水位能够完全没过排污孔5,排污孔5则能够与养殖池1内的下层水位相对应,使得养殖池1内的水从排污管3排出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总是由养殖池1内带有沉积物的下层水进入到排污孔5内,并从排污管3的第二端排出,使得排污效果更好。当然,为了防止养殖池1内的水位没过养殖池1的侧壁,排污管3第二端出水口应当不超过养殖池1的侧壁。进水管2在向养殖池1内注水的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养殖对虾的养殖池(1)、用于向所述养殖池(1)内加水的进水管(2)和用于将所述养殖池(1)内的沉积物排出的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设置于所述养殖池(1)下方,且所述排污管(3)第一端贯穿所述养殖池(1)底部进入所述养殖池(1)内部,所述排污管(3)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养殖池(1)外部,所述排污管(3)第一端的设有与所述排污管(3)内部连通的排污孔(5),所述排污管(3)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污孔(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养殖对虾的养殖池(1)、用于向所述养殖池(1)内加水的进水管(2)和用于将所述养殖池(1)内的沉积物排出的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设置于所述养殖池(1)下方,且所述排污管(3)第一端贯穿所述养殖池(1)底部进入所述养殖池(1)内部,所述排污管(3)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养殖池(1)外部,所述排污管(3)第一端的设有与所述排污管(3)内部连通的排污孔(5),所述排污管(3)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污孔(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3)的第二端的周侧壁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且贯穿其壁厚的长槽(6),所述长槽(6)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个所述长槽(6)沿所述排污管(3)的第二端的轴向排布,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长槽(6)的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封堵N-1个所述长槽(6)、以使所述养殖池(1)内的水位高度与未被封堵的所述长槽(6)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养殖池自动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装置为防水胶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武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闽辉铭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