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893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道输送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流水线的去毛刺辊道、喷印辊道、称量辊道、等待辊道、激光检测器和能够垂直于等待辊道的出料方向移动的横移台车,用于将热态铸坯由去毛刺辊道传递至横移台车,横移台车上设置有传递辊道;激光检测器包括:用于检测称量辊道上铸坯的第一激光检测器,第一激光检测器与喷印辊道的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等待辊道上铸坯的第二激光检测器,第二激光检测器与称量辊道的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横移台车与等待辊道对中性的第三激光检测器,第三激光检测器与等待辊道的控制器连接。本申请用于避免热态铸坯的损坏,同时也避免设备被挤压出现损坏,提升辊道输送系统的传递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道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加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辊道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炼钢厂连铸作业区切割机后设置有若干个辊道,同时炼钢厂与下工序板材厂之间一般由多组铸坯输送辊道及移动台车连接,移动台车一般用于输送冷态铸坯至板材厂的板坯库中,运送能力较慢;因此炼钢厂选择用热送辊道进行铸坯的输送,热送辊道通常由几十组传动辊和从动辊组成,而板材厂选择用大天车将铸坯摆放至板坯库中。板材厂有时会出现生产计划调整、天车故障或运力不够、送坯辊道辊子故障等原因导致收放铸坯速度较慢,从而引起辊道上铸坯层层积压,当铸坯积压严重程度高会出现等待辊道堵铸坯的情况。切割后的铸坯由出坯操作工进行操作,若操作工误操作,同时升降挡板效果差,横移台车未对中时将导致铸坯坠入横移台车下的坑道中,损坏各种设备,同时严重影响生产顺行。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避免铸坯掉坑的设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道输送系统,该辊道输送系统能够避免铸坯掉坑,保证铸坯和设备不会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辊道输送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流水线的去毛刺辊道、喷印辊道、称量辊道、等待辊道、激光检测器和能够垂直于所述等待辊道的出料方向移动的横移台车,用于将热态铸坯由所述去毛刺辊道传递至所述横移台车,所述横移台车上设置有传递辊道;所述激光检测器包括:用于检测称量辊道上铸坯的第一激光检测器,所述第一激光检测器与所述喷印辊道的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等待辊道上铸坯的第二激光检测器,所述第二激光检测器与所述称量辊道的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横移台车与所述等待辊道对中性的第三激光检测器,所述第三激光检测器与所述等待辊道的控制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激光检测器、第二激光检测器和第三激光检测器均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分别设置于需要检测的辊道的两侧,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的连线与所述热态铸坯的移动方向相交且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70度至95度。优选的,所述等待辊道的出料端还设置有升降挡板装置,所述升降挡板装置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激光检测器;所述第三激光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等待辊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横移台车不对中时,所述升降挡板装置的挡板升起。优选的,所述流水线包括两条并列的分支流水线,所有所述分支流水线的所述等待辊道均对应一个纵向轨道,所述横移台车移动设置于所述纵向轨道,以便与不同所述等待辊道对齐。优选的,第一组所述分支流水线上的所述去毛刺辊道、所述喷印辊道、所述称量辊道、所述等待辊道的中心线均与第一流铸机中心线重合;第二组所述分支流水线上的所述去毛刺辊道、所述喷印辊道、所述称量辊道、所述等待辊道的中心线均与第二流铸机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流铸机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流铸机中心线平行设置。本申请提供的辊道输送系统通过在传输过程中设置若干组激光检测器,使得在传递热态铸坯时,以后续工序设备上是否还有热态铸坯作为本设备是否向前传递的依据,通过激光检测器5检测后续工序设备,若检测到有工件,则停止当前设备的传输操作,避免热态铸坯不断向前堆积,造成积压或有等待辊道的出料口坠入坑道,即同时避免了热态铸坯的损坏,也避免了设备被挤压出现损坏,提升了辊道输送系统的传递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道输送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设计方案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道输送系统中激光检测器的局部示意图。图1和图2中:1为去毛刺辊道、2为喷印辊道、3为称量辊道、4为等待辊道、5为激光检测器;51为第一激光检测器、52为第二激光检测器、53为第三激光检测器;6为升降挡板装置、71为第一流铸机中心线、72为第二流铸机中心线、8为横移台车、9为热态铸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辊道输送系统,该辊道输送系统能够避免铸坯掉坑,保证铸坯和设备不会损坏。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辊道输送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设计方案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辊道输送系统,主要用于炼钢厂连铸作业区切割机后的辊道设置,上述辊道输送系统主要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流水线的去毛刺辊道1、喷印辊道2、称量辊道3、等待辊道4、激光检测器5和能够垂直于等待辊道4的出料方向移动的横移台车8,用于将热态铸坯9由去毛刺辊道1传递至横移台车8,横移台车8上设置有传递辊道;激光检测器5包括:用于检测称量辊道3上铸坯的第一激光检测器51,第一激光检测器51与喷印辊道2的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等待辊道4上铸坯的第二激光检测器52,第二激光检测器52与称量辊道3的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横移台车8与等待辊道4对中性的第三激光检测器53,第三激光检测器53与等待辊道4的控制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请查看图1,其中,去毛刺辊道1、喷印辊道2、称量辊道3、等待辊道4依次连接,去毛刺辊道1的出料口连接喷印辊道2的进料口,喷印辊道2的出料口连接称量辊道3的进料口,称量辊道3的出料口连接等待辊道4的进料口,等待辊道4的出料口位置设置有横移台车8的设置轨道,横移台车8能够通过在轨道上移动实现与等待辊道4的中心的对准,以便与之形成连通的流水线。还包括至少3个激光检测器,分别用于检测称量辊道3、等待辊道4上是否有热态铸坯,以及横移台车8与等待辊道4对中性,对应的分别为第一激光检测器51检测称量辊道3,第二激光检测器52检测等待辊道4,第三激光检测器53设置在等待辊道4上,用于检测横移台车8的位置,激光检测器5能够通过激光对射作用获取检测空间内是否有物体,当有物体时激光检测器5发出信号给对应的装置。第一激光检测器51检测称量辊道3上有热态铸坯9时,说明称量辊道3的工序还未完成,不能够向称量辊道3传递新的热态铸坯9,因此第一激光检测器51连接喷印辊道2的控制器,用于在此时控制喷印辊道2停止向前传输热态铸坯9。第二激光检测器52检测等待辊道4上有热态铸坯9时,说明等待辊道4的工序还未完成,不能够向等待辊道4传递新的热态铸坯9,因此第二激光检测器52连接称量辊道3的控制器,用于在此时控制称量辊道3停止向前传输热态铸坯9。第三激光检测器53设置在等待辊道4上,能够检测与横移台车8的相对位置关系,若横移台车8并没有与等待辊道4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流水线的去毛刺辊道、喷印辊道、称量辊道、等待辊道、激光检测器和能够垂直于所述等待辊道的出料方向移动的横移台车,用于将热态铸坯由所述去毛刺辊道传递至所述横移台车,所述横移台车上设置有传递辊道;所述激光检测器包括:用于检测称量辊道上铸坯的第一激光检测器,所述第一激光检测器与所述喷印辊道的控制器连接;/n用于检测等待辊道上铸坯的第二激光检测器,所述第二激光检测器与所述称量辊道的控制器连接;/n用于检测横移台车与所述等待辊道对中性的第三激光检测器,所述第三激光检测器与所述等待辊道的控制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流水线的去毛刺辊道、喷印辊道、称量辊道、等待辊道、激光检测器和能够垂直于所述等待辊道的出料方向移动的横移台车,用于将热态铸坯由所述去毛刺辊道传递至所述横移台车,所述横移台车上设置有传递辊道;所述激光检测器包括:用于检测称量辊道上铸坯的第一激光检测器,所述第一激光检测器与所述喷印辊道的控制器连接;
用于检测等待辊道上铸坯的第二激光检测器,所述第二激光检测器与所述称量辊道的控制器连接;
用于检测横移台车与所述等待辊道对中性的第三激光检测器,所述第三激光检测器与所述等待辊道的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检测器、第二激光检测器和第三激光检测器均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分别设置于需要检测的辊道的两侧,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的连线与所述热态铸坯的移动方向相交且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70度至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岩黄基红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