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除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40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开采除尘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矿井除尘设备,包括引风机、通风管和收缩机构,所述通风管一端与所述引风机连接,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缩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收缩机构为管状,内部腔体与所述通风管内部腔体导通,所述收缩机构在背向所述通风管的一端设置能够调整大小的开口,通过洞口的形状大小来调节抽风口展开的大小,可以有效地将灰尘限制在一定的范围,通过引风机工作可以将洞里面的灰尘抽出,避免灰尘飘出洞口污染环境,影响工作人员的视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井除尘设备
本技术涉及矿山开采除尘
,特别涉及一种矿井除尘设备。
技术介绍
近些年,伴随中国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显著提升,矿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煤炭产量与效益显著提升的同时,机械化生产中伴随产生的大量粉尘问题,则成为井下威胁作业生产安全和职工生命健康的关键。为了改善井下作业环境,确保矿井生产安全,大多数矿井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除尘通风措施与一系列降尘手段来治理粉尘。目前主要依据三种思路综合实现的,即:公开号为CN110130971A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通风装置,针对粉尘采用特定的通风技术,借助风流将粉尘排出巷道外或者利用控尘装置使高浓度粉尘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内;公开号为CN209163853U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通风装置,利用除尘风机及时把尘源点粉尘抽出和高压喷雾使粉尘附着雾粒后迫使沉降。尽管采用了多种措施治理井下粉尘,但是,在井下进行爆破开采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在矿井中弥漫,现有的除尘措施无法快速的对这些粉尘进行清理,一方面,导致粉尘滞留时间长、能见度低,无法快速进行施工,另一方面,粉尘对人体呼吸道损害严重,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在井下进行爆破开采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在矿井中弥漫,导致粉尘滞留时间长、能见度低,无法快速进行施工和粉尘对人体呼吸道损害严重,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问题,提供一种矿井除尘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矿井除尘设备包括引风机、通风管和收缩机构,所述通风管一端与所述引风机连接,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缩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收缩机构为管状,内部腔体与所述通风管内部腔体导通,所述收缩机构在背向所述通风管的一端设置能够调整大小的开口。优选地,所述收缩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通风管远离所述引风机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套环、挡尘布和多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套环套设在所述通风管的外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环铰接,另一端设置为可摆动,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同时与所述挡尘布连接。优选地,所述收缩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套环和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数量相同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套环套设在所述通风管的外周,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套环为滑动连接和所述第二套环为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矿井除尘设备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环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伸缩杆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的外周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滑环,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内的滑环可滑动地连接,所述挡尘布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和/或所述第二套环的外周上间隔设有多个限位块。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5个。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的一面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矿井除尘设备通过设置有开口形状可调的机构,通过洞口的形状大小来调节抽风口展开的大小,可以有效的将灰尘限制在一定的范围,通过主机工作可以将洞里面的灰尘抽出,避免灰尘飘出洞口污染环境,影响工作人员的视线。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布置图;图2为矿井除尘设备抽风口结构示意图;图3为矿井除尘设备抽风口剖视图;图4为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引风机2通风管4第二支撑组件5伸缩杆6控制器31第一套环32挡尘布33第一支撑杆41第二套环42第二支撑杆311凹槽312滑环313限位块331避让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矿井除尘设备,如图1所示,该矿井除尘设备包括引风机1、通风管2和收缩机构,所述通风管2一端与所述引风机1连接,所述通风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收缩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收缩机构为管状,内部腔体与所述通风管2内部腔体导通,所述收缩机构在背向所述通风管2的一端设置能够调整大小的开口。该矿井除尘设备通过设置开口形状可调,当开采的洞口是不规则形状时,所述通风管2另一端的开口形状可调的机构可以随着洞口的形状来调节张开的范围,从而将洞口遮住,使得灰尘不会通过从抽风口边缘飘出,减小对空气的污染和工人视线的受阻。如图2所示,上述中,为了使得能适应不同的洞口,优选情况下,所述收缩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通风管2远离所述引风机1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套环31、挡尘布32和多个第一支撑杆33,所述第一套环31套设在所述通风管2的外周,所述第一支撑杆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环31铰接,另一端设置为可摆动,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3同时与所述挡尘布32连接。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使得所述开口形状可调机构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稳定,优选情况下,所述收缩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4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4包括第二套环41和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数量相同的第二支撑杆42,所述第二套环41套设在所述通风管2的外周,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环4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套环31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环41为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在所述矿井除尘工作中,使得所述收缩机构自动收缩不需要人为手动操作,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一端与所述通风管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环31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伸缩杆5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器6可以控制所述伸缩杆5的拉伸和收缩。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33和第二支撑杆42转动过程中不发生碰撞,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套环31和所述第二套环41的外周上均设有凹槽311,所述凹槽311内设有滑环312,所述第一支撑杆3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环31和所述第二套环41内的滑环312可滑动地连接,为了所述第一支撑杆33滑动的过程中,使得所述挡尘布32发生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除尘设备,包括引风机(1)、通风管(2)和收缩机构,所述通风管(2)一端与所述引风机(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收缩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收缩机构为管状,内部腔体与所述通风管(2)内部腔体导通,所述收缩机构在背向所述通风管(2)的一端设置能够调整大小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除尘设备,包括引风机(1)、通风管(2)和收缩机构,所述通风管(2)一端与所述引风机(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收缩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收缩机构为管状,内部腔体与所述通风管(2)内部腔体导通,所述收缩机构在背向所述通风管(2)的一端设置能够调整大小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通风管(2)远离所述引风机(1)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套环(31)、挡尘布(32)和多个第一支撑杆(33),所述第一套环(31)套设在所述通风管(2)的外周,所述第一支撑杆(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环(31)铰接,另一端设置为可摆动,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3)同时与所述挡尘布(3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组件(4)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4)包括第二套环(41)和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数量相同的第二支撑杆(42),所述第二套环(41)套设在所述通风管(2)的外周,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环(4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套环(31)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环(41)为固定连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国华祝燕清叶雪雁章健飞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海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