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40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包括安全阀本体和导流装置,所述安全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一端外周的阀壳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的溢流孔,所述导流装置置于安全阀本体的溢流孔位置处,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壳体、置于壳体上方的接头、固定壳体与安全阀本体的螺钉、密封垫圈,所述壳体的内部为变截面中空结构,所述接头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密封垫圈包括置于阀体与壳体之间的前密封垫圈、置于阀壳和壳体之间的后密封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导流装置,卸载的乳化液避免了因为外流流到地下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也避免了流到液压支架上造成湿滑导致操作人员发生安全事故,回收之后的乳化液也能进行二次利用,减少了成本投资,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
本技术属于液压支架的液压阀乳化液防泄漏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
技术介绍
安全阀是液压支架最常用液压阀之一,也是最重要的阀,控制液压系统中的工作压力,当系统的工作压力超过安全阀的调定压力时,安全阀立即打开,防止系统过载,保护系统的所有液压元件及整个液压支架安全工作。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一端外周的阀壳、阀体和阀壳同一位置上设置的溢流孔,安全阀卸载溢流时,乳化液直接通过阀体或阀壳上的溢流孔排泄到外部,这样会对周围工作环境造成污染,流到地下也会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流到支架上造成湿滑也会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实现将乳化液导流回收,避免了环境污染,乳化液也可回收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包括安全阀本体和导流装置,所述安全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一端外周的阀壳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的溢流孔,所述导流装置置于安全阀本体的溢流孔位置处,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壳体、置于壳体上方的接头、固定壳体与安全阀本体的螺钉、密封垫圈,所述壳体的内部为变截面中空结构,所述接头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密封垫圈包括置于阀体与壳体之间的前密封垫圈、置于阀壳和壳体之间的后密封垫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部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前密封卡槽、后密封卡槽,所述前密封垫圈、后密封垫圈分别置于前密封卡槽、后密封卡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前端截面内径与阀体外径配合,所述壳体的后端截面内径与阀壳外径配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头与壳体焊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变截面T型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横截面为变截面T型结构,外径与通孔配合,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导流管与导流装置的快速连接,所述导流管一端插进接头内连通至所述壳体与安全阀本体连接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的顶端外部沿圆周设有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置于导流管和接头之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还连接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上设有气囊,所述抽吸管另一端连接有收集箱,抽吸管方便将剩余乳化液抽吸干净,收集箱将回收的乳化液汇集在一处方便再次利用。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在安全阀本体的溢流孔的外部增加了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由壳体、接头、密封垫圈及螺钉组成,壳体与接头焊接在一起,壳体的一端与安全阀本体的阀体外径配合,另一端与安全阀本体的阀壳外径配合,在导流装置壳体两端均设计有密封卡槽,密封垫圈能够防止溢流乳化液外泄,污染安全阀本体,接头采用快插式接口与导流管相连,将卸载溢流的乳化液进行回收,螺钉用于固定导流装置与安全阀本体的相对位置,增加了导流装置后,卸载的乳化液避免了因为外流流到地下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也避免了流到液压支架上造成湿滑导致操作人员发生安全事故,回收之后的乳化液也能进行二次利用,减少了成本投资,提高了经济效益;本技术在井下开采环境中使用时,导流装置可以防止溢流孔直接暴露在环境中,能避免溢流孔因煤或粉尘的堵塞而导致失效的缺陷;导流装置通过螺钉实现与安全阀本体的连接,可以进行拆卸清理导流装置以及溢流孔及其周围的安全阀本体。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液压支架的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的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的导流装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的抽吸管连接示意图;其中:1、阀体,2、阀壳,3、溢流孔,4、导流装置,41、接头,42、导流管,43、壳体,44、前密封垫圈,45、后密封垫圈,46、螺钉,5、抽吸管,6、气囊,7、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作出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实施本技术。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包括安全阀本体和导流装置4,所述安全阀本体包括阀体1、设置在阀体1一端外周的阀壳2以及设置在阀体1上的溢流孔3,所述导流装置4置于安全阀本体的溢流孔3位置处,所述导流装置4包括壳体43、置于壳体43上方的接头41、固定壳体43与安全阀本体的螺钉46、密封垫圈,所述壳体43的内部为变截面中空结构,所述接头41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密封垫圈包括置于阀体1与壳体43之间的前密封垫圈44、置于阀壳2和壳体43之间的后密封垫圈4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钉46为内六角螺钉,所述前密封垫圈44为39*2.4的O型密封垫圈,所述后密封垫圈45为43*3.1的O型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尺寸是完全匹配壳体43内径以及阀体1、阀壳2外径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43内部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前密封卡槽、后密封卡槽,所述前密封垫圈44、后密封垫圈45分别置于前密封卡槽、后密封卡槽内,防止壳体43两端与阀体1、阀壳2之间的间隙处有乳化液流出,提高密封性能。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43的前端截面内径与阀体1外径配合,所述壳体43的后端截面内径与阀壳2外径配合。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头41与壳体43焊接固定。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变截面T型结构。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导流管42,所述导流管42的横截面为变截面T型结构,外径与通孔配合,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导流管42与导流装置4的快速连接,所述导流管42一端插进接头41内连通至所述壳体43与安全阀本体连接处,使得乳化液能从导流管42直接导流回收。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42的顶端外部沿圆周设有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置于导流管42和接头41之间,增加其密封效果,阻止乳化液从导流管42和接头41之间间隙流出。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42还连接有抽吸管5,所述抽吸管5上设有气囊6,所述抽吸管5另一端连接有收集箱7,抽吸管5方便将剩余乳化液抽吸干净,收集箱7将回收的乳化液汇集在一处方便再次利用,抽吸管5置于收集箱7内是可以从收集箱7内取出来的,方便利用气囊6将残余泄压溢流的乳化液收回,以使得安全阀本体表面尽可能没有乳化液残留。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导流装置4套设在安全阀本体外部,安装位置为溢流孔3处,再将导流装置4与安全阀本体之间通过内六角螺钉46进行位置固定,导流装置4由壳体43、接头41、密封垫圈及螺钉46组成,壳体43与接头41焊接在一起,壳体43的一端与安全阀本体的阀体1外径配合,另一端与安全阀本体的阀壳2外径配合,在导流装置4的壳体43两端均设计有密封卡槽,密封垫圈置于密封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阀本体和导流装置,所述安全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一端外周的阀壳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的溢流孔,所述导流装置置于安全阀本体的溢流孔位置处,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壳体、置于壳体上方的接头、固定壳体与安全阀本体的螺钉、密封垫圈,所述壳体的内部为变截面中空结构,所述接头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密封垫圈包括置于阀体与壳体之间的前密封垫圈、置于阀壳和壳体之间的后密封垫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阀本体和导流装置,所述安全阀本体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一端外周的阀壳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的溢流孔,所述导流装置置于安全阀本体的溢流孔位置处,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壳体、置于壳体上方的接头、固定壳体与安全阀本体的螺钉、密封垫圈,所述壳体的内部为变截面中空结构,所述接头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密封垫圈包括置于阀体与壳体之间的前密封垫圈、置于阀壳和壳体之间的后密封垫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前密封卡槽、后密封卡槽,所述前密封垫圈、后密封垫圈分别置于前密封卡槽、后密封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导流装置的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截面内径与阀体外径配合,所述壳体的后端截面内径与阀壳外径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导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克强徐文军赵君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重装澄合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