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控制电路及穿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61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穿梭车,该电路包括电容、充电控制单元和充电部;电容的检测端与充电控制单元的检测端连接,充电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分别与充电部的输出端和电容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检测电容检测端的电量并基于检测的电量控制充电部的输出端与电容的输入端的通断;电容的输入端与电容的输出端连接,电容的输出端与电机连接,电机输出的逆向电动势通过电容的输出端向电容充电。这样将电容的输出端与电容的输入端连接,使得电容的充、放电电路形成一个单回路,两者可以互用元器件,从而减少了充电控制电路中的元器件数量,节约成本,且减少电容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控制电路及穿梭车
本申请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穿梭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网络购物的发展,现代仓储中货到人系统得到了大力推广,该系统不仅能够提高订单出入库效率,而且提高了仓库的存储密度,有效降低了商品的单位存储成本。穿梭车是货到人系统中的核心执行设备,穿梭车为出入库系统和仓储系统中,以往复或者回环方式,在固定轨道上运行,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或接驳设备的台车。穿梭车的供电方式一般采用超级电容供电,超级电容具有供电成本低廉、安装简单、方便多穿系统的换层操作以及能够适应四向移动等特点。但是,现有的超级电容,内部回路元器件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穿梭车。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为电机供电的电容、充电控制单元以及与外部的充电座连接的充电部;所述电容的检测端与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检测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充电部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检测端的电量并基于检测的所述电量控制所述充电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入端的通断;所述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的逆向电动势通过所述电容的输出端向所述电容充电。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用于为所述充电控制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防反灌单元;所述第一防反灌单元,用于防止所述供电单元的电能输出至所述电容。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所述供电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时,通过所述充电部和所述第一开关接收所述充电座的电能。可选的,上述第一开关在所述电容的电量低于预设值时闭合。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供电单元,用于在接收不到所述电容传输的电能时,通过所述充电部和所述第一开关接收所述充电座输出的电能。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通断来控制所述充电部与所述电容的通断。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关为常开开关。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容与所述电机之间设置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电容输出的电能,驱动所述电机转动。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防反灌单元,所述第二防反灌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充电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防反灌单元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连接;所述第二防反灌单元,用于防止所述电容的电能输入至所述充电座,和/或用于防止所述供电单元的电能输入至所述充电座。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梭车,包括:车身、驱动所述车身运动的电机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及穿梭车,该电路包括为电机供电的电容、充电控制单元以及与外部的充电座连接的充电部,其中,电容的检测端与充电控制单元的检测端连接,充电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分别与充电部的输出端和电容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检测电容检测端的电量并基于检测的电量控制充电部的输出端与电容的输入端的通断;电容的输入端与电容的输出端连接,电容的输出端与电机连接,电机输出的逆向电动势通过电容的输出端向电容充电。这样,通过将电容的输出端与电容的输入端连接,进而将电容的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形成一个单回路,两者可以互用元器件,从而减少了充电控制电路中的元器件数量,节约成本,且减少电容的体积。进一步的,将电容的输出端与电容的输入端连接,这样电机产生的第二电能可以通过电容的输出端进入电容的输入端,实现对电容的充电,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回收利用,延长了电容的充电间隔,增加了电容的续航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穿梭机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梭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介绍。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穿梭机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穿梭机包含:本体1和电容5,本体上设置有滚轮,该滚轮可以沿着导轨滑动,滑轨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充电座4,例如,在滑轨的端部或中部设置充电座。可选的,该充电座4可以为充电机,该充电座4可以将电网的电能转换成电容5需要的电能,进而为电容5充电,例如,充电座3将380V三相交流电转化成48V直流电为电容5充电。需要说明的是,该48V直流电只是一种示例,电容5的充电电压不限于该48V直流电。如图1所示,穿梭机的底部设置有充电部3,可选的,该充电部3为充电刷,该充电刷设置在穿梭机的两侧。在充电时,穿梭车移动至充电位,穿梭机的充电部3与轨道上的充电座4接触连接,充电座4通过充电部3向电容5充电。待充电完毕后,电容5向电机(图中未示出)供电,电机转动,以带动穿梭机在轨道上往复移动。但是,已有的穿梭机,其电容内部的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独立隔离,且两个电路均包括大量的元器件,这样使得电容的内部回路元器件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高。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申请将电容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使得电容内部采用充、放电单回路,进而减少了电容内部回路元器件数,缩小了电容的体积、提高了电容的能量密度,进而降低了电容的成本。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电路10包括:电容5、充电控制单元7和充电部3,其中,充电部3可以为充电刷,用于与外部的充电座4连接。电容5与电机6连接,用于为电机6供电。具体的,如图2所示,电容5的检测端与充电控制单元7的检测端连接,充电控制单元7的控制端分别与充电部3的输出端和电容5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单元7用于检测电容5检测端的电量,并基于检测电量控制充电部3的输出端与电容5的输入端的通断。例如,当充电控制单元7检测到电容5检测端的电量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充电部3的输出端与电容5的输入端接通,当充电控制单元7检测到电容5检测端的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为电机供电的电容、充电控制单元以及与外部的充电座连接的充电部;/n所述电容的检测端与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检测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充电部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检测端的电量并基于检测的所述电量控制所述充电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入端的通断;/n所述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的逆向电动势通过所述电容的输出端向所述电容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为电机供电的电容、充电控制单元以及与外部的充电座连接的充电部;
所述电容的检测端与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检测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充电部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容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检测端的电量并基于检测的所述电量控制所述充电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入端的通断;
所述电容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的逆向电动势通过所述电容的输出端向所述电容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为所述充电控制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
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防反灌单元;
所述第一防反灌单元,用于防止所述供电单元的电能输出至所述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
所述供电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时,通过所述充电部和所述第一开关接收所述充电座的电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涛袁绍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