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35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装配式墙体包括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所述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之间通过龙骨连接;所述第一墙面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墙面子单元,所述第二墙面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墙面子单元,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一端的凸起用于插入相连第一墙面子单元另一端的凹槽中形成配合,所述第二墙面子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二墙面子单元一端的凸起用于插入相连第二墙面子单元另一端的凹槽中形成配合。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体,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有效提高墙体单元的组装效率,同时也提升了装配式墙体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体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建材
,尤其是一种装配式墙体。
技术介绍
传统石膏板龙骨墙体结构是比较陈旧的建筑结构墙体,其施工方式具体为,用横龙骨做天地龙骨,用膨胀螺栓分别与屋顶地面固定在一起,用竖龙骨把天地横龙骨连接起来,横龙骨与竖龙骨交接处用自攻钉连接,龙骨两侧贴石膏板,石膏板之间安装岩棉板。因此,传统石膏板龙骨墙体基本上是纯手工作业,效率低,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导致施工作业环境差,并且破坏了周围环境,同时,施工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部件在工厂完成加工制造,然后运到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而装配式墙体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室内墙体结构。目前,各个生产厂家并无成熟的装配式墙体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导致不能高效和快速生产装配式墙体。部分生产线上使用龙骨料仓进行供料,但供料速度不能很好地匹配其他设备的生产速度,且不能实现长时间自动生产,仍需人工对料仓进行补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其结构新颖,连接可靠,施工简单方便。为了达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装配式墙体包括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所述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之间通过龙骨连接;所述第一墙面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墙面子单元,所述第二墙面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墙面子单元,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一端的凸起用于插入相连第一墙面子单元另一端的凹槽中形成配合,所述第二墙面子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二墙面子单元一端的凸起用于插入相连第二墙面子单元另一端的凹槽中形成配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体,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有效提高墙体单元的组装效率,同时也提升了装配式墙体的产品质量。由于该装配式墙体卡接严密及可靠的凸起凹槽卡接,其表面可自带装饰层,无需在墙体安装完成后再单独铺设装饰层,节省了施工时间。此外,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体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大大提高了本申请的实用性。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墙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墙面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第一墙面,11-第一墙面子单元,111-第一抵接部,112-凸起,113-第一凹槽,114-第二抵接部,115-第三抵接部,116-第二凹槽,117-第四抵接部,2-第二墙面,21-第二墙面子单元,211-第一抵接部,212-凸起,213-第一凹槽,214-第二抵接部,215-第三抵接部,216-第二凹槽,217-第四抵接部,3-第一龙骨,31-底板,32-侧翼,4-第二龙骨,41-底板,42-第一侧翼,43-延展段,44-第二侧翼,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第三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如图1所示,装配式墙体包括第一墙面1和第二墙面2,第一墙面1和第二墙面2之间通过龙骨连接;第一墙面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墙面子单元11,第二墙面2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墙面子单元21,第一墙面子单元11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第一墙面子单元11一端的凸起用于插入相邻第一墙面子单元11另一端的凹槽中形成配合,第二墙面子单元21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第二墙面子单元21一端的凸起用于插入相邻第二墙面子单元21另一端的凹槽中形成配合。相邻两个第一墙面子单元11之间通过凸起插入凹槽的卡接方式实现连接,第一墙面子单元11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多个第一墙面子单元11拼接形成第一墙面1。第二墙面2与第一墙面1类似,但第二墙面子单元21的结构可与第一墙面子单元11的结构对称,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体,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有效提高墙体单元的组装效率,同时也提升了装配式墙体的产品质量。此外,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体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大大提高了本申请的实用性。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墙体在安装过程中不会损坏墙面(饰面层),且未采用胶粘等方式,装配式墙体可方便拆卸,二次回收利用,提高了墙体的环保性能。由于该装配式墙体卡接严密及可靠的凸起凹槽卡接,其表面可自带装饰层,无需在墙体安装完成后再单独铺设装饰层,而现有技术中墙体装饰均为在装配式墙体安装完成后,再在墙体表面通过胶粘或螺钉固定的方式铺设一层装饰层,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的装配式墙体可省去单独安装装饰层这一工序(装饰层在墙体制作过程中已完成),大大节省了安装时间,提高了装配式墙体的安装效率。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龙骨包括第一龙骨3和第二龙骨4,第一龙骨3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5固定在第一墙面子单元11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5固定在第二墙面子单元21上;第二龙骨4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和第三连接件7固定在相邻两个第一墙面子单元11的配合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6和第三连接件7固定在相邻两个第二墙面子单元21的配合处。具体地,连接件可采用自攻钉。通过第一龙骨3、第二龙骨4及连接件将第一墙面1和第二墙面2固定在一起,连接牢固可靠。具体地,第一龙骨3的两端可分别设置在第一墙面子单元11的中间位置及第二墙面子单元21的中间位置,第二龙骨4的两端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墙面子单元11及相邻的第二墙面子单元21的连接处(凸起与凹槽配合处)在连接第一墙面1与第二墙面2的同时,还可加强相邻第一墙面子单元11及第二墙面子单元21之间的连接。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墙面子单元11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抵接部111、凸起112、第一凹槽113和第二抵接部114,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三抵接部115、第二凹槽116和第四抵接部117;第一墙面子单元11的第一抵接部111与相邻的第一墙面子单元11的第三抵接部115相配合,第一墙面子单元11的第二抵接部114与相邻的第一墙面子单元11的第四抵接部117相配合,凸起112插入第二凹槽116中。如图2所示,第二墙面子单元21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抵接部211、凸起212、第一凹槽213和第二抵接部214,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三抵接部215、第二凹槽216和第四抵接部2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所述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之间通过龙骨连接;/n所述第一墙面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墙面子单元,所述第二墙面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墙面子单元,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一端的凸起用于插入相连第一墙面子单元另一端的凹槽中形成配合,所述第二墙面子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二墙面子单元一端的凸起用于插入相连第二墙面子单元另一端的凹槽中形成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所述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之间通过龙骨连接;
所述第一墙面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墙面子单元,所述第二墙面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墙面子单元,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一端的凸起用于插入相连第一墙面子单元另一端的凹槽中形成配合,所述第二墙面子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和凹槽,所述第二墙面子单元一端的凸起用于插入相连第二墙面子单元另一端的凹槽中形成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包括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所述第一龙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上,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墙面子单元上;
所述第二龙骨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固定在相邻两个第一墙面子单元的配合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固定在相邻两个第二墙面子单元的配合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抵接部、凸起、第一凹槽和第二抵接部,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三抵接部、第二凹槽和第四抵接部;
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的第一抵接部与相邻的第一墙面子单元的第三抵接部相配合,所述第一墙面子单元的第二抵接部与相邻的第一墙面子单元的第四抵接部相配合,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墙面子单元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抵接部、凸起、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亮王鹏起谭丹君武发德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