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Micro-LED(微发光二极管)是新型显示技术,和现有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相比,亮度更高、发光效率更好,并且Micro-LED体积较小,可以采用Micro-LED实现透明显示。对于大面积的透明显示,目前成熟的Micro-LED转移设备基本只能支持8寸大小的衬底转移,因此无法一次直接在大面积的透明基板上成型,例如直接在车窗上实现大面积透明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可通过桥接方式一次成型,实现大面积透明显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转运基板和驱动基板,包括转运基板、驱动基板和桥接部;转运基板包括转运衬底、转运至转运衬底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和第一桥接端子;驱动基板包括驱动衬底、设置于驱动衬底朝向转运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和第二桥接端子;桥接部分别与第一桥接端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基板、驱动基板和桥接部;/n所述转运基板包括转运衬底、转运至所述转运衬底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和第一桥接端子;/n所述驱动基板包括驱动衬底、设置于所述驱动衬底朝向所述转运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和第二桥接端子;/n所述桥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桥接端子和所述第二桥接端子电连接,用于桥接所述转运基板和所述驱动基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基板、驱动基板和桥接部;
所述转运基板包括转运衬底、转运至所述转运衬底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和第一桥接端子;
所述驱动基板包括驱动衬底、设置于所述驱动衬底朝向所述转运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和第二桥接端子;
所述桥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桥接端子和所述第二桥接端子电连接,用于桥接所述转运基板和所述驱动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转运基板包括转运衬底以及叠层设置于所述转运衬底一侧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对位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对位连接;所述第一桥接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电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电极走线和第二连接电极走线,所述第一连接电极走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桥接端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绑定端子;
所述绑定端子上绑定有驱动芯片;或者,所述绑定端子上绑定有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绑定有驱动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均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电极走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走线均为透明走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桥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走线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走线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转运基板包括转运衬底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运衬底一侧的多条第一扫描线、多条第一数据线、多个第一晶体管、多个第二连接电极和第一桥接端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对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对位连接;
所述第一桥接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电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扫描连接走线、第一数据连接走线、第二连接电极走线和第二桥接端子,所述第一扫描连接走线、所述第一数据连接走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桥接端子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扫描连接走线、所述第一数据连接走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走线均为透明走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结构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转运基板包括转运衬底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运衬底一侧的多条第二扫描线、多条第二数据线、多条电压信号线、多个第二晶体管、多个第三晶体管、多个存储电容、多个第二连接电极和第一桥接端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扫描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一电极对位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对位连接;
所述第一桥接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二数据线、所述电压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电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二扫描连接走线、第二数据连接走线、电压连接走线、第二连接电极走线和第二桥接端子,所述第二扫描连接走线、所述第二数据连接走线、所述电压连接走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桥接端子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二数据线、所述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二扫描连接走线、所述第二数据连接走线、所述电压连接走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走线均为透明走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端子包括多个第一子桥接端子,所述第二桥接端子包括多个第二子桥接端子,且所述第一子桥接端子与所述第二子桥接端子一一对应;
所述桥接部包括桥接基板;
所述桥接基板包括叠层设置的桥接衬底和传导电极,所述传导电极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子桥接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二子桥接端子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各向异性导电胶和第二各向异性导电胶,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导电胶和所述第二各向异性导电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桥接端子指向所述第二桥接端子的方向相交;
所述传导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导电胶与所述第一桥接端子电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各向异性导电胶与所述第二桥接端子电连接;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导电胶的延伸长度为L1,其中,L1≤1mm;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各向异性导电胶的延伸长度为L2,其中,L2≤1mm;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桥接端子指向所述第二桥接端子的方向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桥接端子包括多个第一子桥接端子,所述第二桥接端子包括多个第二子桥接端子,且所述第一子桥接端子与所述第二子桥接端子一一对应;
所述桥接部包括多条连接导线;
所述连接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桥接端子电连接,所述连接导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桥接端子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线的直径为d,相邻两条所述连接导线之间的距离为L3,d<L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转运基板和所述驱动基板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桥接端子指向所述第二桥接端子的方向平行;
或者,所述驱动衬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转运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桥接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支撑衬底;
所述转运衬底和所述驱动衬底均设置于所述支撑衬底上。
16.一种显示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志,席克瑞,粟平,秦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