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901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臂、移动小车Ⅰ、移动小车Ⅱ、支座Ⅱ、支座Ⅰ、举升机构及船体,主臂前端安装在移动小车Ⅰ上端,主臂后端安装在移动小车Ⅱ上端,移动小车Ⅰ下端安装在支座Ⅰ上,移动小车Ⅱ下端安装在支座Ⅱ上,支座Ⅱ及支座Ⅰ分别固定于船体上,主臂前端底部两侧装有轨道Ⅰ,主臂后端两侧装有内凹式轨道Ⅱ;移动小车Ⅰ和移动小车Ⅱ同步动作即可带动主臂前后移动;带动举升物上下移动的举升机构铰接于主臂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三方向的运动及补偿功能,能有效避免因船体横摇、纵摇、升沉引起的机械碰撞、位置偏差等,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起升效率高,综合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属于海洋工程

技术介绍
在进行海上作业过程中,由于海况的存在,船体会随波浪产生运动,船体上设备同样也会跟随波浪产生运动,出现举升设备受力不均,机械碰撞,举升位置不断变化等现象,同步举升过程也难以保证,更危险的情况会导致海上事故的发生。现有技术中,多采用竖直方向的升沉补偿,补偿效果不理想,且结构复杂。即便是最近提出的双船起重方法,其起重臂采用杠杆原理,前端有压载浮筒,后端有配重罐,起升作业时,前端浮筒排水,后端配重罐充水,共同提供顶升力。此双船起重方法的缺点是:(1)结构复杂,且需要很长时间进行充排水;(2)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船体的晃动会对被抬升物发生撞击;(3)举升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实现三个方向的运动补偿,避免波浪运动对举升设备的影响,实现多举升系统的同步举升过程。本技术所述的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包括主臂、移动小车Ⅱ、支座Ⅰ、支座Ⅱ、移动小车Ⅰ、举升机构及船体,主臂前端安装在移动小车Ⅰ上端,主臂后端安装在移动小车Ⅱ上端,移动小车Ⅰ下端安装在支座Ⅰ上,移动小车Ⅱ下端安装在支座Ⅱ上,支座Ⅰ及支座Ⅱ分别固定于船体上,主臂前端底部两侧装有轨道Ⅰ,移动小车Ⅰ上端装有行走轮组Ⅰ,轨道Ⅰ安装在行走轮组Ⅰ上;主臂后端两侧装有内凹式轨道Ⅱ,移动小车Ⅱ上端装有行走轮组Ⅱ,行走轮组Ⅱ安装在起到上下约束主臂的作用的内凹式轨道Ⅱ中;主臂通过行走轮组Ⅰ、行走轮组Ⅱ左右移动;移动小车Ⅰ下端装有行走轮Ⅲ,支座Ⅰ两侧对称装有轨道Ⅳ,行走轮Ⅲ安装于轨道Ⅳ上,行走轮Ⅲ沿轨道Ⅳ上移动从而实现移动小车Ⅰ相对于支座Ⅰ前后移动;移动小车Ⅱ下端装有行走轮Ⅳ,支座Ⅱ两侧装有U型轨道Ⅳ,行走轮Ⅳ安装于起到上下定位的作用的轨道Ⅳ中,行走轮Ⅳ沿轨道Ⅲ中移动从而实现移动小车Ⅱ相对于支座Ⅱ前后移动;移动小车Ⅰ和移动小车Ⅱ同步动作即可带动主臂前后移动;带动举升物上下移动的举升机构铰接于主臂前端。优选地,所述主臂装有齿条Ⅰ,齿条Ⅰ共两条,对称布置于主臂两侧。优选地,所述支座Ⅰ上左右对称安装齿条Ⅲ。优选地,所述移动小车Ⅰ上端安装相对于主臂对称布置的一对液压马达Ⅰ,液压马达Ⅰ上装有齿轮,与主臂上齿条Ⅰ啮合,从而驱动主臂的移动;移动小车Ⅰ上端安装相对于主臂对称布置的一对实现对主臂锁紧的锁紧机构Ⅰ,实现主臂相对于移动小车Ⅰ的静止;移动小车Ⅰ上端前后对称布置行走轮组Ⅰ,每侧各两套;移动小车Ⅰ下端左右对称布置行走轮Ⅲ,每侧各四组;移动小车Ⅰ下端安装相对于主臂对称布置的一对液压马达Ⅱ,液压马达Ⅱ上装有齿轮,与支座Ⅰ上齿条Ⅲ啮合,从而驱动移动小车Ⅰ的移动;移动小车Ⅰ下端安装相对于支座Ⅰ对称布置一对实现对移动小车Ⅰ锁紧的锁紧机构,实现移动小车Ⅰ相对于支座Ⅰ的静止。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Ⅰ和锁紧机构Ⅱ,包括安装于移动小车Ⅰ的锁紧装置;以及与锁紧装置啮合的主臂的齿条Ⅰ、支座Ⅰ的齿条Ⅲ;锁紧装置包括截面呈倒梯形设置的锁紧齿条,锁紧齿条位于齿条Ⅰ/齿条Ⅲ一侧,锁紧齿条底部铰接有两个调整液缸,调整液缸之间带一定夹角且呈八字型布置;锁紧齿条左右活动设置有两个锁紧滑块,锁紧滑块沿滑道单向滑动,且设置有与锁紧齿条相配合的斜面;调整液缸将锁紧齿条推入齿条Ⅰ/齿条Ⅲ,锁紧齿条与齿条Ⅰ/齿条Ⅲ相互啮合,两个锁紧滑块向锁紧齿条靠近,两个锁紧滑块的斜面与锁紧齿条的斜面贴合。优选地,所述支座Ⅱ由板材焊接而成,中间安装一根齿条Ⅱ。优选地,所述移动小车Ⅱ由板材及矩形管焊接而成,移动小车Ⅱ中部安装一个液压马达Ⅲ,液压马达Ⅲ上装有齿轮,与支座Ⅱ上齿条Ⅱ啮合,从而驱动移动小车Ⅱ的移动;移动小车Ⅱ下端左右侧还装有导向轮Ⅰ,导向轮Ⅰ与U型轨道Ⅲ侧壁接触起到对移动小车Ⅱ的左右定位及导向;移动小车Ⅱ支撑架上装有导向轮Ⅱ,共四个,相对于主臂对称布置,安装于内凹式轨道Ⅱ中,对主臂的左右运动起前后导向作用。优选地,所述举升机构包括连杆、驱动杆、举升托架和液压缸,连杆一端铰接于举升托架上,另一端铰接于主臂上,驱动杆一端铰接于举升托架上,一端铰接于主臂上,液压缸缸杆端铰接于驱动杆上,缸筒端铰接于主臂上,通过液压缸的伸缩实现举升托架的上下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实现三方向的运动及补偿功能,能有效避免因船体横摇、纵摇、升沉引起的机械碰撞、位置偏差等;(2)本技术在主臂运动的两个方向上均设有锁紧系统,在不需要补偿时能有效可靠的锁紧主臂运动;(3)本技术驱动马达、行走轮、导向轮、导向轮、锁紧机构等均采用对称布置,保证了受力均衡,避免产生额外扭矩;(4)本技术举升机构中的举升托架可加装夹持机构等工装实现对多种结构举升物的举升;(5)本技术的举升系统可以多套联合使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且利用液压起升,起升效率高,综合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主臂的立体图。图3是移动小车Ⅰ上部的立体图。图4是移动小车Ⅰ底部的立体图。图5是支座Ⅰ的立体图。图6是移动小车Ⅱ的立体图。图7是支座Ⅱ的立体图。图8是举升机构的主视图。图9是锁紧机构的主视图。图中:1.主臂、11.轨道Ⅰ、12.轨道Ⅱ、13.齿条Ⅰ;2.移动小车Ⅱ、21.行走轮组Ⅱ、22.行走轮Ⅳ、23.液压马达Ⅲ、24.导向轮Ⅰ、25.导向轮Ⅱ;3.支座Ⅱ、31.轨道Ⅲ、32.齿条Ⅱ;4.支座Ⅰ、41.轨道Ⅳ、42.齿条Ⅲ;5.移动小车Ⅰ、51.行走轮组Ⅰ、52.行走轮Ⅲ、53.液压马达Ⅰ、54.锁紧机构Ⅰ、55.液压马达Ⅱ、56.锁紧机构Ⅱ;6.举升机构、61.连杆、62.驱动杆、63.举升托架、64.液压缸;7.船体;8.锁紧装置、81.锁紧齿条、82.调整液缸、83.锁紧滑块、84.滑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包括主臂1,移动小车Ⅰ5,移动小车Ⅱ2,支座Ⅱ3,支座Ⅰ4,举升机构6及船体7。所述主臂1前端安装在所述移动小车Ⅰ5上端,所述主臂1后端安装在所述移动小车Ⅱ2上端,所述移动小车Ⅰ5下端安装在所述支座Ⅰ4上,所述移动小车Ⅱ2下端安装在所述支座Ⅱ3上,所述举升机构6安装在主臂1前端,所述支座Ⅱ3及支座Ⅰ4分别固定于船体7上。如图2至图7所示,所述主臂1前端底部两侧装有轨道Ⅰ11,所述移动小车Ⅰ5上端装有行走轮组Ⅰ51,轨道Ⅰ11安装在行走轮组Ⅰ5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包括主臂(1)、移动小车Ⅱ(2)、支座Ⅰ(4)、支座Ⅱ(3)、移动小车Ⅰ(5)、举升机构(6)及船体(7),主臂(1)前端安装在移动小车Ⅰ(5)上端,主臂(1)后端安装在移动小车Ⅱ(2)上端,移动小车Ⅰ(5)下端安装在支座Ⅰ(4)上,移动小车Ⅱ(2)下端安装在支座Ⅱ(3)上,支座Ⅰ(4)及支座Ⅱ(3)分别固定于船体(7)上,其特征在于,主臂(1)前端底部两侧装有轨道Ⅰ(11),移动小车Ⅰ(5)上端装有行走轮组Ⅰ(51),轨道Ⅰ(11)安装在行走轮组Ⅰ(51)上;主臂(1)后端两侧装有内凹式轨道Ⅱ(12),移动小车Ⅱ(2)上端装有行走轮组Ⅱ(21),行走轮组Ⅱ(21)安装在起到上下约束主臂(1)的作用的内凹式轨道Ⅱ(12)中;主臂(1)通过行走轮组Ⅰ(51)、行走轮组Ⅱ(21)左右移动;移动小车Ⅰ(5)下端装有行走轮Ⅲ(52),支座Ⅰ(4)两侧对称装有轨道Ⅳ(41),行走轮Ⅲ(52)安装于轨道Ⅳ(41)上,行走轮Ⅲ(52)沿轨道Ⅳ(41)上移动从而实现移动小车Ⅰ(5)相对于支座Ⅰ(4)前后移动;移动小车Ⅱ(2)下端装有行走轮Ⅳ(22),支座Ⅱ(3)两侧装有U型轨道Ⅳ(41),行走轮Ⅳ(22)安装于起到上下定位的作用的轨道Ⅳ(41)中,行走轮Ⅳ(22)沿轨道Ⅲ(31)中移动从而实现移动小车Ⅱ(2)相对于支座Ⅱ(3)前后移动;移动小车Ⅰ(5)和移动小车Ⅱ(2)同步动作即可带动主臂(1)前后移动;带动举升物上下移动的举升机构(6)铰接于主臂(1)前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包括主臂(1)、移动小车Ⅱ(2)、支座Ⅰ(4)、支座Ⅱ(3)、移动小车Ⅰ(5)、举升机构(6)及船体(7),主臂(1)前端安装在移动小车Ⅰ(5)上端,主臂(1)后端安装在移动小车Ⅱ(2)上端,移动小车Ⅰ(5)下端安装在支座Ⅰ(4)上,移动小车Ⅱ(2)下端安装在支座Ⅱ(3)上,支座Ⅰ(4)及支座Ⅱ(3)分别固定于船体(7)上,其特征在于,主臂(1)前端底部两侧装有轨道Ⅰ(11),移动小车Ⅰ(5)上端装有行走轮组Ⅰ(51),轨道Ⅰ(11)安装在行走轮组Ⅰ(51)上;主臂(1)后端两侧装有内凹式轨道Ⅱ(12),移动小车Ⅱ(2)上端装有行走轮组Ⅱ(21),行走轮组Ⅱ(21)安装在起到上下约束主臂(1)的作用的内凹式轨道Ⅱ(12)中;主臂(1)通过行走轮组Ⅰ(51)、行走轮组Ⅱ(21)左右移动;移动小车Ⅰ(5)下端装有行走轮Ⅲ(52),支座Ⅰ(4)两侧对称装有轨道Ⅳ(41),行走轮Ⅲ(52)安装于轨道Ⅳ(41)上,行走轮Ⅲ(52)沿轨道Ⅳ(41)上移动从而实现移动小车Ⅰ(5)相对于支座Ⅰ(4)前后移动;移动小车Ⅱ(2)下端装有行走轮Ⅳ(22),支座Ⅱ(3)两侧装有U型轨道Ⅳ(41),行走轮Ⅳ(22)安装于起到上下定位的作用的轨道Ⅳ(41)中,行走轮Ⅳ(22)沿轨道Ⅲ(31)中移动从而实现移动小车Ⅱ(2)相对于支座Ⅱ(3)前后移动;移动小车Ⅰ(5)和移动小车Ⅱ(2)同步动作即可带动主臂(1)前后移动;带动举升物上下移动的举升机构(6)铰接于主臂(1)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1)装有齿条Ⅰ(13),齿条Ⅰ(13)共两条,对称布置于主臂(1)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Ⅰ(4)上左右对称安装齿条Ⅲ(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三向移动补偿功能的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Ⅰ(5)上端安装相对于主臂(1)对称布置的一对液压马达Ⅰ(53),液压马达Ⅰ(53)上装有齿轮,与主臂(1)上齿条Ⅰ(13)啮合,从而驱动主臂(1)的移动;移动小车Ⅰ(5)上端安装相对于主臂(1)对称布置的一对实现对主臂(1)锁紧的锁紧机构Ⅰ(54),实现主臂(1)相对于移动小车Ⅰ(5)的静止;移动小车Ⅰ(5)上端前后对称布置行走轮组Ⅰ(51),每侧各两套;移动小车Ⅰ(5)下端左右对称布置行走轮Ⅲ(52),每侧各四组;移动小车Ⅰ(5)下端安装相对于主臂(1)对称布置的一对液压马达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夕全李云峰孙远慧辛鹏吕涛吕晓辉刘鹏李建文孙涛宋永杰李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洋能源有限公司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山东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