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叶轮、离心风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449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叶轮、离心风机和空调器。离心叶轮包括:叶轮本体,叶轮本体包括至少一节子叶轮,子叶轮包括多个沿叶轮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叶片,每节子叶轮的两个相邻的叶片之间形成叶轮流道;至少一个导流机构,与叶轮本体相连,导流机构包括导流片,导流片设在叶轮流道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叶轮流道处增设导流机构,导流机构的导流片能够对叶轮流道内的气流起到引导作用,使气流能够沿着导流片顺畅地流动,而不会形成大的涡流,起到有效的整流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气流在叶轮流道内的流动分离,降低气体进入蜗壳处的扰动,改善气体的流动状态,进而降低了气流在蜗壳内的流动损失,提高了风机的效率,降低了涡流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叶轮、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心叶轮、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多叶离心风机的气流在蜗壳中的损失大,且风机的叶轮流道短,曲率大,气流在叶道中分离严重,涡流噪声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叶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离心叶轮的离心风机。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包括上述离心风机的空调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离心叶轮,包括:叶轮本体,所述叶轮本体包括至少一节子叶轮,所述子叶轮包括多个沿所述叶轮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叶片,每节所述子叶轮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形成叶轮流道;至少一个导流机构,与所述叶轮本体相连,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片,所述导流片设在所述叶轮流道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离心叶轮,通过在叶轮流道处增设导流机构,导流机构的导流片能够对叶轮流道内的气流起到引导作用,使气流能够沿着导流片顺畅地流动,而不会形成大的涡流,起到有效的整流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气流在叶轮流道内的流动分离,降低气体进入蜗壳处的扰动,改善气体的流动状态,进而降低了气流在蜗壳内的流动损失,提高了风机的效率,降低了涡流噪音。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离心叶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子叶轮限定出第一圆柱参考面和同心套设在所述第一圆柱参考面外侧的第二圆柱参考面,多个叶片的内缘位于所述第一圆柱参考面上;与所述子叶轮相对应的所述导流机构的所有所述导流片的内缘和外缘分别位于第三圆柱参考面和第四圆柱参考面上。子叶轮的多个叶片的外缘一般与边框固定连接,多个叶片的内缘位于第一圆柱参考面上,而边框的外侧壁限定出第二圆柱参考面,则第一圆柱参考面的半径(即叶片的内缘与子叶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记为子叶轮的内径,将第二圆柱参考面的半径(即边框的外侧壁与子叶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记为子叶轮的外径。子叶轮的多个叶片的内缘位于第一圆柱参考面上,则多个叶片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保持一致,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也有利于提高气流的均匀性,防止气流相互冲击产生涡流,因而也有利于降低涡流噪音。同理,与子叶轮对应的导流机构的多个导流片的内缘和外缘分别位于第三圆柱参考面和第四圆柱参考面上,则多个导流片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保持一致,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也有利于提高气流的均匀性,防止气流相互冲击产生涡流,因而也有利于降低涡流噪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圆柱参考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圆柱参考面的半径;和/或所述第四圆柱参考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圆柱参考面的半径。第三圆柱参考面的半径R3大于或等于第一圆柱参考面R1的半径,则导流片的内缘位于叶轮流道内或者位于叶轮流道的入口处,保证了导流片不会影响气流进入叶轮流道,从而保证了进入叶轮流道的气流流量。而导流片的外缘的位置与叶片的外缘的位置不受限制,位于叶轮流道内、叶轮流道出口处或者叶轮流道出口外都可以,因此第四圆柱参考面的半径R4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第二圆柱参考面的半径R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机构还包括导流环,所述导流环套装在子叶轮上,所述导流片设在所述导流环上。导流环作为导流片的安装载体,保证了导流片的位置稳定性,且便于将每个子叶轮的多个导流片组装在一起,从而实现导流机构与子叶轮的一步安装,相较于在单个叶轮流道处分别安装导流片,有利于简化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导流环与对应的子叶轮的叶片连接时,还能够对子叶轮的多个叶片起到加固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环沿所述叶轮本体的轴向的长度小于对应的所述导流片沿所述叶轮本体的轴向的长度;和/或所述导流环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子叶轮的多个所述叶片的外缘上;和/或所述导流片的内缘和外缘均凸出于对应的所述导流环。导流环沿叶轮本体的轴向的长度(记为W1)小于对应的导流片(即设置在该导流环上的导流片)沿叶轮本体的轴向长度(记为W2),则导流环相对较窄,能够有效防止导流环阻碍气流的流动,而导流片相对较宽,便于更多的气流沿着其流动,从而提高导流效果,进而提高降噪效果。将导流环套设在对应的子叶轮的多个外缘上,相较于将导流环设在子叶轮的内侧,便于导流机构与子叶轮之间的连接,有利于简化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导流片的内缘和外缘都凸出于对应的导流环,有利于增加导流片的面积,便于更多的气流沿着导流片流动,从而提高导流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机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多个所述导流机构沿所述叶轮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子叶轮的节数为两节,两个所述导流环垂直于所述子叶轮的轴线的中垂面与所述叶轮本体的同一端面之间的轴向间距分别记为L1、L2,所述叶轮本体的轴向长度记为L0,所述L0、所述L1、所述L2满足:1/8L0≤L1≤3/8L0,5/8L0≤L2≤7/8L0。沿蜗壳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导流机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导流效果,进一步降低涡流损失和涡流噪音。进一步地,对于双向进风的离心风机,其离心叶轮包括两节子叶轮,每节子叶轮处均对应设置至少一个导流机构,以保证每节子叶轮处的气流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整流作用。对于双向进风的离心风机,子叶轮的节数为两节,两节子叶轮的轴向中部产生涡流的可能性较高,因而将两个导流机构的导流环分别设置在上述区域内,有利于提高整流效果。当然,两个导流环的位置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具体地,对于双向进风的离心风机,离心叶轮包括两个边框、中盘和多个叶片,中盘的两个面分别沿其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叶片,两个边框分别固定多个叶片的端部。蜗壳包括蜗板、蜗舌和两个侧板,蜗壳的进风口处还设有导风圈。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机构的导流片的数量小于等于对应的所述子叶轮的叶片的数量;和/或每个所述叶轮流道处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导流片。将导流机构的导流片的数量设计为小于等于对应的子叶轮的叶片的数量,能够防止导流片过多导致导流机构过于复杂,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在每个叶轮流道处分别设一个导流片,能够对各个叶轮流道处的气流进行引导,改善各个叶轮流道处的气流的流动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且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和装配,也有利于产品受力均衡。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叶轮,设在所述蜗壳内。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离心风机,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叶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蜗壳包括蜗壳本体和至少一个整流板,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离心叶轮之间限定出蜗形风道,所述整流板设在所述蜗壳本体的内壁面上,且所述整流板位于所述蜗形风道内。在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叶轮本体,所述叶轮本体包括至少一节子叶轮,所述子叶轮包括多个沿所述叶轮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叶片,每节所述子叶轮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形成叶轮流道;/n至少一个导流机构,与所述叶轮本体相连,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片,所述导流片设在所述叶轮流道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叶轮本体,所述叶轮本体包括至少一节子叶轮,所述子叶轮包括多个沿所述叶轮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叶片,每节所述子叶轮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形成叶轮流道;
至少一个导流机构,与所述叶轮本体相连,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片,所述导流片设在所述叶轮流道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叶轮限定出第一圆柱参考面和同心套设在所述第一圆柱参考面外侧的第二圆柱参考面,多个叶片的内缘位于所述第一圆柱参考面上;与所述子叶轮相对应的所述导流机构的所有所述导流片的内缘和外缘分别位于第三圆柱参考面和第四圆柱参考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圆柱参考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圆柱参考面的半径;和/或
所述第四圆柱参考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圆柱参考面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机构还包括导流环,所述导流环套装在子叶轮上,所述导流片设在所述导流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环沿所述叶轮本体的轴向的长度小于对应的所述导流片沿所述叶轮本体的轴向的长度;和/或
所述导流环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子叶轮的多个所述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华李跃飞韦福权周柏松李嘉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