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93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盒体,盒体的内部装有用于显示图像的像源,盒体的第一壁体上设有用于供像源产生的光线穿出的开孔;透反镜,透反镜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外侧,透反镜的至少部分与开孔相对设置,以使像源产生的光线经透反镜反射后,在透反镜远离像源的一侧形成虚像。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了对平视显示器的展示,避免了对整车的转移,并减小了空间占用,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前装式平视显示器展示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平视显示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应用上了平视显示器,从而提升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前装式的平视显示器的主机预装在车辆仪表台内部,并通过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作为透反结构进行成像。在对前装式平视显示器进行展示时,需要将整车转移到展示区,不仅移动不便,而且会占用很大空间,成本也十分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前装式平视显示器展示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盒体,盒体的内部装有用于显示图像的像源,盒体的第一壁体上设有用于供像源产生的光线穿出的开孔;透反镜,透反镜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外侧,透反镜的至少部分与开孔相对设置,以使像源产生的光线经透反镜反射后,在透反镜远离像源的一侧形成虚像。可选地,成像装置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盒体连接;夹持部,夹持部与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连接,以通过夹持部对透反镜进行夹持固定。可选地,透反镜相对于第一壁体位于盒体外侧的表面倾斜设置;成像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与透反镜靠近第一壁体的一侧抵接。可选地,支撑结构包括限位凹槽,限位凹槽设置在盒体上,透反镜靠近第一壁体的一侧插设在限位凹槽内。可选地,支撑结构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件或盒体连接;承托部,承托部上设有承托凹槽,透反镜靠近第一壁体的一侧卡设在承托凹槽内,并与承托凹槽的槽壁体抵接。可选地,透反镜包括靠近第一壁体的第一反射面、远离第一壁体的第二反射面和位于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四个侧面,四个侧面包括:靠近第一壁体的第一侧面、远离第一壁体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固定结构和支撑结构均为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固定结构的夹持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处;成对设置的支撑结构的承托部分别对应地设置在第一侧面的两端处;其中,透反镜的第三侧面与成对设置的承托部中的一个承托部的承托凹槽的槽壁体抵接;透反镜的第四侧面与成对设置的承托部中的另一个承托部的承托凹槽的槽壁体抵接。可选地,盒体内部设有遮光筒,遮光筒环绕开孔设置;遮光筒内部具有透光通道,透光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体之间呈预定夹角设置。可选地,盒体内部设有定位槽,像源的至少部分插设在定位槽内;定位槽的至少部分槽壁与像源的外壁贴合,以对像源进行定位。可选地,盒体内部设有锁定件,锁定件与像源卡接,以防止像源从定位槽内脱出。可选地,锁定件为多个,多个锁定件相互间隔地设置。可选地,盒体包括第二壁体,第一壁体与第二壁体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壁体与盒体的主体部分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其中,定位槽和锁定件均设置在第二壁体上。可选地,盒体包括第三壁体,第三壁体位于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之间;第三壁体相对于盒体的主体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以在第三壁体活动时打开或关闭盒体。可选地,盒体的主体部分上设有第一插接配合部,第三壁体上设有第二插接配合部,第一插接配合部与第二插接配合部之间插接配合。可选地,第一插接配合部上设有插槽,第二插接配合部上设有用于与插槽配合的插板;其中,插槽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可选地,透反镜为曲面结构。通过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成像装置包括盒体,盒体的内部装有用于显示图像的像源,盒体的第一壁体上设有用于供像源产生的光线穿出的开孔;透反镜,透反镜固定设置在盒体的外侧,透反镜的至少部分与开孔相对设置,以使像源产生的光线经透反镜反射后,在透反镜远离像源的一侧形成虚像。采用盒体加透反镜的结构,像源产生的光线通过开孔后,经透反镜反射形成虚像,可很好地模拟车载平视显示器结构,方便对平视显示器进行展示,从而避免了对整车的转移,减小了空间占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前装式平视显示器展示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卸除第三壁体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第三壁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盒体;10、第一壁体;11、开孔;12、定位槽;13、锁定件;14、第二壁体;15、第三壁体;16、第一插接配合部;17、第二插接配合部;20、限位凹槽;2、透反镜;3、固定结构;31、第一支撑件;32、夹持部;4、支撑结构;41、第二支撑件;42、承托部;5、遮光筒。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盒体1,盒体1的内部装有用于显示图像的像源,盒体1的第一壁体10上设有用于供像源产生的光线穿出的开孔11;透反镜2,透反镜2固定设置在盒体1的外侧,透反镜2的至少部分与开孔11相对设置,以使像源产生的光线经透反镜2反射后,在透反镜2远离像源的一侧形成虚像。本技术的成像装置包括盒体1,盒体1的内部装有用于显示图像的像源,盒体1的第一壁体10上设有用于供像源产生的光线穿出的开孔11;透反镜2,透反镜2固定设置在盒体1的外侧,透反镜2的至少部分与开孔11相对设置,以使像源产生的光线经透反镜2反射后,在透反镜2远离像源的一侧形成虚像。采用盒体1加透反镜2的结构,像源产生的光线通过开孔11后,经透反镜2反射形成虚像,可很好地模拟车载平视显示器结构,方便对平视显示器进行展示,从而避免了对整车的转移,减小了空间占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前装式平视显示器展示不便的问题。上述的透反镜2同时具备对光线的透射和反射特性,也就是说,照射到透反镜2上的光线一部分穿过透反镜2,另一部分被透反镜2反射。像源固定设置在盒体1的内部,具体地,像源可通过插槽结构插设在盒体1内部或通过挂钩结构挂设在盒体1的内部。上述像源是指可发出带有图像信息的光线的设备,其可以是显示器(如LCD显示器、LED显示器),也可以是显示器与其他辅助配件组合形成的设备,例如:像源包括显示器和反射镜,显示器发生的光线经过反射镜发射后由开孔11射出至盒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盒体(1),所述盒体(1)的内部装有用于显示图像的像源,所述盒体(1)的第一壁体(10)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像源产生的光线穿出的开孔(11);/n透反镜(2),所述透反镜(2)固定设置在所述盒体(1)的外侧,所述透反镜(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开孔(11)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像源产生的光线经所述透反镜(2)反射后,在所述透反镜(2)远离所述像源的一侧形成虚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所述盒体(1)的内部装有用于显示图像的像源,所述盒体(1)的第一壁体(10)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像源产生的光线穿出的开孔(11);
透反镜(2),所述透反镜(2)固定设置在所述盒体(1)的外侧,所述透反镜(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开孔(11)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像源产生的光线经所述透反镜(2)反射后,在所述透反镜(2)远离所述像源的一侧形成虚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固定结构(3),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
第一支撑件(31),所述第一支撑件(31)的第一端与所述盒体(1)连接;
夹持部(32),所述夹持部(3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1)的第二端连接,以通过所述夹持部(32)对所述透反镜(2)进行夹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镜(2)相对于所述第一壁体(10)位于所述盒体(1)外侧的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支撑结构(4),所述支撑结构(4)与所述透反镜(2)靠近所述第一壁体(10)的一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包括限位凹槽(20),所述限位凹槽(20)设置在所述盒体(1)上,所述透反镜(2)靠近所述第一壁体(10)的一侧插设在所述限位凹槽(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包括:
第二支撑件(41),所述第二支撑件(4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1)或所述盒体(1)连接;
承托部(42),所述承托部(42)上设有承托凹槽,所述透反镜(2)靠近所述第一壁体(10)的一侧卡设在所述承托凹槽内,并与所述承托凹槽的槽壁体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镜(2)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壁体(10)的第一反射面、远离所述第一壁体(10)的第二反射面和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之间的四个侧面,所述四个侧面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壁体(10)的第一侧面、远离所述第一壁体(10)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均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
所述固定结构(3)和所述支撑结构(4)均为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所述固定结构(3)的所述夹持部(3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处;成对设置的所述支撑结构(4)的所述承托部(42)分别对应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曼莉徐俊峰王尧姚博瀚武岳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