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399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进料机构、开模机构和顶出机构,所述开模机构包括内置有冷却管道的前模架和后模架,所述前模架内嵌设有前模仁,所述后模架上设有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后模仁合模时相互契合并形成模具腔;所述前模仁内设有脱模腔道,所述脱模腔道内设有滑动的顶柱,所述脱模腔道内设有限定顶柱移动位置的限位台,所述顶柱与进料机构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顶柱的一端抵靠在后模仁上。在前模仁上增加滑动的顶柱,在开模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顶柱会对注塑产品提供一个向外的受力,减轻开模时前模仁上的拽力对注塑产品的不良影响,快速脱模,提高注塑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出成型稳定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在注塑成型后需要开模,开模时前模仁和后模仁的受力无法完全相同,一般开模时的作用点在后模仁,在后模仁上形成拉力,而在前模仁上形成拽力,后模仁的受力大于前模仁的受力,会将前模仁上的产品拽变形,影响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改进现有的模具结构,提高产品品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包括进料机构、开模机构和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机构包括内置有冷却管道的前模架和后模架,所述前模架内嵌设有前模仁,所述后模架上设有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后模仁合模时相互契合并形成模具腔;所述前模仁内设有脱模腔道,所述脱模腔道内设有滑动的顶柱,所述脱模腔道内设有限定顶柱移动位置的限位台,所述顶柱与进料机构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顶柱的一端抵靠在后模仁上。进一步来说,所述前模架和后模架上分别设有相互契合的凸形块和凹形块,所述凸形块在合模时嵌入至凹形块的凹槽内。进一步来说,所述前模架、后模架至少有三个侧面设有所述凸形块和凹形块,凸形块和凹形块起到校直作用,提高合模时的定位精度。进一步来说,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前模架底板和承接板,所述前模架底板上设有用于注塑的主流道,所述承接板位于前模架底板与前模架之间,其内设置有冷却管道;所述承接板内设置有若干根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主流道导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模具腔导通。进一步来说,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后模架底板和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位于后模架底板与后模架之间,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多根顶针,多根所述顶针经后模架上的顶针通道进入模具腔内;每根所述顶针均插设在于至对应的顶针通道内,所述顶针板远离顶针一端设置有若干根驱动连接杆,所述驱动连接杆能贯穿后模架底板并与驱动装置连接。进一步来说,所述顶针板上设置有多根顶针导柱,所述后模架上设有与顶针导柱适配的顶针套孔;所述后模架上设有多根定位导柱,所述前模架上设有与定位导柱适配的定位导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前模仁上增加滑动的顶柱,在开模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顶柱会对注塑产品提供一个向外的受力,减轻开模时前模仁上的拽力对注塑产品的不良影响,快速脱模,提高注塑产品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合模立体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模仁与顶柱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前模架底板;2-承接板;3-前模架;4-后模架;5-顶针板;6-后模架底板;7-顶针;8-导流管;9-浇料口;10-前模仁;11-后模仁;12-顶出弹簧;13-方体;14-凹形块;15-凸形块;16-弹性件;17-顶柱;18-注塑产品;19-连接管道;20-限位台;21-驱动连接杆;100-冷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进料机构、开模机构和顶出机构,其中进料机构用于注塑原料的注入,并将注塑原料引入模具腔内进行注塑成型;开模机构是注塑成型的载体;顶出机构用于将开模机构打开,使注塑产品裸露出来。具体来说,开模机构包括内置有冷却管道100的前模架3和后模架4,所述前模架3内嵌设有前模仁10,所述后模架4上设有后模仁11,所述前模仁10、后模仁11合模时相互契合并形成模具腔。结合图4所示,所述前模仁10内设有脱模腔道,所述脱模腔道内设有滑动的顶柱17,所述脱模腔道内设有限定顶柱移动位置的限位台20,所述顶柱17与进料机构之间设有弹性件16,所述顶柱的一端抵靠在后模仁11上,具体来说顶柱17也可以抵靠在成型在后模仁11上的注塑产品18上。上述弹性件16为弹簧,套设在顶柱17上,弹簧的一端与顶柱17抵靠,弹簧的另一端与进料机构抵靠。当合模时,顶柱17被顶向进料机构一侧,弹簧处于收缩状态。当开模时,弹簧恢复自然状态,并将顶柱17朝向后模仁11处顶出,对注塑产品18提供一个向外的受力,减轻开模时前模仁10上的拽力对注塑产品的不良影响,快速脱模,提高注塑产品的品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合模时的定位精度,所述前模架3和后模架4上分别设有相互契合的凸形块15和凹形块14,所述凸形块15在合模时嵌入至凹形块14的凹槽内。为了提高凸形块15和凹形块14的校直作用,所述前模架3、后模架4至少有三个侧面设有所述凸形块15和凹形块14。本实施例中,进料机构包括前模架底板1和承接板2,所述前模架底板1上设有用于注塑的主流道,所述承接板2位于前模架底板1与前模架3之间,其内设置有冷却管道100。所述承接板2内设置有若干根导流管8,所述导流管8的一端与主流道导通,所述导流管8的另一端与模具腔导通。本实施例中主流道有浇料口9和弧形的连接管道19组成,导流管8与连接管道19导通。浇料从浇料口9注入,顺着连接管道19进入导流管8内,并顺着导流管8进入模具腔内,最终注浇成型。本实施例中顶出机构包括后模架底板6和顶针板5,所述顶针板5位于后模架底板6与后模架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后模架底板6的两侧设有方铁13,顶针板5设置在两块方体13之间。所述顶针板5上设置有多根顶针7,多根所述顶针7经后模架4上的顶针通道进入模具腔内;每根所述顶针7均插设在于至对应的顶针通道内,所述顶针板5远离顶针一端设置有若干根驱动连接杆21,所述驱动连接杆21能贯穿后模架底板6并与驱动装置连接。为了实现注塑模具的开模操作,与现有的注塑模具一样,本实施例中的顶针板5上设置有多根顶针导柱,顶针导柱上套设有顶出弹簧12。所述后模架4上设有与顶针导柱适配的顶针套孔;所述后模架4上设有多根定位导柱,所述前模架3上设有与定位导柱适配的定位导套。本技术的核心保护点在于通过在前模仁上增加滑动的顶柱,在开模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顶柱会对注塑产品提供一个向外的受力,减轻开模时前模仁上的拽力对注塑产品的不良影响,快速脱模,提高注塑产品的品质。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进料机构、开模机构和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机构包括内置有冷却管道的前模架和后模架,所述前模架内嵌设有前模仁,所述后模架上设有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后模仁合模时相互契合并形成模具腔;所述前模仁内设有脱模腔道,所述脱模腔道内设有滑动的顶柱,所述脱模腔道内设有限定顶柱移动位置的限位台,所述顶柱与进料机构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顶柱的一端抵靠在后模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进料机构、开模机构和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机构包括内置有冷却管道的前模架和后模架,所述前模架内嵌设有前模仁,所述后模架上设有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后模仁合模时相互契合并形成模具腔;所述前模仁内设有脱模腔道,所述脱模腔道内设有滑动的顶柱,所述脱模腔道内设有限定顶柱移动位置的限位台,所述顶柱与进料机构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顶柱的一端抵靠在后模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架和后模架上分别设有相互契合的凸形块和凹形块,所述凸形块在合模时嵌入至凹形块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架、后模架至少有三个侧面设有所述凸形块和凹形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前模架底板和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增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众语鑫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