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括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2月2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JP2019-029934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公开内容引用到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过电致发光元件(以下有时称为“EL元件”)形成像素的显示装置的构成与驱动方式。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具有如下结构:具有被称为阳极及阴极的一对电极,且在该一对电极间配置有发光层。有机EL元件以2端子型元件为基本结构,但还进一步公开了追加有第3电极的3端子型有机EL元件。例如,公开了一种有机EL元件,其设置有:阳极、被称为“发光材料层”的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形成的层、阴极、相对于阴极及发光材料层而隔着绝缘层设置的辅助电极(参照日本专利特开JP2002-343578号公报)。而且,公开了一种发光型晶体管,其具有在阳极与阴极之间,自阳极侧层叠有空穴注入层、载流子分散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的结构,且相对于阳极而隔着绝缘膜设置辅助电极(参照国际公开第WO2007/043697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n包含选择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及EL元件的像素,/n与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的扫描信号线,/n与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及/n对所述EL元件施加电压的载流子注入量控制信号线;/n所述EL元件具有:/n第1电极、/n具有与所述第1电极对向的区域的第3电极、/n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3电极之间的第1绝缘层、/n所述第1绝缘层与所述第3电极之间的电子传输层、/n所述电子传输层与所述第3电极之间的包含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层、及/n第2电极,所述第2电极配置在所述第1电极、所述第1绝缘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及所述第3电极重叠的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2 JP 2019-0299341.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包含选择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及EL元件的像素,
与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的扫描信号线,
与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及
对所述EL元件施加电压的载流子注入量控制信号线;
所述EL元件具有:
第1电极、
具有与所述第1电极对向的区域的第3电极、
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3电极之间的第1绝缘层、
所述第1绝缘层与所述第3电极之间的电子传输层、
所述电子传输层与所述第3电极之间的包含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层、及
第2电极,所述第2电极配置在所述第1电极、所述第1绝缘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及所述第3电极重叠的区域的外侧,且与所述电子传输层接触;
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载流子注入量控制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2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3电极施加恒定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EL元件通过所述载流子注入量控制信号线的电压来控制所述发光层中的发光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EL元件具有发光周期与非发光周期,
所述载流子注入量控制信号线在发光周期中对所述第1电极施加恒定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EL元件具有发光周期与非发光周期,
所述载流子注入量控制信号线在发光周期中对所述第1电极施加阶梯状波形或正弦波状波形的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传输层包含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晶体管包含形成沟道区域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与所述电子传输层连接。
7.一种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像素,其包含选择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及EL元件,排列在第1方向及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
多个扫描信号线,其与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在所述第1方向上进行配线且排列在所述第2方向上;
多个数据信号线,其与所述选择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在所述第2方向上进行配线且排列在所述第1方向上;
多个载流子注入量控制信号线,其与所述EL元件连接,在所述第1方向或所述第2方向上进行配线,排列在所述第2方向或所述第1方向上;
所述EL元件具有:
第1电极、
具有与所述第1电极对向的区域的第3电极、
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3电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