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和放电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853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和放电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电池单元,包括电芯以及与电芯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外接接口,用于外接适配器或待充电设备;第一充电电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外接接口连接,且靠近外接接口设置,用于当外接适配器时,为电池单元充电;第一放电电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外接接口连接,且靠近外接接口设置,用于当外接待充电设备时,基于电池单元为待充电设备供电;第二放电电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且远离外接接口设置,基于电池单元为电子设备供电。该电子设备可以提高充放电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和放电控制方法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放电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电子设备充放电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电子设备配备的电池单元的容量也越来越大,以满足较长待机时间的需求。一般,当为该电池单元充电,或通过该电池单元为电子设备供电时,其可在该电池单元的同一侧设置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通过设置在电池单元同一侧的极耳与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连接,以在电池单元的同一侧完成充电、放电任务。但是,该方式会导致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电流通路增加,从而导致充电、放电过程中热量损耗过大,限制了充放电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和充放电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充放电的效率。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单元,包括电芯以及与所述电芯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外接接口,用于外接适配器或待充电设备;第一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接接口连接,且靠近所述外接接口设置,用于当外接所述适配器时,为所述电池单元充电;第一放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接接口连接,且靠近所述外接接口设置,用于当外接所述待充电设备时,基于所述电池单元为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第二放电电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且远离所述外接接口设置,基于所述电池单元为所述电子设备供电。一种放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所述外接接口的电子设备,包括:检测所述外接接口连接的外部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根据所述设备类型控制导通电池单元分别与第一充电电路、第一放电电路或第二放电电路的连接,以使所述电池单元处于充电状态或反向充电状态。上述电子设备和放电控制方法,电池单元包括与电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充电电路、第一放电电路连接,第二连接端与第二放电电路连接,实现了第一充电电路与第一放电电路的分离设置,在为电池单元充电的过程中,可以缩短第一充电电路的电流通路,从而减少充电通路中线路热量损耗;当电池单元处理放电状态时,可以根据电池单元的供电对象,选择导通第一放电电路或第二放电电路,以缩短放电电路的电流通路,从而减少放电通路中线路热量损耗,进而提高充电和放电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一个实施例中电芯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电芯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再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组极耳称为第二组极耳,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组极耳称为第一组极耳。第一组极耳和第二组极耳两者都是组极耳,但其不是同一组极耳。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电池单元110、外接接口120、第一充电电路130、第一放电电路140及第二放电电路150。在一实施例中,电池单元110包括电芯111以及与所述电芯111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13和第二连接端115。例如,第一连接端113和第二连接端115分别位于电芯111的不同侧面。第一连接端113可位于电池单元110电芯111的第一侧面,第二连接端115可位于电芯111的第二侧面,其中,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背设置。具体,第一连接端113可靠近该外接接口120设置,而第二连接端115可远离该外接接口120设置,例如,第二连接端115可靠近电子设置中的主板20设置。可选的,第一连接端113和第二连接端115也可以位于电芯111的同一侧面。在一实施例中,外接接口120用于外接适配器或待充电设备。外接接口120可以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或待充电设备连接,将适配器或待充电设备输出的充电电压传输至第一充电电路130,由第一充电电路130基于充电电压为电子设备内的电池单元110充电。例如,外接接口120可以为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30-pin接口和lightning接口中的任一种。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适配器或待充电设备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适配器可以为普通适配器,也可以为快充适配器;待充电设备可以为移动电源、充电宝等专门用于充电的有线设备,也可以是用电脑等能够提供电源和数据服务的其他有线移动设备。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13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3、外接接口120连接;第一放电电路14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3、外接接口120连接;第二放电电路15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15连接。也即,第一连接端113可用于连接第一充电电路130和第一放电电路140。第二连接端115可用于连接第二放电电路15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130和第一放电电路140均靠近外接接口120设置;第二放电电路150靠近电子设备的主板2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外接接口120设置在电池单元110的第一侧,主板20设置在电池单元110的第二侧,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相背设置。第一充电电路130可以理解为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电路,当外接接口120连接适配器时,该第一充电电路130可以接收适配器输出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而为电池单元110进行充电。第一放电电路140和第二放电电路150可理解为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电路。当外接接口120连接待充电设备时,第一放电电路140可接收电池单元110输出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而外接待充电设备供电。第二放电电路150可接收电池单元110输出的充电电流或充电电压,进而电子设备中设置在主板20的待供电模块进行供电。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单元110包括与电芯111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13和第二连接端115,其中,第一连接端113与第一充电电路130、第一放电电路140连接,第二连接端115与第二放电电路150连接,实现了第一充电电路130与第一放电电路140的分离设置,在为电池单元110充电的过程中,可以缩短第一充电电路130的电流通路,从而减少充电通路中线路热量损耗;当电池单元110处理放电状态时,可以根据电池单元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池单元,包括电芯以及与所述电芯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n外接接口,用于外接适配器或待充电设备;/n第一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接接口连接,且靠近所述外接接口设置,用于当外接所述适配器时,为所述电池单元充电;/n第一放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接接口连接,且靠近所述外接接口设置,用于当外接所述待充电设备时,基于所述电池单元为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n第二放电电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且远离所述外接接口设置,基于所述电池单元为所述电子设备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单元,包括电芯以及与所述电芯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外接接口,用于外接适配器或待充电设备;
第一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接接口连接,且靠近所述外接接口设置,用于当外接所述适配器时,为所述电池单元充电;
第一放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接接口连接,且靠近所述外接接口设置,用于当外接所述待充电设备时,基于所述电池单元为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
第二放电电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且远离所述外接接口设置,基于所述电池单元为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芯包括电芯单体,以及设置伸出所述电芯单体的第一组极耳和第二组极耳,其中,
所述第一组极耳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及
所述第二组极耳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的正极耳和负极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组极耳与所述第二组极耳设置在所述电芯单体的同一侧,或,所述第一组极耳与所述第二组极耳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单体相背设置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外接接口、所述第一放电电路、第二放电电路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当所述外接接口外接所述待充电设备时,控制所述第一放电电路导通且所述第二放电电路断开,或,控制所述第二放电电路导通且所述第一放电电路断开以基于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放电电路为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外接接口连接,且远离所述外接接口设置,用于当外接所述适配器时,为所述电池单元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连接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第一放电电路连接,用于选择导通或断开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的连接;
第二连接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第二放电电路连接,用于选择导通或断开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