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62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工业废料处理工艺中对高温有机溶剂燃烧后的烟气进行骤冷降温的一种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耐火复合段以及耐火浇注段,耐火复合段包括外筒体、内筒体以及超轻耐火材料层或轻质耐火材料层;耐火浇注段的上筒口构成与耐火复合段底部筒口配合的配合端,侧筒口构成用于烟气进入的烟气进口;在耐火浇注段的筒体腔内布置有喷口,喷口喷射方向与烟气行进路径同向;耐火浇注段上还设置排液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确保了基础的骤冷效果的前提下,同步具备体积小巧、操作方便且工作安全可靠的优点,极其适用于工业废料处理工艺中对高温有机溶剂燃烧后的烟气进行骤冷降温的场合所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料处理
,具体涉及工业废料处理工艺中对高温有机溶剂燃烧后的烟气进行骤冷降温的一种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
技术介绍
工业废料处理工艺中,要求对高温有机溶剂燃烧后的烟气进行骤冷降温。现有的骤冷降温方式包括水冷式骤冷降温或浸没降温两类。由于工艺条件限制,浸没降温暂未进行工程类设施开展,因此普及性不高;水冷式骤冷降温则相对而言使用相对更为广泛。传统的水冷式骤冷降温设备体积庞大,容易产生以下问题:一方面,设备的庞大性,带来启停操作的繁复性;同时,每次检修也极为麻烦,从而给设备的维修及日常维护带来巨大困扰。另一方面,很多工艺废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有剧毒甚至含有害辐射,由于骤冷设备内部高低温骤变幅度极大,采用传统的单纯的轻、重质浇注料或陶瓷结构来制作骤冷设备,往往导致设备结构应力变化巨大,不仅抗震性能较差,同时也容易导致设备因应力骤然变化而出现密封失效状况,严重危及周遭环境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骤冷器停启繁复、抗震性差、造价高、重量大且安全稳定性差的问题,在确保了基础的骤冷效果的前提下,同步具备体积小巧、操作方便且工作安全可靠的优点,极其适用于工业废料处理工艺中对高温有机溶剂燃烧后的烟气进行骤冷降温的场合所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铅垂向的由上而下依序同轴布置的耐火复合段以及耐火浇注段,所述耐火复合段包括外筒体、内筒体以及夹设于两筒体配合间隙处的超轻耐火材料层或轻质耐火材料层;所述耐火浇注段的上筒口构成与耐火复合段底部筒口配合的配合端,侧筒口构成用于烟气进入的烟气进口;在耐火浇注段的筒体腔内布置有喷口,所述喷口喷射方向与烟气行进路径同向;耐火浇注段上还设置有用于汇流耐火复合段以及耐火浇注段内废液的排液出口。优选的,所述喷口为雾化喷头;侧筒口的相对侧的耐火浇注段筒体壁处径向贯穿布置进液管,进液管水平延伸且出液端固接所述喷口。优选的,所述喷口轴线与耐火复合段轴线相重合。优选的,耐火浇注段外形呈“L”字筒状;喷口正下方的耐火浇注段筒底壁处布置高温汇液盘,所述排液出口位于高温汇液盘的盘底处,且排液出口的进液端连通高温汇液盘盘腔。优选的,所述耐火复合段由上筒段与下筒段彼此法兰配合而成,上筒段处开设侧向出口以便形成烟气出口;所述外筒体由下筒段外壁向下顺延并包覆于耐火浇注段外壁处,以使得下筒段与耐火浇注段间形成一体结构;下筒段的内筒体底沿高度低于下筒段处超轻耐火材料层或轻质耐火材料层的底沿高度,以使得下筒段底端与耐火浇注段顶端形成避免废液渗漏的止口配合关系。优选的,本高温骤冷器还包括用于固定内筒体、外筒体及夹设于两筒体配合间隙处的超轻耐火材料层或轻质耐火材料层的点状定位结构。优选的,耐火复合段外壁处布置有起外支撑功能的固定支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抛弃了传统的体积庞大的整体浇注结构,转而采用上层超轻或轻质复合层而下层轻质浇注层的铅垂筒状布局构造,从而在确保了体积的小巧性的同时,同步具备了骤冷效率高、操作方便且工作安全可靠的优点。更具体而言,一方面,铅垂向的由上而下依序同轴布置的耐火复合段以及耐火浇注段,使得整体结构呈现上轻质下防水的功能,从而保证了自身结构的轻质化及高抗震能力。同时耐火浇注段的布置也能保证异常工况下造成积液后的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下筒体截面中心布置耐高温喷口,喷口喷雾方向烟气流向一致,同向喷淋的设计即可增加换热时间又可减小雾化角度,最大化了提升了骤冷的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小了设备体积。在筒体底部设置排液出口,用于满足耐火复合段以及耐火浇注段内异常积液工况的废液排出需求。综上,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骤冷器停启繁复、抗震性差、造价高、重量大且安全稳定性差的问题,在确保了基础的骤冷效果的前提下,同步具备体积小巧、操作方便且工作安全可靠的优点,避免了常用轻重材料在热应力集中工况下的失效可能,使得运行成本和运行难度大幅降低,极其适用于工业废料处理工艺中对高温有机溶剂燃烧后的烟气进行骤冷降温的场合所使用。2)、对于喷口而言,优选采用雾化喷头,以进一步的提升骤冷效率。喷口通过进液管进液,且进液管与侧筒口相对布置在耐火浇注段两侧处,以尽可能的确保冷却液在进液时远离烟气进口处的高温烟气,确保冷却液在未喷出之前的相对低温性。3)、高温汇液盘的设置,目的在于在排液出口排出耐火复合段以及耐火浇注段内异常积液工况的废液之前,能利用高温汇液盘来起到异常积液的初步汇流功能,从而提升废液排出效率。高温汇液盘整体布置于浇注段上,直径大于内筒体;中间为排液出口,排液出口整体穿过浇注段以实现废液排液需求。4)、进一步的,耐火复合段由上筒段与下筒段彼此法兰配合而成,以提升其检修的便捷性。由于耐火浇注料的憎水性较好,而超轻质耐火材料或轻质耐火材料憎水性较差,因此,在耐火复合段与耐火浇注段的衔接处需布置止口结构,也即内筒体应当下延并包覆住一段耐火浇注段,以避免废液渗入耐火复合段的夹层内而产生渗漏状况,最终确保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及稳定性。5)、点状定位结构如抗高温的铆钉或定位螺栓甚至拉栓等,目的在于当相应耐火材料与内筒体及外筒体过盈贴合时,能通过点状定位结构来定位和支撑三者,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工作强度及可靠性均能满足实际所需。固定支座则起到外部支撑的功能,以进一步确保作为细长件的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工作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10-耐火复合段10a-上筒段10b-下筒段11-外筒体12-内筒体13-超轻耐火材料层14-烟气出口20-耐火浇注段21-烟气进口22-排液出口30-喷口31-进液管40-高温汇液盘50-点状定位结构60-固定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结构可参照图1所示,呈现“Z”字状布局,包括作为上层构件的耐火复合段10以及作为下层构件的耐火浇注段20。图1中,耐火复合段10的上端左侧为烟气出口14,耐火浇注段20的下端右侧为烟气进口21。其中:耐火复合段10由内筒体12与外筒体11配合形成同轴双层筒体构造,并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1的夹层之间布置超轻耐火材料层13或者轻质耐火材料层,甚至还可增设铝箔结构等。整个耐火复合段10如图1所示的被分为上下两段,也即上筒段10a及下筒段10b;当然实际制作时也可以分为更多段,各段之间通过可拆装的法兰盘而彼此固接。为保证耐火复合段10处内外层各结构之间的安装定位的精确性,可通过点状定位结构50如具备耐高温性能的铆钉、螺栓等加以衔接定位。点状定位结构50的设置,既能用于解决热运行过程中整体支撑热应力造成的筒体开裂失效现象,也能保证内筒体12和相应耐火材料的安装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铅垂向的由上而下依序同轴布置的耐火复合段(10)以及耐火浇注段(20),所述耐火复合段(10)包括外筒体(11)、内筒体(12)以及夹设于两筒体配合间隙处的超轻耐火材料层(13)或轻质耐火材料层;所述耐火浇注段(20)的上筒口构成与耐火复合段(10)底部筒口配合的配合端,侧筒口构成用于烟气进入的烟气进口(21);在耐火浇注段(20)的筒体腔内布置有喷口(30),所述喷口(30)喷射方向与烟气行进路径同向;耐火浇注段(20)上还设置有用于汇流耐火复合段(10)以及耐火浇注段(20)内废液的排液出口(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铅垂向的由上而下依序同轴布置的耐火复合段(10)以及耐火浇注段(20),所述耐火复合段(10)包括外筒体(11)、内筒体(12)以及夹设于两筒体配合间隙处的超轻耐火材料层(13)或轻质耐火材料层;所述耐火浇注段(20)的上筒口构成与耐火复合段(10)底部筒口配合的配合端,侧筒口构成用于烟气进入的烟气进口(21);在耐火浇注段(20)的筒体腔内布置有喷口(30),所述喷口(30)喷射方向与烟气行进路径同向;耐火浇注段(20)上还设置有用于汇流耐火复合段(10)以及耐火浇注段(20)内废液的排液出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30)为雾化喷头;侧筒口的相对侧的耐火浇注段(20)筒体壁处径向贯穿布置进液管(31),进液管(31)水平延伸且出液端固接所述喷口(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30)轴线与耐火复合段(10)轴线相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处理用高温骤冷器,其特征在于:耐火浇注段(20)外形呈“L”字筒状;喷口(30)正下方的耐火浇注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兴旺杨小林徐鹏刘牧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