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应变增敏结构的光纤高温应变测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644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8
一种基于应变增敏结构的光纤高温应变测量传感器,空心光纤的一端熔接有第一单模光纤、另一端熔接有第二单模光纤,在空心光纤内形成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腔,第一毛细玻璃管套装在第一单模光纤上且靠近空心光纤一端与第一单模光纤之间用高温胶密封,使第一单模光纤在第一毛细玻璃管内呈悬空状态,第二毛细玻璃管套装在第二单模光纤上且靠近空心光纤一端与第二单模光纤之间用高温胶密封,使第二单模光纤在第二毛细玻璃管内呈悬空状态,第一毛细玻璃管和第二毛细玻璃管及第一单模光纤的中心线重合,位于第二毛细玻璃管内第二单模光纤的纤芯上刻写有热重生光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耐高温、应变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以及损耗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应变增敏结构的光纤高温应变测量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纤传感
,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应变增敏结构的光纤高温应变测量传感。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超高速飞行器技术的快速发展,飞行器在超高速飞行过程中,逐步提高的速度不但带来了机动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产生了体表防热问题所引发的安全隐患。由于飞行器在超高速飞行过程中存在热障效应,所以需要实时监测特定关键部位温度应变参数,从而达到对飞行器的全方位监控,以防发生严重事故。然而,由于大多数传感器具有“温漂”现象,即传感器的信号输出在一定程度上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减小甚至消除“温漂”现象,即使得传感器在特定部位对温度不敏感。目前光纤传感器因其具有小体积、抗电磁干扰强、高灵敏度等优点,在超高速飞行器智能蒙皮及发动机等高温狭小空间的压力测试及天平传感器的实时健康检测中广泛应用。然而,目前所报道的光纤传感器对温度的依赖性比较大,在高温环境下无法实现压力和应变的同时精确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体积小、实现高温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应变增敏结构的光纤高温应变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空心光纤(3)的一端熔接有第一单模光纤(1)、另一端熔接有第二单模光纤(4),空心光纤(3)和第一单模光纤(1)及第二单模光纤(4)的中心线重合,包层外径相同,在空心光纤(3)内形成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腔,第一毛细玻璃管(2)套装在第一单模光纤(1)上且靠近空心光纤(3)一端与第一单模光纤(1)之间用高温胶密封,使第一单模光纤(1)在第一毛细玻璃管(2)内呈悬空状态,第二毛细玻璃管(5)套装在第二单模光纤(4)上且靠近空心光纤(3)一端与第二单模光纤(4)之间用高温胶密封,使第二单模光纤(4)在第二毛细玻璃管(5)内呈悬空状态,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应变增敏结构的光纤高温应变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空心光纤(3)的一端熔接有第一单模光纤(1)、另一端熔接有第二单模光纤(4),空心光纤(3)和第一单模光纤(1)及第二单模光纤(4)的中心线重合,包层外径相同,在空心光纤(3)内形成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腔,第一毛细玻璃管(2)套装在第一单模光纤(1)上且靠近空心光纤(3)一端与第一单模光纤(1)之间用高温胶密封,使第一单模光纤(1)在第一毛细玻璃管(2)内呈悬空状态,第二毛细玻璃管(5)套装在第二单模光纤(4)上且靠近空心光纤(3)一端与第二单模光纤(4)之间用高温胶密封,使第二单模光纤(4)在第二毛细玻璃管(5)内呈悬空状态,第一毛细玻璃管(2)和第二毛细玻璃管(5)及第一单模光纤(1)的中心线重合,位于第二毛细玻璃管(5)内第二单模光纤(4)的纤芯上刻写有热重生光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变增敏结构的光纤高温应变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光纤(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杭洲韩钊辛国国田琴何宇栋刘继刘鑫朱加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