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46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下方贯穿有出水管,且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脚,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连接有工作面板,所述工作面板的外表面分别连接有显示器和启动按钮,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泵的输气端连接有排烟管,且所述第一气泵的抽气端连接有抽气管,该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同时还设置有净化室和活性碳层,在高温气体余热回收后进入净化室中时,活性碳层可根据外表面的毛细管与气体中的粉尘杂物进行接触,从而对粉尘杂物进行吸附净化,从而避免气体直接排放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具体为一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余热回收,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但现有的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在对高温气体进行回收余热时,由于气体的温度会逐渐散失,而导致气体渐渐冷却,而现有的装置难以对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容易导致气体温度降低后与后续的高温气体混合而致使余热回收效率较低,且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难以对气体的中粉尘及其他杂物进行吸附净化,从而导致气体余热回收后直接将气体排出对空气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难以对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导致气体温度降低后与后续高温气体进行缓和从而导致气体余热回收效率较低,且装置难以对回收后的气体进行吸附净化,从而导致气体直接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下方贯穿有出水管,且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脚,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连接有工作面板,所述工作面板的外表面分别连接有显示器和启动按钮,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泵的输气端连接有排烟管,且所述第一气泵的抽气端连接有抽气管,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侧上方贯穿有进水管,且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侧下方连接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气泵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水室、集气室和净化室,所述净化室的内部连接有活性碳层,且所述净化室底部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间通过扭力弹簧连接有气阀,所述集气室的内部一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优选地,多个所述支撑脚均竖直焊接于支撑板的底部,且多个所述支撑脚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直径大于所述装置主体的直径,且所述支撑板焊接于装置主体的而底部。优选地,所述活性碳层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活性碳层自上而下等距均匀分布设置于净化室的内部。优选地,所述第二气泵的输气端连接有输气管,且所述输气管贯穿于装置主体的另一侧下方并延伸至集气室的内部。优选地,所述扭力弹簧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气阀相连接,且所述扭力弹簧采用锰钢材料制作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设置有工作面板、显示器和温度传感器,在高温气体进入集气室中时,使用者可启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启动后可通过温度的变化对温度传感器中的金属电阻的阻值进行改变并将该种变化转为输出信号通过工作面板传输给显示器显示出来,以此达到使用者对气体温度的变化进行检测,避免气体温度冷却后与后续的高温气体进行混合,从而大大提高装置对高温气体的余热回收效率,同时还设置有净化室和活性碳层,在高温气体余热回收后进入净化室中时,活性碳层可根据外表面的毛细管与气体中的粉尘杂物进行接触,从而对粉尘杂物进行吸附净化,从而避免气体直接排放而对空气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出水管,3、工作面板,4、显示器,5、支撑板,6、支撑脚,7、第一气泵,8、排烟管,9、进水管,10、进气管,11、第二气泵,12、启动启动按钮,13、蓄水室,14、集气室,15、净化室,16、活性碳层,17、抽气管,18、隔板,19、气阀,20、温度传感器,21、输气管,22、扭力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PT1000。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出水管2、工作面板3、显示器4、支撑板5、支撑脚6、第一气泵7、排烟管8、进水管9、进气管10、第二气泵11、启动启动按钮12、蓄水室13、集气室14、净化室15、活性碳层16、抽气管17、隔板18、气阀19、温度传感器20、输气管21和扭力弹簧2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下方贯穿有出水管2,且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直径大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直径,所述支撑板5焊接于装置主体1的底部,便于支撑板5对装置主体1进行稳定的支撑固定,且所述支撑板5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脚6,多个所述支撑脚6均竖直焊接于支撑板5的底部,且多个所述支撑脚6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避免支撑脚6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的作用而生锈腐蚀,增加支撑脚6的使用寿命,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连接有工作面板3,所述工作面板3的外表面分别连接有显示器4和启动按钮12,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气泵7,所述第一气泵7的输气端连接有排烟管8,且所述第一气泵7的抽气端连接有抽气管17,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上方贯穿有进水管9,且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下方连接有第二气泵11,所述第二气泵11的输气端连接有输气管21,且所述输气管21贯穿于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下方并延伸至集气室14的内部,便于第二气泵11通过输气管21将外界的高温气体输送到集气室14中,所述第二气泵11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10,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水室13、集气室14和净化室15,所述净化室15的内部连接有活性碳层16,所述活性碳层1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活性碳层16自上而下等距均匀分布设置于净化室15的内部,便于活性碳层16对气体中的粉尘杂物进行吸附净化,且所述净化室15底部连接有隔板18,所述隔板18的中间通过扭力弹簧22连接有气阀19,所述扭力弹簧2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气阀19相连接,且所述扭力弹簧22采用锰钢材料制作而成,便于增加扭力弹簧22的弹性,使气阀19通过扭力弹簧22的伸缩打开,所述集气室14的内部一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0。工作原理:首先,在使用者使用该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时,应先将装置主体1通过支撑脚6放置在室内的水平地面上,并接通外部电源,在进行余热回收时,使用者可先通过进水管9将冷水加入蓄水室13中,并按下启动启动按钮12启动第二气泵11,使第二气泵11通过进气管10将外界的高温气体输送至集气室14中,从而使气体通过自身携带热量对蓄水室13中的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水使用者可通过出水管2排出进行使用,同时在加热时,使用者可启动温度传感器20,温度传感器20启动后可通过温度的变化对温度传感器20中的金属电阻的阻值进行改变并将该种变化转为输出信号通过工作面板3传输给显示器4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下方贯穿有出水管(2),且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脚(6),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连接有工作面板(3),所述工作面板(3)的外表面分别连接有显示器(4)和启动按钮(12),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气泵(7),所述第一气泵(7)的输气端连接有排烟管(8),且所述第一气泵(7)的抽气端连接有抽气管(17),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上方贯穿有进水管(9),且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下方连接有第二气泵(11),所述第二气泵(11)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10),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水室(13)、集气室(14)和净化室(15),所述净化室(15)的内部连接有活性碳层(16),且所述净化室(15)底部连接有隔板(18),所述隔板(18)的中间通过扭力弹簧(22)连接有气阀(19),所述集气室(14)的内部一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下方贯穿有出水管(2),且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底部连接有多个支撑脚(6),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连接有工作面板(3),所述工作面板(3)的外表面分别连接有显示器(4)和启动按钮(12),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气泵(7),所述第一气泵(7)的输气端连接有排烟管(8),且所述第一气泵(7)的抽气端连接有抽气管(17),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上方贯穿有进水管(9),且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下方连接有第二气泵(11),所述第二气泵(11)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10),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水室(13)、集气室(14)和净化室(15),所述净化室(15)的内部连接有活性碳层(16),且所述净化室(15)底部连接有隔板(18),所述隔板(18)的中间通过扭力弹簧(22)连接有气阀(19),所述集气室(14)的内部一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0)。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锦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