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和综合管廊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33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包括位于道路下方的沿道路长度方向延伸的管廊主体,管廊主体的顶板下端面固定有若干基座,基座转动连接有若干轴线水平设置的转轴,转轴同轴转动有扇叶,管廊主体还悬挂有与扇叶套接的排气管,排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管廊内外连通;道路上端面上下滑动有若干减速块,减速块下端面连接有贯通顶板的齿条,转轴套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轮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单向转动装置,减速块与道路之间设置有将减速块顶起的复位装置;减速块向下滑动时驱动扇叶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驱动电机的使用,并且后续使用过程中也无需供电,成本较低且绿色节能,对生态环境更加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和综合管廊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管廊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和综合管廊体系。
技术介绍
以往市政公用管线一般直接埋在地底下,如电缆、水管等。但如今为了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通常将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称为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因为修建于城市地下,为避免和建筑地基相阻碍,往往沿城市道路进行建设。现有的综合管廊中因为电缆在输送电能时,因电阻的作用,电缆会产生热量,而通常衡坦上的电缆数量较多,密度较大,电缆产生的热量很难快速散去,电缆温度升高,导致电缆外包层的绝缘材料加速老化,减少电缆使用寿命。因此如申请号为CN201821181452.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空气通过进气风扇加压后进入排气管,再经过支管并从排气口排出,吹向托臂上的电缆,最后从出气孔排出电力仓,从而加快电缆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一定程度上防止电缆外包层的绝缘材料老化,延长电缆使用寿命。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综合管廊的长度往往较长,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均有,若均采用安装电动排气扇对综合管廊内进行排气,驱动设备的安装成本较高,以及在后续使用中,需要持续地对排气扇进行供电,运营成本也较高,不够绿色环保,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和综合管廊体系,具有通过更绿化节能的方式对综合管廊内进行排气的效果,并且对管廊上方道路的运行的汽车具有减速的警示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包括位于道路下方的沿道路长度方向延伸的管廊主体,所述管廊主体的顶板下端面固定有若干基座,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有若干轴线水平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同轴转动有扇叶,所述管廊主体还悬挂有与所述扇叶套接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管廊内外连通;所述道路上端面上下滑动有若干减速块,所述减速块下端面连接有贯通所述顶板的齿条,所述转轴套接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单向转动装置,所述减速块与所述道路之间设置有将所述减速块顶起的复位装置;所述减速块向下滑动时驱动所述扇叶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廊主体位于道路下方并且沿道路延伸方向延伸,管廊主体内通过基座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套接有扇叶和齿轮,其中齿轮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单向转动装置。道路上端面上下滑动有减速块,减速块下端面固定有跟随减速块上下运动的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从而在汽车经过减速块时挤压减速块向下运动并带动齿条向下运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并通过单向传动装置带动转轴和扇叶转动。因为扇叶外套接有排气管,排气管两端分别与管廊主体的内外连通,从而在扇叶转动的过程中将管廊本体内的气体抽出至管廊主体外,实现了对管廊主体内气体的扰动,有利于管廊主体内的气体流动从而实现对管廊主体内的降温以及使管廊主体内的空气适合工人进入施工、检修。其中减速块与道路之间设置有将减速块顶起的复位装置,从而汽车驶过减速后,减速块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向上复位,齿条跟随减速块运动,该过程中齿轮和转轴之间在单向转动装置的作用下打滑并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转轴和扇叶不会反转,有利于持续将管廊主体内的气体排出,对管廊主体内进行散热。从而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驱动电机的使用,并且后续使用过程中也无需供电,成本较低且绿色节能,对生态环境更加友好。其中因为减速块是上下运动的,在汽车驶过的过程中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既对驾驶员进行了心理暗示使得驾驶员自觉减速,而当汽车驶过减速块的时候,因为减速块受挤压向下运动,所以驾驶员的颠簸感减少了,对汽车的损害也降低了,一举多得。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单向转动装置包括与所述转轴套接固定的基盘,所述齿轮与所述基盘套接转动;所述齿轮为外齿圈,所述外齿圈的套接固定有内棘轮,所述基盘转动连接有若干通过簧片限位的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内棘轮的棘齿啮合;所述齿条向下运动时所述棘爪与所述内棘轮啮合传动,所述齿条向上运动时所述棘爪与所述棘齿打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转动装置包括用于与外齿圈相对转动的基盘,外齿圈的内圈套接固定有内棘轮,基盘与转轴同轴转动并且基盘上转动连接有若干通过簧片进行限位和复位的棘爪,棘爪用于与内棘轮啮合,并且限制当齿条向下运动时棘爪与内棘轮啮合传动,齿条向上运动时棘爪与棘齿打滑,从而实现单向转动,有利于在汽车驶过减速块时持续将管廊本体内的气流抽出至管廊本体外。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齿条位于两根所述转轴之间,所述齿条朝向相邻的两个转轴均设置有齿牙,与所述齿条相邻的两根转轴上的单向转动装置和扇叶的转向均相反设置,两根转轴的齿轮均与该齿条啮合传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齿条设置于两组转轴之间,转轴上的单向转动装置和扇叶的转向均相反,该齿条同时与两组转轴的齿轮啮合,从而通过一组齿条即可驱动两组齿轮和转轴转动,节省了齿条的使用,降低了设备成本,并且有利于使各扇叶同时转动,增大对管廊本体的负压作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道路上端面开设有若干收纳槽,所述减速块在所述收纳槽内上下滑动,所述收纳槽的深度满足使减速块完全收纳于收纳槽内,所述收纳槽与所述减速块之间设置有限制减速块偏移的限位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道路上端面开设有若干用于收纳减速块的收纳槽,减速块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稳定做上下运动,避免在汽车驶过的横向分力作用下移位,并且减速块受到挤压后可以完全收纳与收纳槽中,使汽车平稳通过。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若干开设在所述收纳槽正对的两侧壁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竖直设置,所述减速块朝向所述限位槽的侧面凸出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所述限位槽内卡接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结构包括设置收纳槽正对的两侧壁上的限位槽,减速块上的限位块在限位槽内卡接滑动,从而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作用对减速块做转动限位,使减速块在上方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地做竖直上下运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槽的顶端固定固定有对所述限位块进行限位的封堵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部用于对限位块进行限位,避免限位块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顶出限位槽,从而有利于保持减速块结构的稳定和道路行驶安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收纳槽槽底的若干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纳槽和槽底和减速块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装置包括两分别与收纳槽和槽底和减速块固定固定,从而在减速块向下运动时挤压弹簧积蓄弹性势能,进而在汽车驶过后减速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便于进行下一次对转轴的驱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速块伸出所述收纳槽的部分的横截面为半圆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减速块伸出收纳槽的部分的横截面设置为半圆形,从而有利于汽车驶过减速带时更加顺滑,减少颠簸感,仅仅是以心理暗示进行减速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包括位于道路(5)下方的沿道路(5)长度方向延伸的管廊主体,其特征是:所述管廊主体的顶板下端面固定有若干基座(11),所述基座(11)转动连接有若干轴线水平设置的转轴(2),所述转轴(2)同轴转动有扇叶(21),所述管廊主体还悬挂有与所述扇叶(21)套接的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的两端分别与管廊内外连通;所述道路(5)上端面上下滑动有若干减速块(4),所述减速块(4)下端面连接有贯通所述顶板的齿条(41),所述转轴(2)套接有与所述齿条(41)啮合的齿轮(22),所述齿轮(22)与转轴(2)之间设置有单向转动装置,所述减速块(4)与所述道路(5)之间设置有将所述减速块(4)顶起的复位装置;所述减速块(4)向下滑动时驱动所述扇叶(21)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包括位于道路(5)下方的沿道路(5)长度方向延伸的管廊主体,其特征是:所述管廊主体的顶板下端面固定有若干基座(11),所述基座(11)转动连接有若干轴线水平设置的转轴(2),所述转轴(2)同轴转动有扇叶(21),所述管廊主体还悬挂有与所述扇叶(21)套接的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的两端分别与管廊内外连通;所述道路(5)上端面上下滑动有若干减速块(4),所述减速块(4)下端面连接有贯通所述顶板的齿条(41),所述转轴(2)套接有与所述齿条(41)啮合的齿轮(22),所述齿轮(22)与转轴(2)之间设置有单向转动装置,所述减速块(4)与所述道路(5)之间设置有将所述减速块(4)顶起的复位装置;所述减速块(4)向下滑动时驱动所述扇叶(2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是:所述单向转动装置包括与所述转轴(2)套接固定的基盘(23),所述齿轮(22)与所述基盘(23)套接转动;所述齿轮(22)为外齿圈,所述外齿圈的套接固定有内棘轮(24),所述基盘(23)转动连接有若干通过簧片(232)限位的棘爪(231),所述棘爪(231)与所述内棘轮(24)的棘齿啮合;所述齿条(41)向下运动时所述棘爪(231)与所述内棘轮(24)啮合传动,所述齿条(41)向上运动时所述棘爪(231)与所述棘齿打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是:所述齿条(41)位于两根所述转轴(2)之间,所述齿条(41)朝向相邻的两个转轴(2)均设置有齿牙,与所述齿条(41)相邻的两根转轴(2)上的单向转动装置和扇叶(21)的转向均相反设置,两根转轴(2)的齿轮(22)均与该齿条(41)啮合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黎明朱应铭黄洁林刘润峰朱敏瑜陈慧勇邓思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黄埔建筑工程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