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74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检测装置检测的曲柄不够全面等技术问题。本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检测台上设置有中心孔检测轴和叉口检测块,中心孔检测轴的中心线与叉口检测块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A为标准叉形抬牙曲柄的中心孔中心线与叉形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中心孔检测轴的中心线与叉口检测块外侧面之间的距离B为标准叉形抬牙曲柄中的中心孔中心线与叉口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检测台上还设置有用于夹持叉形抬牙曲柄的机器人,机器人能够将叉形抬牙曲柄套设于中心孔检测轴和叉口检测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检测
,涉及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曲柄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零件,在缝纫机中使用较多,例如叉形抬牙曲柄,则被广泛应用于缝纫机的送料装置中。如我国专利CN104153131A中公开的一种改进的叉形抬牙曲柄,该叉形抬牙曲柄包括筒体,筒体外圆柱面的一侧轴向设置有凸块,凸块上设置有与筒体的中心孔连通的开口,在凸块上设置有贯穿开口的紧固螺钉,在凸块一侧的筒体上径向设置有叉形板,叉形板上包括有用于来设置滑块的叉口。由于叉形抬牙曲柄使用时,抬牙曲柄上的叉口和中心孔需要与不同的零件进行配合实现传动,因此,对于叉形抬牙曲柄的零件尺寸精度要求很高,而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仅对叉形抬牙曲柄中的叉口及中心孔的深度、长度等尺寸进行检测,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不符合要求,也会影响零件传动,导致传动卡滞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对叉形抬牙曲柄中的叉口与中心孔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避免因相对位置误差导致零件传动出现卡滞。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所述叉形抬牙曲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筒体外周连接有叉形板,所述叉形板上开设有叉口,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中心孔检测轴和叉口检测块,所述中心孔检测轴的中心线与叉口检测块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A为标准叉形抬牙曲柄的中心孔中心线与叉形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中心孔检测轴的中心线与叉口检测块外侧面之间的距离B为标准叉形抬牙曲柄中的中心孔中心线与叉口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检测台上还设置有用于夹持叉形抬牙曲柄的机器人,所述机器人能够将叉形抬牙曲柄套设于中心孔检测轴和叉口检测块上。其工作原理如下:检测时,机器人可将叉形抬牙曲柄夹持,然后输送至中心孔检测轴和叉口检测块的上方,使叉形抬牙曲柄上的中心孔和叉口分别与检测台上的中心孔检测轴和叉口检测块相对齐,然后带动叉形抬牙曲柄下压,看叉形抬牙曲柄上的中心孔和叉口能否顺利地套设于中心孔检测轴和叉口检测块上,且与其边缘相贴合。如可以则说明叉形抬牙曲柄合格,如无法套设于其上,同说明中心孔和叉口之间的距离A或B过小或者过大。本申请通过对中心孔和叉口之间的距离A和B进行检测,可进一步保证检测合格后的产品精度,避免使用时出现传动卡滞的情况。且采用机器人配合检测,检测速度较快,检测效率高。在上述的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中,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中心孔检测轴分别沿X向和Y向移动的X向调节单元和Y向调节单元。设计有X向调节单元和Y向调节单元,调节中心孔检测轴与叉口检测块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各种尺寸要求的叉形抬牙曲柄。在上述的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中,所述X向调节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台上的X向电机、X向滑轨、X向丝杆和X向滑块,所述X向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X向滑轨内,所述X向丝杆转动设置于X向滑轨内,且穿过所述X向滑块与该滑动螺旋配合,所述X向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X向丝杆相连接。X向电机转动,可带动X向丝杆转动,从而带动X向滑块沿X向滑轨移动,实现中心孔检测轴X向的位置调节。在上述的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中,所述Y向调节单元包括Y向电机、Y向滑轨、Y向丝杆和Y向滑块,所述Y向滑轨设置于所述X向滑块上,所述Y向滑块滑动设置于Y向滑轨内,所述中心孔检测轴设置于所述Y向滑块上,所述Y向丝杆转动设置于所述Y向滑轨内,且与Y向滑块螺旋配合,所述Y向电机固定于Y向滑轨上,且与所述Y向丝杆相连接。Y向电机转动,可带动Y向丝杆转动,从而带动Y向滑块沿Y向滑轨移动,实现中心孔检测轴Y向的位置调节。在上述的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中,所述Y向滑块沿Y向设置有固定杆,所述中心孔检测轴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前端。设计有固定杆后,避免调节中心孔检测轴时与叉口检测块发生干涉;而中心孔检测轴与固定杆螺纹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中心孔检测轴。在上述的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中,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平面与所述固定杆的上平面相平齐,所述叉口检测块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上平面螺纹连接。设计有支撑柱后,可保证叉口检测块与中心孔检测轴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而叉口检测块与支撑柱螺纹连接,同样可方便叉口检测块的更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通过对中心孔和叉口之间的距离A和B进行检测,可进一步保证检测合格后的产品精度,避免使用时出现传动卡滞的情况。且采用机器人配合检测,检测速度较快,检测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叉形抬牙曲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原理图。图3是本叉形抬牙曲柄检测时的状态图。图4是本检测装置的轴测图。图5是本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叉形抬牙曲柄;2、筒体;3、中心孔;4、叉形板;5、叉口;6、检测台;7、中心孔检测轴;8、叉口检测块;9、机器人;10、X向调节单元;11、Y向调节单元;12、X向电机;13、X向滑轨;14、X向丝杆;15、X向滑块;16、Y向电机;17、Y向滑轨;18、Y向丝杆;19、Y向滑块;20、固定杆;21、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叉形抬牙曲柄1包括筒体2,筒体2上开设有中心孔3,筒体2外周连接有叉形板4,叉形板4上开设有叉口5。如图2、图3所示,本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6,检测台6上设置有中心孔检测轴7和叉口检测块8,中心孔检测轴7的中心线与叉口检测块8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A为标准叉形抬牙曲柄1的中心孔3中心线与叉形板4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中心孔检测轴7的中心线与叉口检测块8外侧面之间的距离B为标准叉形抬牙曲柄1中的中心孔3中心线与叉口5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检测台6上还设置有用于夹持叉形抬牙曲柄1的机器人9,机器人9能够将叉形抬牙曲柄1套设于中心孔检测轴7和叉口检测块8上。作为优选,检测台6上设置有能够带动中心孔检测轴7分别沿X向和Y向移动的X向调节单元10和Y向调节单元11。具体来讲,如图4、图5所示,X向调节单元10包括设置于检测台6上的X向电机12、X向滑轨13、X向丝杆14和X向滑块15,X向滑块15滑动设置于X向滑轨13内,X向丝杆14转动设置于X向滑轨13内,且穿过X向滑块15与该滑动螺旋配合,X向电机12的输出端与X向丝杆14相连接。如图4、图5所示,Y向调节单元11包括Y向电机16、Y向滑轨17、Y向丝杆18和Y向滑块19,Y向滑轨17设置于X向滑块15上,Y向滑块19滑动设置于Y向滑轨17内,中心孔检测轴7设置于Y向滑块19上,Y向丝杆18转动设置于Y向滑轨17内,且与Y向滑块19螺旋配合,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所述叉形抬牙曲柄(1)包括筒体(2),所述筒体(2)上开设有中心孔(3),所述筒体(2)外周连接有叉形板(4),所述叉形板(4)上开设有叉口(5),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6),所述检测台(6)上设置有中心孔检测轴(7)和叉口检测块(8),所述中心孔检测轴(7)的中心线与叉口检测块(8)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A为标准叉形抬牙曲柄(1)的中心孔(3)中心线与叉形板(4)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中心孔检测轴(7)的中心线与叉口检测块(8)外侧面之间的距离B为标准叉形抬牙曲柄(1)中的中心孔(3)中心线与叉口(5)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检测台(6)上还设置有用于夹持叉形抬牙曲柄(1)的机器人(9),所述机器人(9)能够将叉形抬牙曲柄(1)套设于中心孔检测轴(7)和叉口检测块(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所述叉形抬牙曲柄(1)包括筒体(2),所述筒体(2)上开设有中心孔(3),所述筒体(2)外周连接有叉形板(4),所述叉形板(4)上开设有叉口(5),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6),所述检测台(6)上设置有中心孔检测轴(7)和叉口检测块(8),所述中心孔检测轴(7)的中心线与叉口检测块(8)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A为标准叉形抬牙曲柄(1)的中心孔(3)中心线与叉形板(4)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中心孔检测轴(7)的中心线与叉口检测块(8)外侧面之间的距离B为标准叉形抬牙曲柄(1)中的中心孔(3)中心线与叉口(5)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检测台(6)上还设置有用于夹持叉形抬牙曲柄(1)的机器人(9),所述机器人(9)能够将叉形抬牙曲柄(1)套设于中心孔检测轴(7)和叉口检测块(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6)上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中心孔检测轴(7)分别沿X向和Y向移动的X向调节单元(10)和Y向调节单元(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形抬牙曲柄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调节单元(10)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台(6)上的X向电机(12)、X向滑轨(13)、X向丝杆(14)和X向滑块(15),所述X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卫明贺宁潘伦纬王波金爱光陈佳辉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台州社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