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733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废气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包括进气管(100)、气流计(200)、催化反应塔(300)、曝气管(310)、进液口(320)、排液口(330)、排气管(340)、过滤器(400)、排气泵(500)、废气监测器(600)、一号排气管(610)、一号阀门(620)、二号排气管(630)、二号阀门(640)、光解室(700)、光解室排气口(7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能够高效环保的清除含臭氧的工业废气,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工业废气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应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来氧化、脱色、除臭、消毒、灭菌的领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目前,光电、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在制程中均会使用大量臭氧来制造氧化层薄膜或对晶片、玻璃基板表面进行清洗。由于臭氧本身为强氧化剂且具有高腐蚀性,加上水溶解度低极易逸散至空气中,在低浓度即可以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果生产中残余的臭氧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将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包括进气管、气流计、催化反应塔、曝气管、进液口、排液口、排气管、过滤器、排气泵、废气监测器、一号排气管、一号阀门、二号排气管、二号阀门、光解室、光解室排气口;所述进气管插入所述催化反应塔的液面以下;所述气流计安装在所述气管的管路上;所述进气管的末端设置成布满小孔的曝气管,布置于所述催化反应塔的底部;所述催化反应塔上方为所述进液口,所述排液口设置于所述催化反应塔的底部;所述催化反应塔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泵连接;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泵之间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排气泵后的管路上设置有废气监测器;所述废气检测器的出口分为一号排气管和二号排气管;所述一号阀门位于所述一号排气管上,所述二号阀门位于所述二号排气管上;所述二号排气管连接所述光解室的下端,所述光解室排气口位于所述光解室的顶部。工作时含臭氧废气从进气管通过气流计计算流量,并通过催化反应塔中的曝气管进入催化反应液中,进行催化去除臭氧,经过催化除臭氧后的废气由排气泵抽取,经过排气管以及过滤器后,进入废气监测器检测臭氧含量,当臭氧含量达标时,关闭一号阀门,打开二号阀门,废气从二号排气管排入下一个处理工序;当废气监测器检测臭氧含量不达标时,打开一号阀门,关闭二号阀门,废气从一号排气管进入光解室进一步去除臭氧,并通过光解室排气口排入下一处理工序。进一步的,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所述一号阀门与二号阀门均为电动阀门,所述废气监测器与所述一号阀门和二号阀门电性连接。使用电动阀门,根据废气监测器的检测结果可以实现后续自动化控制。进一步的,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所述光解室中设置有灯光开关,所述废气监测器与所述灯光开关电性连接。废气监测器可以控制灯光开关的开闭,实现自动化控制。进一步的,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所述催化反应塔中的催化液为含有亚铁离子(Fe2+)的催化液。亚铁离子(Fe2+)可以有效的将臭氧还原为氧气。进一步的,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所述催化反应塔中设置有金属离子监测器。进一步的,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所所述金属离子监测器中设置有无线信号发射单元。金属离子监测器可以有效的实时检测溶液中的亚铁离子的数量,反馈给控制人员。进一步的,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所述光解室中设置有白炽灯管。进一步的,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所述光解室中的光照强度≥500lex。光照强度越高,臭氧分解为氧气越迅速。进一步的,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所述光解室中设置有加热装置,能够将光解室中的温度加热到80℃以上。温度越高,臭氧分解为氧气越迅速。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将化学催化还原臭氧和光解臭氧串联起来,通过废气监测器实现两者的智能联用,臭氧的清除效果好,智能化程度高,臭氧浓度降低至0.01ppm以下,满足环保排放要求。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1中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的整体的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2中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的整体的示意图;附图3位实施例2中电气元件的电性连接图;其中:100进气管、200气流计、300催化反应塔、310曝气管、320进液口、330排液口、340排气管、350金属离子检测器、400过滤器、500排气泵、600废气监测器、610一号排气管、620一号阀门、630二号排气管、640二号阀门、700光解室、710光解室排气口、720灯光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00、气流计200、催化反应塔300、曝气管310、进液口320、排液口330、排气管340、过滤器400、排气泵500、废气监测器600、一号排气管610、一号阀门620、二号排气管630、二号阀门640、光解室700、光解室排气口710;所述进气管100插入所述催化反应塔300的液面以下;所述气流计200安装在所述气管100的管路上;所述进气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00)、气流计(200)、催化反应塔(300)、曝气管(310)、进液口(320)、排液口(330)、排气管(340)、过滤器(400)、排气泵(500)、废气监测器(600)、一号排气管(610)、一号阀门(620)、二号排气管(630)、二号阀门(640)、光解室(700)、光解室排气口(710);所述进气管(100)插入所述催化反应塔(300)的液面以下;所述气流计(200)安装在所述气管(100)的管路上;所述进气管(100)的末端设置成布满小孔的曝气管(310),布置于所述催化反应塔(300)的底部;所述催化反应塔(300)上方为所述进液口(320),所述排液口(330)设置于所述催化反应塔(300)的底部;所述催化反应塔(30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340);所述排气管(340)与所述排气泵(500)连接;所述排气管(340)与所述排气泵(500)之间设置有过滤器(400);所述排气泵(500)后的管路上设置有废气监测器(600);所述废气监测器(600)的出口分为一号排气管(610)和二号排气管(630);所述一号阀门(620)位于所述一号排气管(610)上,所述二号阀门(640)位于所述二号排气管(630)上;所述二号排气管(630)连接所述光解室(700)的下端,所述光解室排气口(710)位于所述光解室(700)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处理含臭氧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00)、气流计(200)、催化反应塔(300)、曝气管(310)、进液口(320)、排液口(330)、排气管(340)、过滤器(400)、排气泵(500)、废气监测器(600)、一号排气管(610)、一号阀门(620)、二号排气管(630)、二号阀门(640)、光解室(700)、光解室排气口(710);所述进气管(100)插入所述催化反应塔(300)的液面以下;所述气流计(200)安装在所述气管(100)的管路上;所述进气管(100)的末端设置成布满小孔的曝气管(310),布置于所述催化反应塔(300)的底部;所述催化反应塔(300)上方为所述进液口(320),所述排液口(330)设置于所述催化反应塔(300)的底部;所述催化反应塔(300)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340);所述排气管(340)与所述排气泵(500)连接;所述排气管(340)与所述排气泵(500)之间设置有过滤器(400);所述排气泵(500)后的管路上设置有废气监测器(600);所述废气监测器(600)的出口分为一号排气管(610)和二号排气管(630);所述一号阀门(620)位于所述一号排气管(610)上,所述二号阀门(640)位于所述二号排气管(630)上;所述二号排气管(630)连接所述光解室(700)的下端,所述光解室排气口(710)位于所述光解室(700)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波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申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