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20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包括槽体,槽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远离槽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阶梯,槽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相对一侧开设有杂物槽,第二隔板的底端开设有弹簧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槽体的内侧安装转轴,流水可以带动转轴转动,并通过转轴的外部安装的清淤桨叶,可以在桨叶转动时,将槽体底部的杂质和淤泥进行清理,并且在槽体入口处固定安装挡料板,可以把与水流一同流下的杂质进行阻隔,并导流到旁侧的杂物槽内进行暂存,方便工作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使杂物不会顺着水流一同流下,损坏桨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
本技术涉及水利
,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
技术介绍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急流槽的使用十分广泛,急流槽是在地面形成排水渠的形式,用于具有一定坡度的地段上,目前的急流槽主要采用混凝土浇筑,或者砌块的方式实现,一般的急流槽内部空间固定,在遇见水流中有较大的杂质时容易发生堵塞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急流槽是指坡度大于临界坡度的人工沟槽,其作用是在距离短、水面落差大的情况下引导水流,急流槽设计应注意进水口处的连接,务使水流平顺流入,急流槽通常接道路路面的边沟或直接作为路面汇水的排出口,也可快速导出路堑边坡上的残留积水,可预防因积水浸泡边坡导致的边坡垮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病害,对公路路基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通常下接跌水槽防止水流过早冲坏下部水流通道,目前公路工程急流槽常被建在坡路两边,用来排水以及达到减缓水流速度的目的,但需要在槽底修建粗糙,令水流缓慢,但效果不明显,且粗糙的槽底受水流冲击更大,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发生堵塞,而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远离槽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阶梯,所述槽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相对一侧开设有杂物槽,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所述弹簧槽的顶端开设有位于第二隔板内壁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顶端和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套,所述第二隔板的内壁中段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浮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内壁左侧开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升降杆远离第二隔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壁开设有漏孔,所述第二隔板的内壁开设有送料口,所述送料口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料板,所述第二隔板远离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套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桨叶。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位于两个第一隔板的相对一侧。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底端一侧与第一隔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底端另一侧与第二隔板靠近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桨叶通过两个卡块与卡槽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位于桨叶的内壁。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形状为L形,所述浮板的底端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密封套与通孔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位于第二隔板的内壁顶部开设有升降槽的内壁中,所述浮板的长度大于升降杆的底部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该用于水利工程用急流槽,通过在槽体的内侧安装转轴,流水可以带动转轴转动,并通过转轴的外部安装的清淤桨叶,可以在桨叶转动时,将槽体底部的杂质和淤泥进行清理,并且在槽体入口处固定安装挡料板,可以把与水流一同流下的杂质进行阻隔,并导流到旁侧的杂物槽内进行暂存,方便工作人员对杂物进行清理,使杂物不会顺着水流一同流下,损坏桨叶。(2)技术,该用于水利工程用急流槽,通过设置活动槽和过水孔,使得在急流槽本体内部的水流可通过过水孔进入活动槽的内部,当水流具有一定高度的时候,通过浮板在水流的内部,可实现浮板通过在水中的浮力带动升降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盖板在急流槽本体的内部向上移动,达到了可调控急流槽内部空间大小等优点,解决了因急流槽内部空间不可调控而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背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隔板结构剖视图。图中:1、槽体;2、第一隔板;3、阶梯;4、杂物槽;5、第二隔板;6、弹簧槽;7、弹簧;8、活动杆;9、密封套;10、通孔;11、活动槽;12、升降杆;13、浮板;14、过水孔;15、滤网;16、挡板;17、盖板;18、漏孔;19、送料口;20、挡料板;21、转轴;22、卡槽;23、卡块;24、固定杆;25、桨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包括槽体1,槽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2远离槽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阶梯3,槽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5,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5的相对一侧开设有杂物槽4,第二隔板5的底端开设有弹簧槽6,弹簧槽6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7,弹簧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杆8,弹簧槽6的顶端开设有位于第二隔板5内壁的通孔10,通孔10的内壁顶端和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套9,第二隔板5的内壁中段开设有活动槽11,活动槽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升降杆12,升降杆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浮板13,第二隔板5的内壁左侧开设有过水孔14,过水孔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15,第一隔板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6,升降杆12远离第二隔板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盖板17,盖板17的内壁开设有漏孔18,第二隔板5的内壁开设有送料口19,送料口1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料板20,第二隔板5远离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21,转轴21的外壁套设有固定杆24,固定杆24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卡槽22,卡槽22的内壁卡接有卡块23,卡块2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桨叶25。具体的,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5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二隔板5位于两个第一隔板2的相对一侧,保证流水能够正常的经过集水槽流出。具体的,挡板16的底端一侧与第一隔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挡板16的底端另一侧与第二隔板5靠近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避免杂物和污垢较多出现溅射等情况发生。具体的,桨叶25通过两个卡块23与卡槽22活动连接,固定杆24位于桨叶25的内壁,对流水提供一定缓冲效果。具体的,升降杆12的形状为L形,浮板13的底端与活动杆8固定连接,活动杆8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密封套9与通孔10固定连接,避免流水进入到弹簧槽6的内壁中,对弹簧7造成损坏。具体的,升降杆12的顶部位于第二隔板5的内壁顶部开设有升降槽的内壁中,浮板13的长度大于升降杆12的底部宽度,能够保证浮板13受到水的浮力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远离槽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阶梯(3),所述槽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5)的相对一侧开设有杂物槽(4),所述第二隔板(5)的底端开设有弹簧槽(6),所述弹簧槽(6)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杆(8),所述弹簧槽(6)的顶端开设有位于第二隔板(5)内壁的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内壁顶端和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套(9),所述第二隔板(5)的内壁中段开设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槽(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升降杆(12),所述升降杆(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浮板(13),所述第二隔板(5)的内壁左侧开设有过水孔(14),所述过水孔(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15),所述第一隔板(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6),所述升降杆(12)远离第二隔板(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的内壁开设有漏孔(18),所述第二隔板(5)的内壁开设有送料口(19),所述送料口(1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料板(20),所述第二隔板(5)远离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的外壁套设有固定杆(24),所述固定杆(24)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卡槽(22),所述卡槽(22)的内壁卡接有卡块(23),所述卡块(2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桨叶(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包括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远离槽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阶梯(3),所述槽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5)的相对一侧开设有杂物槽(4),所述第二隔板(5)的底端开设有弹簧槽(6),所述弹簧槽(6)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7),所述弹簧(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杆(8),所述弹簧槽(6)的顶端开设有位于第二隔板(5)内壁的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内壁顶端和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套(9),所述第二隔板(5)的内壁中段开设有活动槽(11),所述活动槽(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升降杆(12),所述升降杆(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浮板(13),所述第二隔板(5)的内壁左侧开设有过水孔(14),所述过水孔(1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15),所述第一隔板(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6),所述升降杆(12)远离第二隔板(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的内壁开设有漏孔(18),所述第二隔板(5)的内壁开设有送料口(19),所述送料口(1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料板(20),所述第二隔板(5)远离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的外壁套设有固定杆(24),所述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星胡怀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朝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