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039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专用的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并且采用三次渥堆的方式,促使内含物质逐步降解、转化,而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如果采用传统一次渥堆法,难以达到色泽黑褐油润、陈香浓郁、醇厚回甘的品质特征。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加工的黑茶,为针形,可用玻璃杯冲泡,像名优绿茶一样,外形漂亮,方便冲泡,改变了传统黑茶砖、饼等粗笨的外形,冲泡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技术介绍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生产历史悠久,产销量大。因具有较强的促消化、解油腻等健康功能,同时又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最终成为了西北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生命之饮”。近年来,随着人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具有减肥、降脂、调理肠胃、保护酒精性肝损伤等卓越保健功能的黑茶,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黑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一跃成为仅次于绿茶的第二大茶类,其生产区域也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等传统地域,逐渐扩大到河南、浙江、陕西等地。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目前黑茶加工仍然采用原料相对粗老的夏秋茶,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为了降低苦涩味,一般在工艺技术上采用长时间堆积发酵,并且新加工的黑茶再放上2-3年才可以饮用;原因是新加工出来的黑茶口感粗涩,香气不纯,当年投放市场并不适合饮用。基于以上原因不仅给生产厂家资金周转带来较大压力,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形笨拙、冲泡不便的传统黑茶,并不能满足部分消费群体的饮茶需要。豫南茶区属于江北茶区,茶树品种多属于小叶种,受长期以来的饮茶习惯影响,对黑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档化和方便化,比如可以像信阳毛尖一样能用玻璃杯冲泡。传统地域生产的黑茶原料一般是大叶种,且要求一定的成熟度。在加工环境及加工技术上存在与豫南有一定区别。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而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叶片硬脆,对制茶工艺要求高,但有利于抗逆性。研究表明大叶种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为1:2或1:3,而小叶种的比例为1:1或1:1.5,即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叶种多。因此,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喝的太多容易伤胃,而小叶茶比较鲜嫩相对温和。由于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两者的加工工艺存在一定的区别,专利技术人在实际的操作实验中发现,在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过程中,其关键技术——渥堆工艺,沿用传统地域黑毛茶渥堆技术制作细嫩黑毛茶,普遍存在着渥堆不足、不匀、沤味等品质缺陷问题。针对小叶种鲜叶原料采摘较细嫩、北方茶区温度低,渥堆叶量少等问题,传统地域黑毛茶渥堆方式难以实现渥堆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温度、湿度、透气性等,并且现有技术中渥堆设备在使用时,无法实现对细嫩黑毛茶的清洁化、可控化渥堆,且无法对空气分流,使得细嫩芽叶在渥堆中通风不良、透气性差,易产生异杂味,降低黑毛茶品质;同时,还存在隔离板不容易拆装,进而不便于对其进行清洁等问题。所以采用传统的渥堆技术加工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制成黑茶口感苦涩,香气淡薄,品质类似低档绿茶,因此,针对小叶种幼嫩茶鲜叶加工成高档化的黑茶工艺在现有技术中的基础上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针对小叶种幼嫩茶加工成黑茶的指导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鲜叶→日光晒青→室内凉青→杀青→初揉→第一次渥堆→紧条→第一次理条→第二次渥堆→第二次理条→第一次干燥→喷水增湿→高温气蒸→第三次渥堆→第三次理条→第二次干燥→炭火提香。具体步骤如下:(1)日光晒青鲜叶采回后,均匀摊放在水筛上,薄摊,在上午9时至11时,或下午15时至17时,凉晒0.5h,不可在太阳下暴晒,轻微翻动1次。(2)室内凉青室外晒青结束后,移入室内继续凉青,室内温度尽量在25℃左右,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待鲜叶软绵即可制作,室内凉青时间约2~3h。(3)杀青一般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当滚筒锅温达到180℃左右时,开始投入鲜叶,以鲜叶老嫩、含水量多少,调节投茶量,确保杀青适度。由于鲜叶原料细嫩,一般是单芽或一芽一叶,在杀青结束后,应立即摊凉,以免烧坏原料。(4)初揉由于鲜叶原料嫩度高,因此采用冷揉法,初揉投叶量为揉桶的3/4;加压遵循“轻—重—轻”原则,采用“轻压、短时、慢揉”的方式。揉捻时间20min左右,待大部分叶片呈折叠条,少部分呈泥鳅条或扁平片,叶细胞破损为20%左右,叶色由暗绿转为暗绿泛黄为度。(5)第一次渥堆揉捻叶经解块后,利用小叶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进行渥堆,同时避免阳光直射,渥堆叶堆积厚度40~50cm,适当筑紧,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便保湿保温,在渥堆过程中视堆温变化情况,适时进行1~2次翻堆。要求茶坯含水量在65%左右,如果揉捻叶过干,可在堆面上洒些清水。渥堆的适宜堆温以30~40℃,不超过45℃为宜。若堆温超过45℃则需翻堆,防止茶坯渥坏。渥堆时间,春季16~24h,夏秋季8~16h。当茶堆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转为黄褐,叶片对光透视时呈透明的竹青色,带有酒糟气或刺鼻酸辣气味,手深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6)紧条利用排把机进行紧条,时间10min左右,可使茶条更为紧细。(7)第一次理条采用多功能理条机,使用前,先预热,当机温升至110℃时,将2.0kg的茶叶,均匀投入到每个机槽中,温度110℃~90℃逐步下降;转速210r/min~180r/min逐渐下降,理条后的含水量在30%时,条形紧细,即可倒出。(8)第二次渥堆理条结束后,趁热放置在“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中进行控温控湿通气定向渥堆,待叶色乌褐油润,香气陈纯即可,渥堆时间约8~10h。(9)第二次理条:方法同第一次理条。(10)第一次干燥①、初烘采用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进行初烘。初烘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度1cm~2cm,时间10min~15min。烘至含水量在20%左右,手握有刺手感。②、摊凉将茶叶均匀摊开,叶温降至常温,摊凉30min~60min。③、复烘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复烘。温度控制在80℃~90℃,摊叶厚度2cm~3cm,时间30min左右,烘至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为适度。(11)喷水增湿烘干的黑毛茶坯均匀喷洒清洁的水,并进行堆积回潮。堆高40~50min,回潮时间2~4h,増湿后茶坯含水量控制在25%~30%为适度。(12)高温气蒸增湿均匀的黑毛茶,通过自动提升机进入黑茶蒸汽渥堆机,在1Mpa蒸汽压力下汽蒸10~15s。(13)第三次渥堆将完成汽蒸工序的茶坯堆高控制在0.8m~1m、时间控制在20h~24h、堆内温度控制在65℃~70℃为宜,使青气基本消失、叶质柔软、叶色适度。(14)第三次理条方法同第一次理条。(15)第二次干燥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复烘。温度控制在8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鲜叶→日光晒青→室内凉青→杀青→初揉→第一次渥堆→第一次紧条→第一次理条→第二次渥堆→第二次理条→第一次干燥→喷水增湿→高温汽蒸→第三次渥堆→第三次理条→第二次干燥→炭火提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鲜叶→日光晒青→室内凉青→杀青→初揉→第一次渥堆→第一次紧条→第一次理条→第二次渥堆→第二次理条→第一次干燥→喷水增湿→高温汽蒸→第三次渥堆→第三次理条→第二次干燥→炭火提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光晒青的方法为:鲜叶采回后,均匀摊放在水筛上,薄摊,在上午9时至11时,或下午15时至17时,凉晒0.5h,不可在太阳下暴晒,轻微翻动1次;
所述室内凉青的方法为:室外晒青结束后,移入室内继续凉青,室内温度25±2℃左右,每隔1h轻翻一次,待鲜叶软绵即可制作,室内凉青时间2~3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三次渥堆均采用“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具体方法为:
第一次渥堆:揉捻叶经解块后,渥堆叶堆积厚度40~50cm,筑紧,加盖湿布、蓑衣保湿保温,进行1~2次翻堆;保持茶坯含水量在65±2%,堆温30~40℃,若堆温超过45℃则需翻堆,渥堆时间,春季16~24h,夏秋季8~16h;当茶堆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转为黄褐,叶片对光透视时呈透明的竹青色,带有酒糟气或刺鼻酸辣气味,手深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时,第一次渥堆结束;
第二次渥堆:第一次理条结束后,趁热放置在“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中进行控温控湿通气定向渥堆,其中温度25℃,湿度85%,待叶色乌褐油润,香气陈纯即可,渥堆时间8~10h;
第三次渥堆:茶坯堆高控制在0.8m~1m,堆内温度控制在65℃~70℃,渥堆时间控制在20h~24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三次理条均采用6CLZ/8TF型8槽多功能理条机,使用前,先预热,当机温升至110℃时,将2.0kg的茶叶,均匀投入到每个机槽中,温度110℃~90℃逐步下降;转速210r/min~180r/min逐渐下降,理条后的含水量在30%时,条形紧细,即可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干燥具体为:
①、初烘
采用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进行初烘,初烘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度1cm~2cm,时间10min~15min,烘至含水量在20±2%,手握有刺手感;
②、摊凉
将茶叶均匀摊开,叶温降至常温,摊凉30min~60min;
③、复烘
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复烘,温度控制在80℃~90℃,摊叶厚度2cm~3cm,时间30±2min,烘至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
第二次干燥具体为: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复烘,温度控制在80℃~90℃,摊叶厚度2cm~3cm,时间30±2min,烘至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仁亮马敬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