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034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涉及植保技术领域,包括农业防治,即保持田间卫生、轮作或休耕、水分调节以及保持行距和株距;生物防治,即土壤处理、苗期预防和盛花期防治;化学防治,即初花期和盛花期的化学药物防治;预测天气,提前用所述化学药物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综合防治扁豆菌核病的方法,可以做到早防控、早用药,避免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时防控效果好,对环境污染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保
,尤其涉及一种扁豆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扁豆菌核病是危害扁豆的一种主要病害,如荷兰黄色扁豆株病率高达36.8%,严重的植株萎焉枯死。如不及时检查和防治,对扁豆的后期产量损失影响极大。受害植株往往先在近地面基部或第一分枝处的茎蔓开始侵染。初为水渍状,逐渐成灰白色,皮层组织撕裂变枯,呈纤维状。潮湿时,茎部病组织的中腔里,可见到黑色菌核,形如鼠屎。严重的在病茎表面及叶部可密生白色絮状霉层并在其上结黑色菌核,部分植株常因整株茎蔓萎焉而死亡。该病由核盘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株残体或混杂在种子、肥料中越冬、越夏。当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孢子弹射散发,并借气流及灌水传播,首先侵染衰老的叶片和凋落的花瓣,为病害的初侵染源,通过菌丝生长,再逐渐向健株蔓延,致使蔓、茎、叶腐烂。带菌核的种子,是造成远距离传播病害的重要途径。该病发生需要较严的湿度要求,对温度要求较宽松。孢子萌发温度为0~35℃,发病适温为5~20℃,最适温度在15℃左右。病菌对湿度的要求较高,相对湿度85%以上,利于病菌生长,因此在凉湿的条件下,往往容易发病。由于秋季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度高,夜晚凉爽,且栽培湿度较易满足病菌发育的侵染要求,极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1]。扁豆菌核病发病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往往植株病症表型在发病中后期才能观测到,而此时病原菌已经侵入体内,目前生产上往往在发病后以化学治理为主,这样的治理方法存在三个问题:一、治理方法单一,用药量大,治理效果差,增加种植成本;二、造成种植生态区域内环境污染及扁豆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扁豆质量和品质;三、药剂容易被雨水冲刷,达不到应有的治理效果。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综合防治扁豆菌核病的方法,可以做到早防控、早用药,避免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参考文献:[1]莫云彬,陈海平,董国堃.菜豆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上海农业科技,2004(1):83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综合防治扁豆菌核病的方法,以便能及早防控扁豆菌核病,并且防控效果好,且对环境污染较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农业防治,包括保持田间卫生、轮作或休耕、水分调节以及保持行距和株距;步骤2)、生物防治,包括土壤处理、苗期预防和盛花期防治;步骤3)、化学防治,包括初花期和所述盛花期的化学药物防治;步骤4)、预测天气,提前用所述化学药物防治。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保持田间卫生还包括:控制杂草,消除中间寄主,将感染的秸秆和残茬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地,无害化处理包括:焚烧、深埋或堆肥发酵。进一步地,步骤1)中,轮作包括水旱轮作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优选地与水稻进行轮作。进一步地,步骤1)中,水分调节包括冬季休田时,蓄水淹田;生长季节减少频繁灌溉。进一步地,步骤2)中,土壤处理包括将小盾壳霉溶于水中,在土壤表面喷洒,结合翻耕混入所述土壤表层;苗期预防为出苗一周后,在湿度较大、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对幼苗以及近周围表土喷施所述小盾壳霉;盛花期防治,盛花期出现所述菌核病症状喷施所小盾壳霉。进一步地,小盾壳霉喷施效果最好的时间为晴天的下午四时后或者阴天;施所述小盾壳霉后4小时内遇雨,重新施所述小盾壳霉。进一步地,步骤3)中,化学药物包括菌核净、枯草芽孢杆菌和咯菌腈。进一步地,步骤3)中,初花期和盛花期的化学药物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初花期单独喷施菌核净或者分别喷施菌核净和枯草芽孢杆菌两种化学药物,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喷施方法为叶面喷施或灌根冲施;盛花期喷施咯菌腈。进一步地,步骤4)中,预测到天气气温将在10~25℃,同时连续阴雨时,预先喷施菌核净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剂进行预防。进一步地,步骤2)中,土壤处理包括按每亩小盾壳霉可湿性粉67g溶于10~20L水中,在土壤表面喷洒,结合翻耕混入土壤表层5~10厘米;苗期预防为出苗一周后,在湿度较大、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对幼苗以及近周围表土喷施小盾壳霉。进一步地,小盾壳霉具体使用方法45~90g/亩喷雾,在下午四时后或者阴天施药药效最好,施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重新施药。进一步地,菌核净具体使用方法,每亩用含菌核净40%的可湿性粉剂的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进一步地,咯菌腈具体使用方法,2.5%咯菌腈兑水2000倍喷雾。进一步地,田间卫生,主要是控制杂草和感染的扁豆残株,避免将感染的秸秆和残茬留在田间,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堆肥发酵,消除扁豆核盘菌的中间寄主。进一步地,轮作或休耕,特别是发病的田块,进行水旱轮作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休耕两到三年,推荐与水稻进行轮作。进一步地,水分调节,扁豆核盘菌发病对湿度要求较严格,在冬季休田时,蓄水淹田,使菌核腐烂。生长季节减少频繁灌溉,避免土壤长期过于湿润,做到干湿交替。进一步地,种植时保持合理行距和株距,注意修剪,保持通风,避免郁闭。进一步地,土壤处理,小盾壳霉主要是通过分泌胞外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来降解核盘菌菌丝细胞壁及菌核和子囊盘组织,从而抑制核盘菌生长,并导致菌核和子囊盘的腐烂消解。按每亩小盾壳霉可湿性粉67g溶于10~20L水中,在土壤表面喷洒,结合翻耕混入土壤表层5~10厘米,破坏土壤中残留的扁豆核盘菌菌核。进一步地,苗期预防,出苗一周后,视天气情况,特别是阴雨连绵,湿度较大,有利于扁豆菌核病发生时对幼苗以及近周围表土喷施小盾壳霉,以防苗期猝倒。进一步地,初花期喷施菌核净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剂。每亩用含菌核净40%的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枯草芽孢杆菌1000~1500倍液叶面喷施或灌根冲施均可。盛花期视情况喷施咯菌腈一次,使用方法是2.5%咯菌腈兑水2000倍喷雾。进一步地,扁豆菌核病发病和传播的速度很快,必须提前施药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气温在10~25℃,连续阴雨时,容易发生扁豆菌核病,应做好预防措施,可适当喷施菌核净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剂进行预防。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对发生过扁豆核菌病的地块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当年该地块扁豆菌核病得到有效防控。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对扁豆菌核病发病较重的地块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当年该地块扁豆菌核病得到有效防控。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包括:1、本专利技术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防控手段有效协同,不仅能够解决现有单一措施对扁豆核菌病防控不及时和防控效果差的问题,而且增加了扁豆产量和产值。2、本专利技术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综合防控代替单一防控,特别是代替单一的化学防治,增加了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有效的降低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3、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核菌病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农业防治,包括保持田间卫生、轮作或休耕、水分调节以及保持行距和株距;/n步骤2)、生物防治,包括土壤处理、苗期预防和盛花期防治;/n步骤3)、化学防治,包括初花期和所述盛花期的化学药物防治;/n步骤4)、预测天气,提前用所述化学药物防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农业防治,包括保持田间卫生、轮作或休耕、水分调节以及保持行距和株距;
步骤2)、生物防治,包括土壤处理、苗期预防和盛花期防治;
步骤3)、化学防治,包括初花期和所述盛花期的化学药物防治;
步骤4)、预测天气,提前用所述化学药物防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保持田间卫生还包括:控制杂草,消除中间寄主,将感染的秸秆和残茬进行无害化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害化处理包括:焚烧、深埋或堆肥发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轮作包括水旱轮作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优选地与水稻进行轮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水分调节包括冬季休田时,蓄水淹田;生长季节减少频繁灌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土壤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彪顾玉阳马晓红姚陆铭张艺唐玉英武天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