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68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属于图像拍摄技术领域。所述全景图像基于全景摄像机拍摄,其该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的位置的物体的图像以完成全景图像的拍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拍摄时间,提高拍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拍摄
,具体地涉及一种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技术介绍
当前,拍摄全景图像时多使用全景摄像机旋转一周,并在旋转过程中进行拍摄。全景摄像机的拍摄具有一定范围,对于距离较近的物体拍摄不到或拍摄的极不精确。但是,当前拍摄过程中对于距离较近的物体仍然执行正常的拍摄流程,浪费了拍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该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拍摄时间,提高拍摄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所述全景图像基于全景摄像机拍摄,该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的位置的物体的图像以完成全景图像的拍摄。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拍摄完所需的图像后,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停止运行,所述全景摄像机停止运行的位置与拍摄所需的图像的起始位置不同。优选地,在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进行全景图像的拍摄,其中所述全景摄像机以第一速度转过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位置,所述第一速度大于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全景图像的正常速度。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50c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装置,所述全景图像基于全景摄像机拍摄,该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的位置的物体的图像以完成全景图像的拍摄。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拍摄完所需的图像后,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停止运行,所述全景摄像机停止运行的位置与拍摄所需的图像的起始位置不同。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进行全景图像的拍摄,其中所述全景摄像机以第一速度转过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位置,所述第一速度大于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全景图像的正常速度。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50c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用于使得机器执行上文所述的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运行时用于执行:如上文所述的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在拍摄所述全景图像之前,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接着在拍摄所述全景图像过程中,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的位置的物体的图像以完成全景图像的拍摄。由于不拍摄距离全景摄像机过近的物体的图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拍摄时间,提高拍摄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图像拍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图像拍摄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单元2控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全景图像基于全景摄像机拍摄,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步骤S12,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的位置的物体的图像以完成全景图像的拍摄。具体地,可以使用测距传感器(例如超声波雷达)等设备检测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测距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全景摄像机上。如图2所示,假设全景摄像机被放置在墙脚,那么在进行全景图像的拍摄之前,使测距传感器通过旋转对周围被拍摄物体进行测距,如果小于预设距离(例如50cm,但不限于此),则记录此位置对应的测距传感器旋转过的角度(例如45°-50°)。随后,在全景摄像机正式拍摄全景图像过程中,不拍摄先前记录的角度(该角度内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对应的位置的物体的图像,只拍摄先前未记录的角度对应的位置的物体的图像。例如,在拍摄所述全景图像过程中,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不转过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位置。具体地,如果先前记录的测距传感器旋转过的角度为200°-360°,则全景摄像机仅拍摄0°-200°的图像后即可停止拍摄。另外,对于步骤S12,可替代的,在拍摄所述全景图像过程中,还可以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以第一速度转过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位置,所述第一速度大于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全景图像的正常速度。具体地,如果先前记录的测距传感器旋转过的角度200°-300°,则全景摄像机在转到200°时,以较快的速度迅速通过200°-300°的范围,不在200°-300°之间进行拍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图像拍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拍摄完所需的图像后,可以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停止运行,所述全景摄像机停止运行的位置与拍摄所需的图像的起始位置不同,也即不进行复位。例如,某全景摄像机的拍摄范围为前方60°范围内的图像(60°仅为示例,本专利技术对拍摄范围不做限定),则拍摄360°的全景图像需要至少拍摄6次,即图3中标记的1-6分别表示第1-6次拍摄,箭头表示全景摄像机拍摄时的朝向,当在标记6处拍摄完后,即拍摄了360°的图像,完成了所需的图像的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全景摄像机至少需要旋转5次,即分别用于拍摄第2-6标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当在标记6处拍摄完后,全景摄像机不进行复位,即不再继续旋转。因此,全景图像拍摄过程中,全景摄像机总共进行6次拍摄,5次旋转。全景摄像机不进行复位避免了无用的操作,提高了拍摄效率,也延长了全景摄像机的使用寿命。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全景图像基于全景摄像机拍摄,该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1以及控制单元2,其中,所述检测单元1用于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所述控制单元2用于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的位置的物体的图像以完成全景图像的拍摄。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2还用于:在拍摄完所需的图像后,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停止运行,所述全景摄像机停止运行的位置与拍摄所需的图像的起始位置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所述全景图像基于全景摄像机拍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n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n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的位置的物体的图像以完成全景图像的拍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所述全景图像基于全景摄像机拍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
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的位置的物体的图像以完成全景图像的拍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在拍摄完所需的图像后,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停止运行,所述全景摄像机停止运行的位置与拍摄所需的图像的起始位置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围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全景摄像机进行全景图像的拍摄,其中所述全景摄像机以第一速度转过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位置,所述第一速度大于所述全景摄像机拍摄所述全景图像的正常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50cm。


5.一种全景图像拍摄的控制装置,所述全景图像基于全景摄像机拍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全景摄像机与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远
申请(专利权)人:贝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