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误动的交流配电电弧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49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免误动的交流配电电弧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支座的内部且位于电阻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垫板,垫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双金属片,固定轴的外侧且位于主座的正面活动套接有转板,转板的底部活动铰接有卡板,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与转板对应的圆柱,挡板的右侧活动插接有与开关件对应的撞板。当配电线路中出现电弧故障时,电阻片发热,双金属片受热变形,通过连杆带动拨板右移,拨板通过圆柱拨动转板旋转,转板带动卡板偏转到右侧,卡板撞击到撞板,撞板右移并断开开关件,从而使得配电线路断开,避免了因电路未断开,电弧故障问题持续扩大,导致电路短路或烧坏的现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误动的交流配电电弧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流配电
,尤其涉及一种避免误动的交流配电电弧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线路的电弧防控,低压配电线路(包括电源插座与设备引线)的电弧故障是引起建筑物电气火灾的最主要原因,“电弧探测”与“断电保护”相结合的保护装置,就是电弧故障断路器(AFCI),AFCI对配电线路的火灾防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与常规保护电器一样.AFCI同样存在故障与失效问题,其易受所在电气线路与环境干扰的影响,出现“拒动”和“误动”,只有准确知道故障位置,才能对故障线路进行维修或更换,其对电弧故障的防护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避免误动的交流配电电弧保护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免误动的交流配电电弧保护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避免误动的交流配电电弧保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座,支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阻片,支座的内部且位于电阻片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垫板,垫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双金属片,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支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主座,主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的外侧且位于主座的正面活动套接有转板,转板的底部活动铰接有卡板,卡板上安装有弹簧,主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板对应的挡板,固定轴的外侧且位于主座的背面活动套接有拨板,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与转板对应的圆柱,主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转板对应的限位柱,双金属片的右端通过连杆与拨板活动连接,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挡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开关件,挡板的右侧活动插接有与开关件对应的撞板。进一步的,所述电阻片和开关件均与配电线路相连接,当配电线路出现电弧故障时,电阻片会发热,开关件控制配电线路的断开和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垫板上开设有透气孔,以便于电阻片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双金属片。进一步的,所述拨板呈V字形,圆柱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拨板的两个端部上,拨板旋转时,会通过圆柱带动转板旋转。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包括两个,且两个限位柱关于固定轴对称分布。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与双金属片和拨板的连接关系均为活动铰接。进一步的,所述撞板上安装有复位弹簧,撞板的左侧延伸至挡板右壁的左侧,卡板移动至右侧时,会带动撞板右移,使得开关件的电路断开。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当配电线路中出现电弧故障时,电阻片因短路电流过大发热,双金属片受热变形,通过连杆带动拨板右移,拨板通过圆柱拨动转板旋转,转板旋转后,突破弹簧的作用力带动卡板偏转到右侧,卡板转动至挡板的内右壁处时,会撞击到撞板,使得撞板右移并断开开关件,从而使得配电线路断开,避免了因电路未断开,电弧故障问题持续扩大,导致电路短路或烧坏的现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2.通过设置双金属片,利用电弧故障时的温度变化来进行检查和防护,无需知道确切的位置,就能实现自动断电防护的效果,使用方便。3.当电弧故障解除后,温度降低,双金属片复位,整体装置也随之自动复位,使用方便。4.通过设置转板、卡板和弹簧,卡板会保持稳定性,不会轻转动,保证了整体装置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正面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双金属片与拨板连接结构正面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主座连接结构正面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部分放大图。图中:1、壳体;2、支座;3、电阻片;4、垫板;5、双金属片;6、主座;7、固定轴;8、转板;9、卡板;10、弹簧;11、挡板;12、拨板;13、圆柱;14、限位柱;15、连杆;16、封垫;17、开关件;18、撞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免误动的交流配电电弧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座2,支座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阻片3,支座2的内部且位于电阻片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垫板4,垫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双金属片5,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支座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主座6,主座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7,固定轴7的外侧且位于主座6的正面活动套接有转板8,转板8的底部活动铰接有卡板9,卡板9上安装有弹簧10,主座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板9对应的挡板11,固定轴7的外侧且位于主座6的背面活动套接有拨板12,拨板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与转板8对应的圆柱13,主座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转板8对应的限位柱14,双金属片5的右端通过连杆16与拨板12活动连接,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挡板1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开关件17,挡板11的右侧活动插接有与开关件17对应的撞板18。其中,电阻片3和开关件17均与配电线路相连接,当配电线路出现电弧故障时,电阻片3会发热,开关件17控制配电线路的断开和连通。其中,垫板4上开设有透气孔,以便于电阻片3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双金属片5。其中,拨板12呈V字形,圆柱13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拨板12的两个端部上,拨板12旋转时,会通过圆柱带动转板8旋转。其中,限位柱14包括两个,且两个限位柱14关于固定轴7对称分布。其中,连杆16与双金属片5和拨板12的连接关系均为活动铰接。其中,撞板18上安装有复位弹簧,撞板18的左侧延伸至挡板11右壁的左侧,卡板9移动至右侧时,会带动撞板18右移,使得开关件17的电路断开。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卡板9卡在挡板11的内左壁上,且卡板9在弹簧10的作用下固定住,不会轻易偏转;当配电线路中出现电弧故障时,电阻片3因短路电流过大发热,双金属片5受热变形,通过连杆16带动拨板12右移,拨板12通过圆柱13拨动转板8旋转,转板8旋转后,突破弹簧10的作用力带动卡板9偏转到右侧,卡板9转动至挡板11的内右壁处时,会撞击到撞板18,使得撞板18右移并断开开关件17,从而使得配电线路断开,避免了因电路未断开,电弧故障问题持续扩大,导致电路短路或烧坏的现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电弧故障解除后,温度降低,双金属片5复位,整体装置也随之自动复位,使用方便;通过设置转板8、卡板9和弹簧10,卡板9会保持稳定性,不会轻转动,保证了整体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误动的交流配电电弧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座(2),支座(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阻片(3),支座(2)的内部且位于电阻片(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垫板(4),垫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双金属片(5),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支座(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主座(6),主座(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7),固定轴(7)的外侧且位于主座(6)的正面活动套接有转板(8),转板(8)的底部活动铰接有卡板(9),卡板(9)上安装有弹簧(10),主座(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板(9)对应的挡板(11),固定轴(7)的外侧且位于主座(6)的背面活动套接有拨板(12),拨板(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与转板(8)对应的圆柱(13),主座(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转板(8)对应的限位柱(14),双金属片(5)的右端通过连杆(16)与拨板(12)活动连接,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挡板(1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开关件(17),挡板(11)的右侧活动插接有与开关件(17)对应的撞板(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误动的交流配电电弧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座(2),支座(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阻片(3),支座(2)的内部且位于电阻片(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垫板(4),垫板(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双金属片(5),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支座(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主座(6),主座(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7),固定轴(7)的外侧且位于主座(6)的正面活动套接有转板(8),转板(8)的底部活动铰接有卡板(9),卡板(9)上安装有弹簧(10),主座(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板(9)对应的挡板(11),固定轴(7)的外侧且位于主座(6)的背面活动套接有拨板(12),拨板(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与转板(8)对应的圆柱(13),主座(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转板(8)对应的限位柱(14),双金属片(5)的右端通过连杆(16)与拨板(12)活动连接,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挡板(1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开关件(17),挡板(11)的右侧活动插接有与开关件(17)对应的撞板(1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之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千耘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