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俊敏专利>正文

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223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7
一种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其包括电机轴、转子、线圈,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轴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换向器、电阻和贴片电容,换向器与电机轴同轴设置;电阻与换向器电连接;贴片电容贴片设置于电阻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压敏电阻上设置贴片电容进行增容,使压敏电阻、贴片电容与换向器形成回路,进而可利用贴片电容吸收换向时所产生的高频火花,并通过压敏电阻进行消耗,从而可避免或大大减少换向时所产生的高频火花,进而可大大降低电机对外产生的电池干扰和噪声,并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具有布局合理、性能可靠、精度高、成本低、易于加工制造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满足EMC要求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微小型电机,特别涉及一种满足EMC要求的电机。
技术介绍
微小型电机因其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或器具中,以及一些高精端产品中。对于有刷电机,电机运转时,换向器每换向一次,在电感断开的瞬间,电刷与换向器之间便会产生高频火花;该高频火花不仅对外产生大量的电磁干扰和噪音,直接影响附近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还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和运转稳定性。因此,现有的这种微小型电机很难通过欧美EMC认证要求。为使得产品通过欧美EMC要求,必须降低电机的电磁干扰和噪音,并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避免电刷与换向器之间产生火花以降低电磁干扰和噪声的满足EMC要求的电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其包括电机轴、转子、线圈,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轴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换向器、电阻和贴片电容,所述换向器与所述电机轴同轴设置;所述电阻与所述换向器电连接;所述贴片电容贴片设置于所述电阻上。进一步地,所述电阻为压敏电阻,其呈环状,其与所述换向器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贴片电容至少设有三个。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器包括换向器绝缘座、换向器导电片和换向器压圈,所述换向器绝缘座与所述电机轴或转子同轴连接,其设有呈柱状的柱体部;所述换向器导电片,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相间隔并围合呈筒状而套设于所述柱体部外;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分别与所述电阻电连接;所述换向器压圈呈圆环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外而使所述换向器导电片与所述换向器绝缘座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呈弧片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突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壁;所述第二导电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主体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呈弧片状,所述第二连接部突出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壁;所述第三导电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主体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主体部呈弧片状,所述第三连接部突出于所述第三主体部的外壁;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第三主体部相互间隔并围合呈圆筒状。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器压圈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第三主体部的外壁上;所述电阻套设于所述换向器导电片外,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三主体部。进一步地,所述换向器绝缘座包括一体成型的柱体部和轴肩部,在所述柱体部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孔,所述电机轴套设于所述中心轴孔内而与所述换向器绝缘座同轴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轴肩部的端面上设有三个间隔分布的卡台部,所述卡台部端部之间相互间隔而形成定位槽,所述卡台部分别与所述柱体部相间隔而与柱体部之间形成环状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第三主体部的端部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分别穿过所述定位槽而伸出至所述轴肩外与所述电阻连接。本技术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满足EMC要求的电机,通过在压敏电阻上设置贴片电容进行增容,使压敏电阻、贴片电容与换向器形成回路,进而可利用贴片电容吸收换向时所产生的高频火花,并通过压敏电阻进行消耗,从而可避免或大大减少换向时所产生的高频火花,进而可大大降低电机对外产生的电池干扰和噪声,并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本技术的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具有布局合理、性能可靠、精度高、成本低、易于加工制造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换向器绝缘座4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换向器导电片4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机转轴1、转子2、线圈3、换向器4、换向器绝缘座41、柱体部411、轴肩部412、中心轴孔413、定位凸部414、卡台部415、定位槽416、卡槽417、换向器导电片42、第一导电片421、第一主体部4211、第一连接部4212、第二导电片422、第二主体部4221、第二连接部4222、第三导电片423、第三主体部4231、第三连接部4232、长条部424、异形部425、换向器压圈43、电阻5、贴片电容6。【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包括电机轴1、转子2、线圈3、换向器4、电阻5和贴片电容6。如图1、图3所示,所述电机轴1与所述转子2同轴连接,转子2与电机轴1可同步进行转动。所述线圈3以公知的方式设于所述转子2上。通常情况下,所述转子2由硅钢片叠制而成。如图3所示,所述换向器4与所述电机轴1同轴设置,其可与所述电机轴1同步转动。所述换向器4与所述电阻5电连接,所述电阻5上则设置有贴片电容6,从而使得所述电阻5、贴片电容6可连入换向器4回路中发挥作用,以避免电火花产生。如图2所示,所述换向器4包括换向器绝缘座41、换向器导电片42和换向器压圈43。其中,所述换向器绝缘座41与所述电机轴1或转子2同轴连接,所述换向器导电片42套设于所述换向器绝缘座41上,并与换向器绝缘座41同轴;所述换向器压圈43则用于将换向器导电片42压紧以使得换向器导电片42与换向器绝缘座41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换向器绝缘座41包括一体成型的柱体部411和轴肩部412。所述换向器绝缘座41由非导体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换向器绝缘座41由塑胶材料制成。如图4所示,所述柱体部411呈圆柱状,其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中心轴孔413,其用于插装所述电机轴1。所述中心轴孔413可以是盲孔,也可以是通孔,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轴孔413为通孔,其贯通所述柱体部411的两端。为方便与所述转子2对接,可在所述柱体部411的端部上设置定位凸部414。所述定位凸部414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如图4所示,所述轴肩部412突出形成于所述柱体部411的外壁上,其与所述柱体部411的外壁之间形成环状台阶。所述轴肩部412可设置与所述柱体部411的端部位置,也可设于所述柱体部411的非端部位置,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轴肩部412设于所述柱体部411的非端部位置,其靠近于所述柱体部411的中部。如图4所示,为方便安装所述换向器导电片42,在所述轴肩部412的端面上设有三个间隔分布的卡台部415。所述卡台部415的形状及大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台部415的形状一致,其均匀间隔的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其包括电机轴(1)、转子(2)、线圈(3),所述转子(2)与所述电机轴(1)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n换向器(4),与所述电机轴(1)同轴设置;/n电阻(5),与所述换向器(4)电连接;/n贴片电容(6),贴片设置于所述电阻(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其包括电机轴(1)、转子(2)、线圈(3),所述转子(2)与所述电机轴(1)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换向器(4),与所述电机轴(1)同轴设置;
电阻(5),与所述换向器(4)电连接;
贴片电容(6),贴片设置于所述电阻(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5)为压敏电阻,其呈环状,其与所述换向器(4)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电容(6)至少设有三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4)包括:
换向器绝缘座(41),与所述电机轴(1)或转子(2)同轴连接,其设有呈柱状的柱体部(411);
换向器导电片(42),包括第一导电片(421)、第二导电片(422)和第三导电片(423),所述第一导电片(421)、第二导电片(422)和第三导电片(423)相间隔并围合呈筒状而套设于所述柱体部(411)外;所述第一导电片(421)、第二导电片(422)和第三导电片(423)分别与所述电阻(5)电连接;
换向器压圈(43),呈圆环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片(421)、第二导电片(422)、第三导电片(423)外而使所述换向器导电片(42)与所述换向器绝缘座(41)连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满足EMC要求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片(42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主体部(4211)和第一连接部(4212),所述第一主体部(4211)呈弧片状,所述第一连接部(4212)突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4211)的外壁;
所述第二导电片(42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主体部(4221)和第二连接部(4222),所述第二主体部(4221)呈弧片状,所述第二连接部(4222)突出于所述第二主体部(4221)的外壁;
所述第三导电片(423)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主体部(4231)和第三连接部(4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敏
申请(专利权)人:谢俊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