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中继线圈的任意恒压无线电能传输补偿网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207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中继线圈的任意恒压无线电能传输补偿网络结构。包括发射线圈回路、中继线圈回路、接收线圈回路,所述发射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压源、发射线圈、发射线圈回路补偿电容,所述中继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中继线圈、中继线圈回路补偿电容,所述接收线圈回路包括接收线圈、接收线圈回路串联补偿电容、接收线圈回路并联补偿电容、负载,所述接收线圈的一端经接收线圈回路串联补偿电容与接收线圈回路并联补偿电容的一端、负载的一端连接,接收线圈的另一端与接收线圈回路并联补偿电容的另一端、负载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持原有补偿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添加并联补偿电容,使得系统获得良好输出特性并减小逆变器的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中继线圈的任意恒压无线电能传输补偿网络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中继线圈的任意恒压无线电能传输补偿网络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充电系统的安全性、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动汽车的非接触式充电系统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当传输距离增加,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迅速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中间插入中继线圈是增大无线能量传输距离的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的有效途径。中继线圈的存在起到能量中转站的作用,但该系统存在多条功率传输路径,使系统的补偿网络设计复杂且难以获得较好的输出特性。目前,现有的补偿方式是控制各线圈自感与补偿电容的谐振频率一致,来提高系统的能量传输能力。但这样的补偿方式,第一,负载的输出特性由整个磁耦合系统决定,且无法完全补偿系统的内电抗,输出稳压特性较差。第二,应用中含中继线圈的磁耦合系统存在三个谐振频率,相比于不含中继线圈的两线圈系统更容易出现补偿网络失谐问题。第三,含中继线圈的磁耦合系统存在交叉耦合问题,现有技术在各线圈谐振补偿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阻抗匹配网络或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中继线圈的任意恒压无线电能传输补偿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回路、中继线圈回路、接收线圈回路,所述发射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压源、发射线圈,所述中继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中继线圈、中继线圈回路补偿电容,所述接收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接收线圈、接收线圈回路串联补偿电容、负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中继线圈的任意恒压无线电能传输补偿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回路、中继线圈回路、接收线圈回路,所述发射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压源、发射线圈,所述中继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中继线圈、中继线圈回路补偿电容,所述接收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接收线圈、接收线圈回路串联补偿电容、负载。


2.一种基于中继线圈的任意恒压无线电能传输补偿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回路、中继线圈回路、接收线圈回路,所述发射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压源、发射线圈、发射线圈回路补偿电容,所述中继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中继线圈、中继线圈回路补偿电容,所述接收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接收线圈、负载。


3.一种基于中继线圈的任意恒压无线电能传输补偿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回路、中继线圈回路、接收线圈回路,所述发射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压源、发射线圈、发射线圈回路补偿电容,所述中继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中继线圈、中继线圈回路补偿电容,所述接收线圈回路包括接收线圈、接收线圈回路串联补偿电容、接收线圈回路并联补偿电容、负载,所述接收线圈的一端经接收线圈回路串联补偿电容与接收线圈回路并联补偿电容的一端、负载的一端连接,接收线圈的另一端与接收线圈回路并联补偿电容的另一端、负载的另一端连接。


4.一种基于中继线圈的任意恒压无线电能传输补偿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回路、中继线圈回路、接收线圈回路,所述发射线圈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电压源、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彬杨丰钢陈为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