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压直流变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232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压直流变换电路,包括功率开关S1、功率开关S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电感L2、电感L3以及负载电阻Ro,其中,电容C1和电感L1构成了电源侧LC滤波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电路简单、电感承受电气应力低、输出端EMI较轻的特点,同时成本低廉,电感能够工作在断续导电模式,串联充电和并联放电,输出电压可升可降。由于采用输入LC滤波,可以获得平直的输入电流,降低EMI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压直流变换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变换
的一种DC-DC变换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升降压直流变换电路。
技术介绍
BUCKDC-DC(降压DC-DC)变换电路与BOOSTDC-DC(升压DC-DC)变换电路可以结合,得到一种BUCK-BOOSTDC-DC变换电路,电压变比为d/(1-d),式中,d为电路中功率开关的斩波占空比。这种BUCK-BOOSTDC-DC变换电路,只采用单只升降压用主电感,电感承受的电气应力较大。同时,BUCKDC-DC变换电路输入电流呈现断续,会产生较强的EMI。电感一般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CCM),不工作在断续导电模式(DCM)或临界导电模式(CRM)。如果电感能够工作在DCM或CRM下,则磁芯利用率最高,节省磁件设计成本。为此,本领域亟需设计一种电感承受电气应力低、输入端EMI较轻且磁芯利用高的的BUCK-BOOSTDC-DC变换电路。目前没有发现同本技术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压直流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开关S1、功率开关S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电感L2、电感L3以及负载电阻Ro;其中:/n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输入直流电源正极,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S1的集电极和电容C1的一端相连;/n所述功率开关S1的发射极与电感L2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n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直流电源负极,并与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感L3的一端相连;/n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后,与功率开关S2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n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感L3的另一端相连后,与功率开关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压直流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开关S1、功率开关S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电感L2、电感L3以及负载电阻Ro;其中:
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输入直流电源正极,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S1的集电极和电容C1的一端相连;
所述功率开关S1的发射极与电感L2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
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直流电源负极,并与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感L3的一端相连;
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后,与功率开关S2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感L3的另一端相连后,与功率开关S2的发射极和电容C2的负极相连,形成输出直流负极;
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形成输出直流正极;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剑峰陈圣泽常中科唐厚君杨喜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