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7291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包括筒体和安装在所述筒体中冲洗管、叶轮和渐缩管;所述冲洗管设置在筒体轴心,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所述渐缩管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一种高效除雾系统,安装在吸收塔中,包括多个高效除雾装置,所述高效除雾装置垂直于所述吸收塔塔底,沿吸收塔截面均匀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和系统,除雾效率高,运行阻力小,结构简单,特别是适用于烟气流速高,含水量大的烟气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和系统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主流的除雾技术按原理主要分为三类:离心式、惯性式、静电式,其中离心式主要有管束除雾器,旋流板,旋风分离器等,惯性式主要是折流板,静电式主要为静电除雾器。各类除雾器都有特定的适用工况,大都都有较成熟的运用。但是,当烟气流速要求达到6.5~7m/s,且烟气中含有大量大液滴的场合,惯性式、静电式很难实现高效脱除,或者达到脱除要求的成本比较高。离心式在高烟气流速时有较大优势,理论上流速越高,颗粒获得的离心力越大,也越趋于被脱除,但是离心式中的旋流板由于尚不成熟,应用很少,管束除雾器在烟气中大液滴过多时,捕集的液滴容易在叶轮上形成持液层,而导致除雾阻力大大增加,增加了运行能耗,而旋风分离器只适用于处理烟气量较小的场合。因此,当烟气流速达到6.5m/s以上时,尚不具备一种简单可靠的高效除雾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包括筒体和安装在所述筒体中冲洗管、叶轮和渐缩管;所述冲洗管设置在筒体轴心,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所述渐缩管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进一步的,还包括渐缩管,所述渐缩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和第三叶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直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叶轮、所述第二叶轮和所述第三叶轮叶片数量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冲洗管包括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叶轮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三叶轮的间距。进一步的,所述减缩管直径较大一端边缘均匀布置4个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叶轮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叶轮。一种高效除雾系统,安装在吸收塔中,包括多个上述的高效除雾装置,所述高效除雾装置垂直于所述吸收塔塔底,沿吸收塔截面均匀布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除雾装置,除雾效率高,运行阻力小,结构简单,特别是适用于烟气流速高,含水量大的烟气场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除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叶轮俯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锥轮侧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渐缩管侧视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渐缩管俯视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安装结构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高效除雾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冲洗管,2-第一叶轮,3-渐缩管,4-第二叶轮,5-筒体,6-第三叶轮,7-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包括筒体和安装在所述筒体中冲洗管、叶轮和渐缩管;所述冲洗管设置在筒体轴心,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所述冲洗水管1安装在筒体5的中心线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渐缩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所述减缩管直径较大一端边缘均匀布置4个凹槽。具体为,渐缩管3大头尺寸为430mm,小头尺寸为380mm,大头朝下小头朝上焊接到筒体5的内壁上。所述渐缩管3大头侧的最外缘均布开4个30x30mm的方孔(见附图4图5)。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和第三叶轮。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叶轮2直径为400mm,穿插在冲洗水管1上,并且相互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叶轮4直径为400mm,穿插在冲洗水管1上,并且相互焊接固定。所述第三叶轮直径为380mm,穿插在冲洗水管1上,并且相互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架7穿插在冲洗水管1上,并相互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架7与筒体5的配合方式为松配合。所述筒体5的内径为430mm,内壁光滑平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三叶轮的间距。所述第一叶轮2与第二叶轮4之间的距离宜为400mm左右。所述第二叶轮4与第三叶轮6之间的距离宜为650mm左右。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叶轮、所述第二叶轮和所述第三叶轮叶片数量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叶轮2、第二叶轮4、第三叶轮6的叶片数量均为18片,三个叶轮的叶片旋向相同。所述筒体5高度为2800mm左右。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架7穿插在冲洗管1上,并相互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架7采用4根辐条起支撑作用,固定架的厚度为15mm。所述上部固定架7与第一叶轮2直径的距离为500mm。进一步的,所述冲洗管包括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叶轮上方。具体为,在每层叶轮上方10cm左右的位置的冲洗水管1上,环向均布4个冲洗水喷嘴,定期对三层叶轮进行冲洗。具体的,高效除雾装置,携带大量液滴的高速烟气在经过第三叶轮6时,部分液滴因惯性作用碰撞到叶轮上而被叶片捕集,同时,气流发生旋转,在第三叶轮6与第二叶轮4之间的空间内,大液滴因旋转气流的离心力作用而被甩向筒壁,实现了对含尘液滴的初步脱除。因第三叶轮6的直径仅为380mm,与筒体5间的间隙有25mm,因此第三叶轮6上部不会因为浆液堆积而形成持液层,也就不会在运行中出现大的阻力波动。同理,经过第三叶轮6的气流继续向上,穿过第二叶轮4,烟气中的含尘液滴进一步得到脱除。在第二叶轮4上方的筒体5壁面上,会形成一层旋转的液膜,渐缩管3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液膜的继续爬升。经过两层叶轮脱除,还携带有少量含尘液滴的烟气在经过渐缩管3时,气流速度得到提升,经过第一叶轮2后,残留液滴会被甩向壁面并向下流动,从渐缩管3上开设的方孔继续流向下方。经过三层叶轮的分级脱除,可以实现含尘液滴的高效脱除。一种高效除雾系统,安装在吸收塔中,包括多个上述的高效除雾装置。所述高效除雾装置垂直于所述吸收塔塔底,沿吸收塔截面均匀布置。从试验的处理效果看,单个高效除雾装置最高处理烟气量为4000m3/h,为了兼顾经济性与脱除效率,最佳处理气量为单根3000~4000m3/h,运行阻力为0.2~0.4KPa。下表为山西武乡电厂中试试验,高效除雾系统包括40组高效除雾装置测尘数据:由上表可以看出,累计测尘40组高效除雾装置,涉及多个工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安装在所述筒体中冲洗管、叶轮和渐缩管;/n所述冲洗管设置在筒体轴心,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所述渐缩管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安装在所述筒体中冲洗管、叶轮和渐缩管;
所述冲洗管设置在筒体轴心,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所述渐缩管安装在所述冲洗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渐缩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叶轮、第二叶轮和第三叶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直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所述第二叶轮和所述第三叶轮叶片数量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端阳采有林李计珍秦省军许森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