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26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骨传导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包括扬声器模块和耳钩。扬声器模块设于耳钩上;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扬声器模块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骨传导扬声器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具有携带方便,佩戴方便的优点,且佩戴时夹挂在耳朵上,更加美观,不妨碍使用者活动。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不封闭耳道,用户还能听到外声音,使用时更安全,且保护听力,增强了佩戴舒适度,减少压迫感,杜绝因封闭耳道而造成耳压不平衡状态产生的不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本技术属于骨传导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装置。
技术介绍
骨传导装置包括骨传导耳机和骨传导助听器。传统的骨传导装置为头戴式装置。申请号为CN200610107531.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骨传导头戴式耳机,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一种骨传导头戴式耳机装置,在头带的一侧或两侧端部,安装上能将音响电信号转变成机械振动、并传播到头盖骨内的驱动元件,使之成为该头戴式耳机装置;头带由在使用者头部或项部弯曲的头带本体、与在端部安装了驱动元件的加装部件构成;……”。申请号为CN20191086797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水骨传导蓝牙耳机,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一种新型防水骨传导蓝牙耳机,包括U形头戴筋,U形头戴筋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蓝牙耳机并呈对称设置;……”。上述两种骨传导头戴式耳机均不便于携带,不便于佩戴;且佩戴时夹挂在头上,不美观;躺下时,头带或U形头戴筋会造成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骨传导装置不便于携带;佩戴时夹挂在头上,不美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包括扬声器模块,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还包括:耳钩,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耳钩上;所述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所述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所述扬声器模块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可选地,所述耳钩具有上端和下端,其上端设有一卡钩;佩戴时,所述卡钩卡入在耳内。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卡钩上且贴合于耳内。可选地,所述耳钩的前端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延伸部上且贴合于耳前侧;所述卡钩上设有第一空气传导扬声器。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耳钩的上端且贴合于耳前侧,所述耳钩的下端设有伸入耳内的入耳部,所述入耳部上设有第二空气传导扬声器。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第一骨传导扬声器,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包括:第一磁性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中形成有第一磁间隙;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内环体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环体上且向外延伸;所述内环体悬空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所述连接臂通过支撑件而固定在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或直接固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第一音圈,所述第一音圈设置于所述弹片的下表面且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第一传导件,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于所述弹片的上表面。可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部和旋臂部;所述连接部固设于所述内环体的外周缘上且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往外延伸;所述旋臂部沿所述内环体的周向延伸,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末端。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第二骨传导扬声器,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包括:底板;下磁铁,所述下磁铁固设所述底板上;下线圈,所述下线圈环设于所述下磁铁的内侧;上磁铁,所述上磁铁固设于所述下磁铁的上方;所述下磁铁与所述上磁铁隔开,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磁间隙上、下两侧的两个磁极互为异名磁极;上线圈,所述上线圈环设于所述上磁铁的内侧,所述上线圈中形成有一第二通孔;振动片,所述振动片悬空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其周缘固定在所述上磁铁和所述下磁铁之间;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固设于所述上磁铁的上方;以及第二传导件,所述第二传导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导件包括:传导柱,所述传导柱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以及传导片,所述传导片固设于所述传导柱的顶部。可选地,所述扬声器模块还包括一第三空气传导扬声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1、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扬声器模块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具有携带方便,佩戴方便的优点,且佩戴时夹挂在耳朵上,更加美观,不妨碍使用者活动;2、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不封闭耳道,用户还能听到外声音,使用时更安全,且保护听力,增强了佩戴舒适度,减少压迫感,杜绝因封闭耳道而造成耳压不平衡状态产生的不适;3、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不入耳,耳垢及耳分泌物不会粘到该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上,更不会把细菌及汗液带到耳内,更加卫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A-A线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6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7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8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9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10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11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12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13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14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15提供的扬声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考图1~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包括扬声器模块100a和耳钩200。所述扬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包括扬声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耳钩,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耳钩上;所述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所述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所述扬声器模块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包括扬声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耳钩,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耳钩上;所述耳挂式骨传导装置佩戴时,所述耳钩挂在耳朵的外周,所述扬声器模块贴合于耳内或耳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钩具有上端和下端,其上端设有一卡钩;佩戴时,所述卡钩卡入在耳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卡钩上且贴合于耳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钩的前端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延伸部上且贴合于耳前侧;所述卡钩上设有第一空气传导扬声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设于所述耳钩的上端且贴合于耳前侧,所述耳钩的下端设有伸入耳内的入耳部,所述入耳部上设有第二空气传导扬声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挂式骨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块包括第一骨传导扬声器,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包括:
第一磁性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中形成有第一磁间隙;
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内环体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环体上且向外延伸;所述内环体悬空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所述连接臂通过支撑件而固定在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或直接固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
第一音圈,所述第一音圈设置于所述弹片的下表面且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
第一传导件,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于所述弹片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达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想听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