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742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液压支柱和缓冲器,缓冲器包括第一外缸体,第一外缸体上连有第一缸盖,第一缸盖下端连有导向杆,第一外缸体内设有移动缓冲机构和弹簧复位缓冲机构;移动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活动缸,第一活动缸的上部通过第一级缓冲安全销与导向杆的下部连接,第一液压支柱通过第一液压油管与第一外缸体相连通;弹簧复位缓冲机构包括限位卡箍、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级缓冲安全销,限位卡箍套在导向杆的上部,第一缓冲弹簧套在限位卡箍和第一缸盖之间的导向杆上,第二级缓冲安全销插接在导向杆上并且卡接在限位卡箍的下端。该装置可以对液压支柱承受的瞬时峰值冲击压力的缓冲泄压,结构更简单,安装拆卸也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安全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超前支架是煤炭开采工作面端巷最重要的支护设备,其在支护过程中可有效抵抗工作面超前扰动,控制围岩变形,为端巷煤机设备、人员通行提供安全作业空间。现有的超前支架(包涵工作面综采支架)在冲击压力来临期间,均依靠支架配备的安全阀溢流进行卸压防冲,而实际使用时由于弹簧式安全阀的时滞效应,导致冲击压力来临瞬间,安全阀并不能迅速开启,从而导致支架立柱内封闭油液迅速升高,造成爆缸伤架、飞阀伤人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该装置可以对液压支柱承受的瞬时峰值冲击压力的缓冲泄压,并且结构更简单,安装拆卸也更方便。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液压支柱和缓冲器,缓冲器包括第一外缸体,第一外缸体的上端部内连有第一缸盖,第一缸盖的中部下端固连有导向杆,第一外缸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移动缓冲机构和弹簧复位缓冲机构;移动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活动缸,第一活动缸的上部通过第一级缓冲安全销与导向杆的下部连接,第一液压支柱通过第一液压油管与第一外缸体相连通;弹簧复位缓冲机构包括限位卡箍、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级缓冲安全销,限位卡箍套在导向杆的上部,第一缓冲弹簧套在限位卡箍和第一缸盖之间的导向杆上,第二级缓冲安全销插接在导向杆上并且卡接在限位卡箍的下端。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支柱至少设置一个,第一液压支柱通过液压油输油管连接有液压油泵;每个第一液压支柱连接一个第一液压油管;所述第一液压油管的一端与第一液压支柱的下部相连,第一液压油管中串接有一个电磁启闭阀,第一外缸体的下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一液压油管通过第一进油口与第一外缸体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缸包括第一活动缸筒和连接在第一活动缸筒下端的第一活动缸塞,第一活动缸筒呈圆筒状,第一活动缸塞呈圆板状,第一活动缸塞的外壁通过第一活动密封圈与第一外缸体的内壁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缸筒的上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活动缸通孔,导向杆的下部内开设有第一杆体通孔;导向杆的下部位于第一活动缸筒的上部内后,第一级缓冲安全销穿过第一杆体通孔和第一活动缸通孔,将第一活动缸筒定位与导向杆定位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缸体呈圆筒状,第一外缸体的上端开口,第一缸盖通过第一缸盖密封圈连接在第一外缸体上;所述第一外缸体的内径值大于第一活动缸塞的外径值,第一活动缸塞的外径值大于第一活动缸筒的外径值,第一活动缸筒的内径值大于导向杆的外径值。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杆体通孔,第二级缓冲安全销呈圆形杆状,第二级缓冲安全销穿过第二杆体通孔后与限位卡箍的下端面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卡箍包括第一上限位板和第一下限位管,第一上限位板套在第一下限位管的上部外端,导向杆穿过第一下限位管;所述第一下限位管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安全销卡槽,第二级缓冲安全销可适配卡入到第一安全销卡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一缸盖的下端连接有拉线式传感器组件,拉线式传感器组件位于第一缓冲弹簧的左侧;拉线式传感器组件包括上信号感应器、中拉线和下信号定位器,上信号感应器与第一缸盖的下端面固连,下信号定位器连接在限位卡箍的上端,上信号感应器通过中拉线与下信号定位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缸盖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位于第一缓冲弹簧的右侧。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弹簧为圆形弹簧,第一缸盖的下端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弹簧限位槽,第一缓冲弹簧套在导向杆的上部后,第一缓冲弹簧的上端部卡入到第一弹簧限位槽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用于煤炭开采工作面端巷的支护工作,第一液压支柱作为支撑点对煤炭开采工作面端巷进行支护。第一液压支柱内的液压油通过油管与第一活动缸下方的第一外缸体的液压油相连通。当第一液压支柱的上端受到向下的过载力时,第一液压支柱内的液压油会将力传递给第一外缸体内的液压油,第一外缸体内的液压油将力传递给已被第一级缓冲安全销限位住的第一活动缸。当力的大小超过第一级缓冲安全销的结构刚性力时,第一级缓冲安全销断裂,第一活动缸上升。第一活动缸与第二级缓冲安全销相接触,当力的大小超过第二级缓冲安全销刚性力时,第二级缓冲安全销断裂,第一活动缸与限位卡箍相接。然后第一活动缸受到的液压油力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的弹性缓冲力进行卸荷,第一活动缸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缓冲弹簧的自身的弹性缓冲力通过第一活动缸对第一液压支柱起到复位作用。本专利技术中的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结构新颖,通过设置缓冲器,实现了力的多级缓冲,并且整体的安装使用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是导向杆、移动缓冲机构和弹簧复位缓冲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导向杆和弹簧复位缓冲机构连接结构等轴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3,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液压支柱1和一个缓冲器,缓冲器包括第一外缸体2,第一外缸体2的上端部内连有第一缸盖21,第一缸盖21的中部下端固连有导向杆22,第一外缸体2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移动缓冲机构3和弹簧复位缓冲机构4。移动缓冲机构3包括第一活动缸31,第一活动缸31的上部通过第一级缓冲安全销32与导向杆22的下部连接,第一液压支柱1及第一活动缸31下方的第一外缸体2内设有液压油,第一液压支柱1通过第一液压油管11与第一外缸体2相连通,第一液压支柱1内的液压油可通过第一液压油管11进入到第一活动缸31下方的第一外缸体2内。弹簧复位缓冲机构4包括限位卡箍41、第一缓冲弹簧42和第二级缓冲安全销43,限位卡箍41套在导向杆22的上部,第一缓冲弹簧42套在限位卡箍41和第一缸盖21之间的导向杆22上,第二级缓冲安全销32插接在导向杆22上并且卡接在限位卡箍41的下端。第一液压支柱1至少设置一个,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液压支柱1有两个,第一液压支柱1通过液压油输油管连接有外置的液压油泵。每个第一液压支柱1连接一个第一液压油管11;所述第一液压油管11的一端与第一液压支柱1的下部相连,第一液压油管11中串接有一个电磁启闭阀12,第一外缸体2的下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一液压油管11通过第一进油口与第一外缸体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支柱和缓冲器,缓冲器包括第一外缸体,第一外缸体的上端部内连有第一缸盖,第一缸盖的中部下端固连有导向杆,第一外缸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移动缓冲机构和弹簧复位缓冲机构;移动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活动缸,第一活动缸的上部通过第一级缓冲安全销与导向杆的下部连接,第一液压支柱通过第一液压油管与第一外缸体相连通;弹簧复位缓冲机构包括限位卡箍、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级缓冲安全销,限位卡箍套在导向杆的上部,第一缓冲弹簧套在限位卡箍和第一缸盖之间的导向杆上,第二级缓冲安全销插接在导向杆上并且卡接在限位卡箍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支柱和缓冲器,缓冲器包括第一外缸体,第一外缸体的上端部内连有第一缸盖,第一缸盖的中部下端固连有导向杆,第一外缸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移动缓冲机构和弹簧复位缓冲机构;移动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活动缸,第一活动缸的上部通过第一级缓冲安全销与导向杆的下部连接,第一液压支柱通过第一液压油管与第一外缸体相连通;弹簧复位缓冲机构包括限位卡箍、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级缓冲安全销,限位卡箍套在导向杆的上部,第一缓冲弹簧套在限位卡箍和第一缸盖之间的导向杆上,第二级缓冲安全销插接在导向杆上并且卡接在限位卡箍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支柱至少设置一个,第一液压支柱通过液压油输油管连接有液压油泵;每个第一液压支柱连接一个第一液压油管;所述第一液压油管的一端与第一液压支柱的下部相连,第一液压油管中串接有一个电磁启闭阀,第一外缸体的下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一液压油管通过第一进油口与第一外缸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缸包括第一活动缸筒和连接在第一活动缸筒下端的第一活动缸塞,第一活动缸筒呈圆筒状,第一活动缸塞呈圆板状,第一活动缸塞的外壁通过第一活动密封圈与第一外缸体的内壁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式抗冲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缸筒的上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活动缸通孔,导向杆的下部内开设有第一杆体通孔;
导向杆的下部位于第一活动缸筒的上部内后,第一级缓冲安全销穿过第一杆体通孔和第一活动缸通孔,将第一活动缸筒定位与导向杆定位连接。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连军吴珂珂孟昭胜马官国石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