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设备主体的中部内置有控制箱;后端顶部对称安装有两个储存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由于储存机构整体呈斜向后上方倾斜,并且可通过分流槽使得垃圾和水分流,并且储存桶的底部球面处横向开设有的间隔均匀的沥水孔A,可将储存桶内的水沥出,此外,平衡罩的安装位置与储存桶的下端位置相对应,且平衡罩为下凸的弧面结构,其平衡罩的后端为开设有纵向间隔均匀的沥水孔B,从储存桶中沥出的水可从沥水孔B中进入到水系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
本技术涉及环保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各种生活垃圾也不断增多,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强会随意向水中丢弃垃圾,加之近年来各地建筑、水电、路桥工程大量建设,所带来的各种垃圾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给工程管理带来较大的不便。据调查,目前我国的河流湖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水面上的漂浮垃圾使环境保护过程中较难治理的问题之一,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治理,因此对一种河面漂浮垃圾打捞装置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专利申请书CN201820678762.0中一种河面漂浮垃圾打捞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右端面上侧固定连接有运输管,所述运输管右侧固定连接有垃圾箱,所述垃圾箱右侧设有排水箱,所述排水箱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机箱前端面设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外侧设有滚筒,所述滚筒外侧设有运输带,所述机箱下端面设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运输带可以自动清理水面垃圾,这种构思新颖,设计科学,值得推广使用。传统的河面清理通常是采用人工打捞,乘着小船,人工用网兜浆水面的垃圾打捞到船上然后在运上岸,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还容易造成打捞人员的人身伤害,而现有的打捞船只,一般通常体积较大,打捞机械造价昂贵,对小河流的水系使用较为不便,尤其对于少数的单体垃圾打捞极为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通过结构与功能性的改进,以解决传统的河面清理通常是采用人工打捞,乘着小船,人工用网兜浆水面的垃圾打捞到船上然后在运上岸,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还容易造成打捞人员的人身伤害,而现有的打捞船只,一般通常体积较大,打捞机械造价昂贵,对小河流的水系使用较为不便,尤其对于少数的单体垃圾打捞极为浪费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对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中,具体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设备主体的中部内置有控制箱;后端顶部对称安装有两个储存机构;所述设备主体的尾端固定对接有后铲;所述后铲的前端与设备主体相连接处横向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打捞机构;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平衡罩。优选地,所述储存机构还包括分流槽、密封圈、储存桶和沥水孔A,所述储存机构整体呈斜向后上方倾斜,且储存机构的端口位置开设有前端高后端低的分流槽,其分流槽的前端与储存机构中的储存机构端口中内嵌的密封圈相对接,所述储存机构中内置有储存桶。优选地,所述储存桶的底部球面处横向开设有的间隔均匀的沥水孔A。优选地,所述平衡罩的安装位置与储存桶的下端位置相对应,且平衡罩为下凸的弧面结构,其平衡罩的后端为开设有纵向间隔均匀的沥水孔B。优选地,所述打捞机构还包括机械臂、机械爪和电动气缸,所述打捞机构整体由三段机械臂构成,所述机械臂之间均通过电动气缸相连接,其中,末端的两个所述机械臂横向连接。优选地,末端的所述机械臂上安装有机械爪,其机械臂通过内拉的电动气缸提供驱动咬合力。优选地,所述后铲还包括槽板、边板和透水孔,所述后铲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下凸的弧面槽板,且槽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与后铲顶部平面相平齐的边板。优选地,所述槽板的弧面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透水孔。(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由于储存机构整体呈斜向后上方倾斜,且储存机构的端口位置开设有前端高后端低的分流槽,其分流槽的前端与储存机构中的储存机构端口中内嵌的密封圈相对接,储存机构中内置有储存桶,可通过储存桶将漂浮垃圾进行盛放,并且可通过分流槽使得垃圾和水分流,并且储存桶的底部球面处横向开设有的间隔均匀的沥水孔A,可将储存桶内的水沥出,此外,平衡罩的安装位置与储存桶的下端位置相对应,且平衡罩为下凸的弧面结构,其平衡罩的后端为开设有纵向间隔均匀的沥水孔B,从储存桶中沥出的水可从沥水孔B中进入到水系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由于打捞机构整体由三段机械臂构成,机械臂之间均通过电动气缸相连接,其中,末端的两个机械臂横向连接,从而可实现三轴转动,结构简单,可将垃圾在短行程内转移到储存桶中,并且末端的机械臂上安装有机械爪,其机械臂通过内拉的电动气缸提供驱动咬合力,可通过机械爪快速抓取垃圾,配合后铲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下凸的弧面槽板,且槽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与后铲顶部平面相平齐的边板,可使得后铲存有一定的水,当需要打捞垃圾时,为避免垃圾飘走,可预先使得后铲置于垃圾下方,然后再进行打捞,而且槽板的弧面上开设有前后贯穿的透水孔,减少行进过程的阻力,并且可以使得后铲中的水流出,减轻负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右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后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图2中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右前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平衡罩与主体相分离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密封圈取出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储存桶取出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9中,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设备主体;2、电源;3、控制箱;4、储存机构;401、分流槽;402、密封圈;403、储存桶;404、沥水孔A;5、打捞机构;501、机械臂;502、机械爪;503、电动气缸;6、后铲;601、槽板;602、边板;603、透水孔;7、平衡罩;701、沥水孔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所述设备主体(1)的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所述设备主体(1)的中部内置有控制箱(3);后端顶部对称安装有两个储存机构(4);所述设备主体(1)的尾端固定对接有后铲(6);所述后铲(6)的前端与设备主体(1)相连接处横向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打捞机构(5);所述设备主体(1)的底部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平衡罩(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所述设备主体(1)的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所述设备主体(1)的中部内置有控制箱(3);后端顶部对称安装有两个储存机构(4);所述设备主体(1)的尾端固定对接有后铲(6);所述后铲(6)的前端与设备主体(1)相连接处横向安装有两个对称的打捞机构(5);所述设备主体(1)的底部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平衡罩(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机构(4)还包括分流槽(401)、密封圈(402)、储存桶(403)和沥水孔A(404),所述储存机构(4)整体呈斜向后上方倾斜,且储存机构(4)的端口位置开设有前端高后端低的分流槽(401),其分流槽(401)的前端与储存机构(4)中的储存机构(4)端口中内嵌的密封圈(402)相对接,所述储存机构(4)中内置有储存桶(4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桶(403)的底部球面处横向开设有的间隔均匀的沥水孔A(4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管理的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罩(7)的安装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