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轨道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轨道车,属于移动输送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厂区车间及库房内短途运输的方式各式各样,例如人力车,电动车,发动机动力车等。其运输操控简单,能够在普通的地面上行驶,也能够在要求的位置上使用,实现货物物料的运输。但是局限于工厂的狭小空间,各种运输设备对操作员的要求较高,需要熟练的操控技术才能够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此外,在工厂嘈杂的环境下,操控人员的精力容易被分散,长时间的操作也容易疲劳,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此外,这也将导致人工成本的提高,直接制约了一些工厂的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现有的能够减少人力操控的小型运输设备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轨道车,解决现有运输设备对操作员高度依赖及操控技术要求高、操控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不按照规定位置移动使用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向轨道车,包括车厢,车厢的底部设有前移动轮对和后移动轮对,每对移动轮的两轮子分别设置在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轨道车,包括车厢(1),车厢(1)的底部设有前移动轮对(2)和后移动轮对(3),每对移动轮的两轮子分别设置在车厢(1)的下部两侧,其特征是,前移动轮对(2)和后移动轮对(3)的两轮子的轮轴上分别设置转向连接轴杆(4),两转向连接轴杆(4)的末端与转向连接杆(5)的两端之间铰接,转向连接杆(5)的中间位置铰接于摆动转向杆的一端,摆动转向杆的中部设有固定轴(7),固定轴(7)固定于车厢(1)的底部,摆动转向杆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8),导向杆(8)的下端设有导向轮(9),导向轮(9)设置在轨道上,轨道限制导向轮(9)沿轨道方向移动,前移动轮对(2)连接的导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轨道车,包括车厢(1),车厢(1)的底部设有前移动轮对(2)和后移动轮对(3),每对移动轮的两轮子分别设置在车厢(1)的下部两侧,其特征是,前移动轮对(2)和后移动轮对(3)的两轮子的轮轴上分别设置转向连接轴杆(4),两转向连接轴杆(4)的末端与转向连接杆(5)的两端之间铰接,转向连接杆(5)的中间位置铰接于摆动转向杆的一端,摆动转向杆的中部设有固定轴(7),固定轴(7)固定于车厢(1)的底部,摆动转向杆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8),导向杆(8)的下端设有导向轮(9),导向轮(9)设置在轨道上,轨道限制导向轮(9)沿轨道方向移动,前移动轮对(2)连接的导向杆(8)处于车厢(1)前方,后移动轮对(3)连接的导向杆(8)处于车厢(1)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轨道车,其特征是,车厢(1)的底部设有蓄电池(10),所述移动轮组为内置电机的电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轨道车,其特征是,车厢(1)的后方设有转向把手(11),转向把手(11)的中间为转向轴(12),转向轴(12)铰接于车厢(1)的后侧面上,转向轴(12)的下端设有摆动杆(13),摆动杆(13)的前端铰接于摆动转向杆(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轨道车,其特征是,车厢(1)的后方侧面上设有折叠座位(14),折叠座位(14)可以平放或向上折叠,折叠座位(14)两侧且靠近车厢(1)底部处设有突出于车厢(1)后方侧面的脚踏板(15),一侧脚踏处设有刹车(16),刹车(16)控制移动轮对的刹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春蕾,孙正,李威,殷帅,卢纪丽,张业伟,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