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966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送风装置和一组排风装置,均匀布置在厂房上方的一组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每个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包括机箱,设置在机箱上部的电机Ⅰ和风机,设置在机箱上部一侧的进风口,机箱上部另一侧的射流出风口A,机箱下部另一侧的低温射流出风口B,设置在机箱内下部的风机盘管和电机Ⅱ,设置在机箱下部一侧的进回水管,与风机盘管相连接的蒸发制冷机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厂房上方的多台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有效地使厂房内的空气整体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同时排风装置将厂房内的烟尘和高温气体排出厂房,可有效保证厂房内的空气流通,工作环境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
本技术属于通风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
技术介绍
大型工业厂房均设有通风系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能力不断扩大,需求的厂房也越来越大,高度达12-16米,宽度达100多米的高大空间厂房已成为普遍。在这些高大空间的厂房中,距地面2-3米高度以下是工作人员所处的位置,大多数装备和物品也排列在此高度范围,空气阻力大。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环境较差。传统的通风换气系统通常采用屋顶风机或通风管道来进行通风换气、调节温度、排除烟雾和有毒气体,无法实现充分的通风换气;即便是目前越来越多采用的更为先进的气流推射运载式通风系统虽然可以实现充分的通风换气,但在高温季节,通风换气效果良好,体感温度下降,但环境温度并没有下降。一些大型工业厂房也采用了空调系统,常用气流组织形式有分层空调形式、置换通风、竖壁贴附射流形式、普通的侧送侧回形式。但以上这些空调系统仍是按照全空调系统来计算的。在实际使用中消耗电能大,运行费用高。另外,己有的一些通风系统还存在控制过程较简单,只靠人工调节,没有实现智能化控制,耗能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排烟通风、降温效果好,采用智能控制运行程序,能耗低的适用于大型厂房的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在厂房侧墙上的一组送风装置和一组排风装置,均匀布置在所述厂房上方的一组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每个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包括机箱,设置在此机箱上部的电机Ⅰ和风机,设置在所述机箱上部一侧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箱上部另一侧的射流出风口A,设置在所述机箱下部另一侧的低温射流出风口B,设置在所述机箱内下部的风机盘管和电机Ⅱ,设置在所述机箱下部一侧的进回水管,通过所述的进回水管与所述的风机盘管相连接的蒸发制冷机组。所述的一组送风装置和一组排风装置均采用智能型轴流风机。所述的射流出风口A和低温射流出风口B的出风口均为倾斜式带缩径的出风口。所述的倾斜式带缩径的出风口的倾斜角度为30°~60°。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的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通过设置在厂房上方的多台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有效地使厂房内的空气整体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同时排风装置将厂房内的烟尘和高温气体排出厂房,可有效保证厂房内的空气流通,保证操作者身体健康,给工作人员带来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2)本技术的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由于是两个出风口,设置在机箱上部的射流出风口A,其作用:一是向排风方向推射气流,将厂房内的空气整体向一侧流动,二是在此高度形成气流顶,防止机箱下部的低温射流出风口B吹出的较低温度的气流向上扩散,为厂房底部提供较低温度的气流,二者合一为厂房提供了非等温智能层流的通风置换;(3)本技术的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低温层的高度只在下部低温射流出风口B以下即人员工作区域2-3米以下,空气整体地向一个方向流动,且不受上部空间气流的影响,很好的维护了厂房工作人员区域的空气环境,保护操作者身体健康,节能效果十分显著;(4)本技术的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整体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智能电机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风量和设置喷射角度,由于控制了低温层的高度,厂房上部的空气不需要耗费能源来进行降温,相比全空气调节节能效果十分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高大厂房内的平面布置图。图3为本技术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送风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送风后厂房内温度分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在厂房3侧墙上的一组送风装置1和一组排风装置4,均匀布置在所述厂房3上方的一组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2,每个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2包括机箱2-1,设置在此机箱2-1上部的电机Ⅰ2-9和风机2-2,设置在所述机箱2-1上部一侧的进风口2-5,设置在所述机箱2-1上部另一侧的射流出风口A2-6,设置在所述机箱2-1下部另一侧的低温射流出风口B2-8,设置在所述机箱2-1内下部的风机盘管2-10和电机Ⅱ2-3,设置在所述机箱2-1下部一侧的进回水管2-7,通过所述的进回水管2-7与所述的风机盘管2-10相连接的蒸发制冷机组2-4。所述的一组送风装置1和一组排风装置4均采用智能型轴流风机。所述的射流出风口A2-6和低温射流出风口B2-8的出风口均为倾斜式带缩径的出风口。所述的倾斜式带缩径的出风口的倾斜角度为30°~60°。本技术的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对称设置在厂房侧墙上用于将厂房外空气吹入厂房3的送风装置1、用于将厂房3内的空气排出厂房外的排风装置4以及设置在厂房3上方的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2,所述的送风装置和排风装置均采用智能型轴流风机。所述的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包括机箱2-1,安装在机箱内上部的智能电机2-9、风机2-2,安装在机箱2-1内下部的风机盘管2-10、电机2-3,连接风机盘管2-10的蒸发制冷机组2-4,设置在机箱2-1上部一侧的进风口2-5和设置在机箱2-1上部另一侧的射流出风口A2-6,设置在机箱2-1下部一侧的进回水管2-7和设置机箱2-1下部另一侧的低温射流出风口B2-8,所述的射流出风口A2-6和低温射流出风口B2-8的出风口均为倾斜式带缩径的出风口。设置在机箱2-1下部一侧的低温射流出风口B2-8平行向厂房3内送温度较低的风,为厂房3底部提供较凉的空气,设置在机箱2-1上部一侧的射流出风口A2-6平行向厂房3内送风,产生气流顶,防止低温射流出风口B2-8的较低气温空气向上散发造成冷量损失。在两股气流作用下,使得室内空气在上部气流高度以下的范围整体向一个方向流动,净化厂房3内空气,在厂房3的3米以下的空间有效地降低温度,保证操作者身体健康。本技术所述的机箱2-1上部的射流送风口A2-6及机箱2-1下部的低温射流出风口B2-8为倾斜式带缩径的出风口,倾斜式带缩径的出风口的倾斜角度为30°~60°。其倾斜式带缩径的出风口使喷射出的风更强,排风效果更好。采用本技术可根据厂房3的大小设置送风装置1的台数和倾斜式带缩径的出风口的角度,每台送风装置均为网络智能控制。采用本技术对大型厂房进行通风时,可根据室内实际情况采用启停装置,可分别开启不同的方式,包括同时开启两种温度送风、单独开启上层送风,以及送风风量等,这些都由智能电机自行启动,达到智能控制,节约能源的目的。本技术的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通过设置在厂房3上方的多台非等温智能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在厂房侧墙上的一组送风装置和一组排风装置,均匀布置在所述厂房上方的一组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n每个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包括机箱,设置在此机箱上部的电机Ⅰ和风机,设置在所述机箱上部一侧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箱上部另一侧的射流出风口A,设置在所述机箱下部另一侧的低温射流出风口B,设置在所述机箱内下部的风机盘管和电机Ⅱ,设置在所述机箱下部一侧的进回水管,通过所述的进回水管与所述的风机盘管相连接的蒸发制冷机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大空间非等温层通风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在厂房侧墙上的一组送风装置和一组排风装置,均匀布置在所述厂房上方的一组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
每个非等温智能层流风机包括机箱,设置在此机箱上部的电机Ⅰ和风机,设置在所述机箱上部一侧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机箱上部另一侧的射流出风口A,设置在所述机箱下部另一侧的低温射流出风口B,设置在所述机箱内下部的风机盘管和电机Ⅱ,设置在所述机箱下部一侧的进回水管,通过所述的进回水管与所述的风机盘管相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岩张萍齐嘉润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徕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