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全面屏触控显示模组的摄像孔防漏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947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面屏触控显示模组的摄像孔防漏光结构,包括盖板,装设在盖板一侧依次层叠设置的光学胶层、第一偏光片、显示层、第二偏光片、遮光胶纸和背光层,背光层上设置有摄像孔,第二偏光片上开有与摄像孔同轴心的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与所述显示层之间的一圈涂布有环形的第一遮光胶水层,所述摄像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偏光片之间的一圈涂布有环形的第二遮光胶水层,第二遮光胶水层的内圈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遮光胶水层的内圈直径,所述第一遮光胶水层和第二遮光胶水层的内圈直径分别小于所述摄像孔的直径,两层胶水的涂布在实现超窄胶宽、超窄胶高的同时,解决了摄像孔漏光的问题,也提高了屏占比,满足全面屏对于美观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全面屏触控显示模组的摄像孔防漏光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模组的摄像头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全面屏触控显示模组的摄像孔防漏光结构。
技术介绍
如今许多的电子产品都会带有前置摄像头,电子产品窄边框、高屏占比可以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为实现屏占比最大化,市场上开始时以刘海屏居多,后来随着电子市场对超窄边框要求的日益提高,更俱科技感的适用于全面屏的摄像孔显示产品应运而生,为了满足全面屏的设计需求,摄像孔区域边沿需要做到极窄,而该摄像孔的周边会出现漏光现象,严重影响显示效果及用户体感。为提升客户使用体验和产品品质,大部分触控显示制造商会在背光层的摄像孔周边加大遮光胶面积或涂布一圈胶水来起到防漏光效果,这种结构一方面防漏光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加大遮光胶面积会减少产品显示区域,影响美观及用户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防漏光效果好、工艺简单、结构稳定可靠、增大屏幕显示区域、提高屏占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适用于全面屏触控显示模组的摄像孔防漏光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全面屏触控显示模组的摄像孔防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装设在盖板(1)一侧依次层叠设置的光学胶层(2)、第一偏光片(3)、显示层(4)、第二偏光片(5)、遮光胶纸(6)和背光层(7),所述背光层(7)上设置有摄像孔(71),所述第二偏光片(5)上开有与摄像孔(71)同轴心的圆孔(51),所述圆孔(51)的直径比摄像孔(71)的直径大,所述圆孔(51)的内壁与所述显示层(4)之间的一圈涂布有环形的第一遮光胶水层(8),所述摄像孔(71)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偏光片(5)之间的一圈涂布有环形的第二遮光胶水层(9),所述第二遮光胶水层(9)的内圈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遮光胶水层(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全面屏触控显示模组的摄像孔防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装设在盖板(1)一侧依次层叠设置的光学胶层(2)、第一偏光片(3)、显示层(4)、第二偏光片(5)、遮光胶纸(6)和背光层(7),所述背光层(7)上设置有摄像孔(71),所述第二偏光片(5)上开有与摄像孔(71)同轴心的圆孔(51),所述圆孔(51)的直径比摄像孔(71)的直径大,所述圆孔(51)的内壁与所述显示层(4)之间的一圈涂布有环形的第一遮光胶水层(8),所述摄像孔(71)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偏光片(5)之间的一圈涂布有环形的第二遮光胶水层(9),所述第二遮光胶水层(9)的内圈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遮光胶水层(8)的内圈直径,所述第一遮光胶水层(8)和第二遮光胶水层(9)的内圈直径分别小于所述摄像孔(71)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面屏触控显示模组的摄像孔防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层(2)为OCA光学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面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芳青屈辉刘玉清仇泽军李云海陈诚陈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