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呆装配的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99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防呆装配的吊顶,所述吊顶在水平面内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所述吊顶包括:多块单元板,各单元板沿横向依次拼接,各单元板在横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横折边,相邻两单元板之间通过相应的横折边相互贴靠固定;各横折边在纵向上的同一侧设有第一标识槽,各横折边在纵向的两侧设有安装槽;两根横向加强筋,在纵向相对布置且沿横向延伸,两根横向加强筋分别置于相应侧的安装槽内并与各单元板连接;四个吊挂座,安装于所述吊顶的四角,各吊挂座上设有用于相互区分的标识孔。本申请提供的可防呆装配的吊顶,可以防止专配错位,提高吊顶的生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防呆装配的吊顶
本申请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可防呆装配的吊顶。
技术介绍
吊顶通常安装在电梯轿厢内,起到装饰作用。吊顶的四角设有用于将吊顶吊挂于轿厢顶部的吊挂座。随着人们对轿厢内部美观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轿厢侧壁的内侧经常安装有装饰层。为了适应不同的装饰层厚度,设计图纸时,吊顶在水平方向的尺寸需要整体放大或缩小,与之伴随的是吊顶上用于安装吊挂座的孔位不再与轿厢顶部的吊挂座连接位相适应,而轿厢的顶部安装有各种传动机构及电气装置,改变轿厢顶部的吊挂座连接位困难较大。因此通常需要改变吊挂座上吊杆相对于基座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装饰层厚度。这就导致各吊挂座的形状尺寸并不完全相同。实际在产品组装的过程中,用于组成吊顶的各单元板形状基本一致,专配工人并不直接面对轿厢,容易将各单元板的摆放角度装错或将吊挂座的位置装错,导致返工和生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防呆装配的吊顶,可以防止专配错位,提高吊顶的生成效率。本申请提供的可防呆装配的吊顶,所述吊顶在水平面内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所述吊顶包括:多块单元板,各单元板沿横向依次拼接,各单元板在横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横折边,相邻两单元板之间通过相应的横折边相互贴靠固定;各横折边在纵向上的同一侧设有第一标识槽,各横折边在纵向的两侧设有安装槽;两根横向加强筋,在纵向相对布置且沿横向延伸,两根横向加强筋分别置于相应侧的安装槽内并与各单元板连接;四个吊挂座,安装于所述吊顶的四角,各吊挂座上设有用于相互区分的标识孔。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位于同一单元板的两横折边相对翻折形成水平支撑部,所述横向加强筋包括:凹槽部,嵌入相应侧的所述安装槽内,包括槽底壁和两槽侧壁;第一连接折边,由其中一槽侧壁的顶沿朝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折边贴靠固定于所述水平支撑部的底面。可选的,所述凹槽部的另一槽侧壁的顶沿朝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安装折边,所述吊挂座贴靠固定于相应侧的安装折边。可选的,各单元板在纵向的两侧设有纵折边,所述横向加强筋的安装折边的侧沿朝下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折边,第二连接折边与所述纵折边相互贴靠固定。可选的,所述横向加强筋上还安装有位于两吊挂座之间的吊挂板,在横向上,所述吊挂板的安装位置偏离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中间位置。可选的,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横向一端设有第二标识槽。可选的,至少其中一块单元板上设有应急灯。可选的,四个吊挂座上的标识孔数目互不相同。可选的,各单元板的横向中部上设有纵向加强筋,各纵向加强筋包括:纵向加强筋顶壁,加强筋顶壁的纵向两端与相应端的所述第一连接折边贴靠固定;两纵向加强筋侧壁,分别由所述纵向加强筋顶壁的横向两侧沿朝下延伸形成;两纵向加强筋底壁,分别由两纵向加强筋侧壁的底沿朝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各纵向加强筋底壁贴靠固定于单元板的顶面。可选的,各单元板的横向中部设有灯筒,各纵向加强筋顶壁设有与各灯筒位置上下对正的避让孔。本申请提供的可防呆装配的吊顶,可以防止专配错位,提高吊顶的生成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可防呆装配的吊顶的仰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在一视角下的立体图;图5为图1在另视角下的立体图;图6为图1的爆炸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可防呆装配的吊顶的仰视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图7的俯视图;图10为图7在一视角下的立体图;图11为图7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图12为图7的爆炸图;图13为图6中A区的放大图;图14为图6中吊挂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6中B区的放大图;图16为图1中吊顶在一视角下的内部结构图;图17为图1中吊顶在另一视角下的内部结构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单元板;11、横折边;12、安装槽;13、水平支撑部;14、纵折边;15、纵向加强筋;151、纵向加强筋顶壁;152、纵向加强筋侧壁;153、纵向加强筋底壁;154、避让孔;2、横向加强筋;21、第一连接折边;22、槽底壁;23、槽侧壁;24、安装折边;25、第二连接折边;3、吊挂座;4、第一标识槽;5、标识孔;6、吊挂板;7、第二标识槽;8、应急灯;9、灯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14所示,可防呆装配的吊顶在水平面内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图1中的X方向)和纵向(图1中的Y方向),吊顶包括多块单元板1、两根横向加强筋2和四个吊挂座3。各单元板1沿横向依次拼接,各单元板1在横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横折边11,相邻两单元板之间通过相应的横折边11相互贴靠固定。各横折边在纵向上的同一侧设有第一标识槽4,各横折边11在纵向的两侧设有安装槽12。两根横向加强筋2在纵向相对布置且沿横向延伸,两根横向加强筋2分别置于相应侧的安装槽12内并与各单元板1连接。四个吊挂座3安装于吊顶的四角,各吊挂座3上设有用于相互区分的标识孔5。在纵向上,单元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标识槽4,而另一侧未设置第一标识槽。通过第一标识槽4破坏了单元板1在形状上的旋转对称性,组装人员在装配时只需要通过在水平面内旋转单元板1,使旋转单元板1上的第一标识槽4位于纵向上的同一侧,即可避免发生个别单元板1的装配角度错误。各单元板1拼接完成之后,各第一标识槽4基本沿同一直线排列。在纵向上,该直线偏离吊顶的中心。于是,该直线可作为识别轿厢方向的标识。例如,轿厢为前侧开门,且操纵箱安装于前轿壁的右侧,设计图纸时,使各第一标识槽4所在的直线指向操纵箱。由于单元板1的长度和宽度明显不同,对于在横向上最两端的单元板1,可以依据单元板1的长宽不同以及该单元板1上的一个或两个第一标识槽确定该单元板1的安装角度。对于夹在两单元板之间的其它单元板,可直接以及该单元板上的两个第一标识槽确定该单元板的安装角度。将各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可防呆装配的吊顶,所述吊顶在水平面内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包括:/n多块单元板,各单元板沿横向依次拼接,各单元板在横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横折边,相邻两单元板之间通过相应的横折边相互贴靠固定;各横折边在纵向上的同一侧设有第一标识槽,各横折边在纵向的两侧设有安装槽;/n两根横向加强筋,在纵向相对布置且沿横向延伸,两根横向加强筋分别置于相应侧的安装槽内并与各单元板连接;/n四个吊挂座,安装于所述吊顶的四角,各吊挂座上设有用于相互区分的标识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防呆装配的吊顶,所述吊顶在水平面内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和纵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包括:
多块单元板,各单元板沿横向依次拼接,各单元板在横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横折边,相邻两单元板之间通过相应的横折边相互贴靠固定;各横折边在纵向上的同一侧设有第一标识槽,各横折边在纵向的两侧设有安装槽;
两根横向加强筋,在纵向相对布置且沿横向延伸,两根横向加强筋分别置于相应侧的安装槽内并与各单元板连接;
四个吊挂座,安装于所述吊顶的四角,各吊挂座上设有用于相互区分的标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呆装配的吊顶,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单元板的两横折边相对翻折形成水平支撑部,所述横向加强筋包括:
凹槽部,嵌入相应侧的所述安装槽内,包括槽底壁和两槽侧壁;
第一连接折边,由其中一槽侧壁的顶沿朝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折边贴靠固定于所述水平支撑部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呆装配的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的另一槽侧壁的顶沿朝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安装折边,所述吊挂座贴靠固定于相应侧的安装折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呆装配的吊顶,其特征在于,各单元板在纵向的两侧设有纵折边,所述横向加强筋的安装折边的侧沿朝下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森戴莉汪义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