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视融合的涵道风扇式电缆走廊巡检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179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视融合的涵道风扇式电缆走廊巡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安装红外与可见光双视图像传感器以及电子电路模块,双视图像传感器通过云台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电子电路模块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双视图像传感器采集电缆走廊图像和视频数据,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集电缆走廊内的温度和湿度数据;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通信模块;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涵道风扇,涵道风扇用于提供持续的升力使机器人本体附着在电缆走廊的顶部,机器人本体还具有行走机构,通过行走机构实现旋转以及前进或后退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动顺畅,巡检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视融合的涵道风扇式电缆走廊巡检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巡检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双视融合的涵道风扇式电缆走廊巡检机器人,应用于在复杂的电缆走廊环境当中迅速有效的发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介绍
电缆走廊是隐蔽工程设施,目前的巡检手段主要是人工起板查看,这种巡检方式的工程量大,并且巡检范围有限,只能重点查看工井周围的运行情况,对于走廊中间路段的电缆沟情况难以有效巡检。又由于电缆走廊的内部空间狭窄、杂物多,走廊底部路面情况复杂,甚至可能会有淤泥和积水,这也导致巡检和故障查找难度较大。现有的巡检机器人存在移动范围有限以及传感器感知信息不足的问题,难以在该复杂场景中稳定的运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电缆走廊巡检装置,不能有效迅速地发现电缆走廊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双视融合的涵道风扇式电缆走廊巡检机器人,移动顺畅,巡检效率高,能够实时将视频信息和环境参数传回地面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安装红外与可见光双视图像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视融合的涵道风扇式电缆走廊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6),机器人本体(6)上安装红外与可见光双视图像传感器(2)以及电子电路模块(7),红外与可见光双视图像传感器(2)通过云台(3)安装在机器人本体(6)上,电子电路模块(7)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红外与可见光双视图像传感器(2)采集电缆走廊图像和视频数据,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集电缆走廊内的温度和湿度数据;/n所述的机器人本体(6)上设置有用于将电缆走廊图像和视频数据以及温度和湿度数据回传到地面站的通信模块(4);所述的机器人本体(6)上设置有涵道风扇(8),涵道风扇(8)用于提供持续的升力使机器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视融合的涵道风扇式电缆走廊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6),机器人本体(6)上安装红外与可见光双视图像传感器(2)以及电子电路模块(7),红外与可见光双视图像传感器(2)通过云台(3)安装在机器人本体(6)上,电子电路模块(7)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红外与可见光双视图像传感器(2)采集电缆走廊图像和视频数据,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集电缆走廊内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所述的机器人本体(6)上设置有用于将电缆走廊图像和视频数据以及温度和湿度数据回传到地面站的通信模块(4);所述的机器人本体(6)上设置有涵道风扇(8),涵道风扇(8)用于提供持续的升力使机器人本体(6)附着在电缆走廊的顶部,所述的机器人本体(6)还具有行走机构,通过行走机构实现旋转以及前进或后退运动;
所述的涵道风扇(8)设置在机器人本体(6)的中部,涵道风扇(8)前后两侧的机器人本体(6)通过万向轮(10)支承,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涵道风扇(8)左右两侧的滚轮(5),滚轮(5)分别由舵机(9)进行差速驱动;所述的滚轮(5)作为主动轮,万向轮(10)作为从动轮;所述的涵道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晖张吉祥何旭东薛霜思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