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用灭火破甲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14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用灭火破甲弹,包括依次相连的弹头、圆柱形的中段和锥形的尾锥段,弹头内头部设置药型罩,弹头内尾部中间位置开设梯阶槽,梯阶槽内直径较小段尾部设置撞针,梯阶槽内直径较大段固定设置引信。弹头内、位于药型罩和引信之间的封闭腔体内填充有液态二氧化碳,尾锥段末端安装有发射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灭火破甲弹撞到门时,撞针撞向引信,引信爆炸放出高热,使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并产生推力,根据门罗效应推动药型罩产生一条短而粗的金属射流击穿门板。膨胀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弹头前部的穿孔处涌入火场进行灭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灭火破甲弹可极大地提高破门及灭火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保障消防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用灭火破甲弹
本技术属于消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用灭火破甲弹。
技术介绍
人类社会的进步伴随着对火的利用和研究,火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便利,同时,不当使用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我国接报火灾就达20万起以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灭火剂、灭火设备相继被开发出来。但是,消防员遇到楼房着火时,如何破门进行灭火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原因在于:直接破坏门,高温高压的火焰会从门内涌出,烧伤消防员。同时,开门会使空气流通,易导致火势增强,给后续的灭火工作带来困难,有导致更大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火灾破门难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消防用灭火破甲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防用灭火破甲弹,包括依次相连的弹头、圆柱形的中段和锥形的尾锥段,所述弹头内头部设置药型罩,所述弹头内尾部中间位置开设梯阶槽,所述梯阶槽内直径较小段尾部设置撞针,且所述撞针与所述梯阶槽直径较小段内壁面过盈配合;所述梯阶槽内直径较大段固定设置引信,所述引信紧贴所述梯阶槽的梯阶面,所述引信与所述梯阶槽直径较大段间还设置有周向的密封圈,所述撞针和所述引信间留有一段安全间隙;所述弹头内、位于所述药型罩和所述引信之间的封闭腔体内填充有液态二氧化碳;所述尾锥段末端安装有发射药。进一步地,所述中段外侧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稳定翼。进一步地,稳定翼的数量为三个。进一步地,所述药型罩为锥角呈130度的紫铜药型罩。进一步地,所述尾锥段采用莫氏锥度。进一步地,所述封闭腔体内填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压力为10MPa~12MPa。进一步地,所述弹头的壳体内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裹有用于对液态二氧化碳进行保温的石棉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灭火破甲弹由肩扛式发射筒发射,灭火破甲弹的弹头撞到门时,撞针由于惯性脱离“撞针管套”(梯阶槽直径较小段)并撞向引信,引信爆炸放出高热,使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并产生推力,根据门罗效应,推动药型罩产生一条短而粗的金属射流击穿门板。同时,膨胀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弹头前部的穿孔处涌入火场进行灭火,然后,消防员再行破门就不会有火焰涌出了。本技术的灭火破甲弹可帮助消防员迅速完成破门、灭火等一系列操作,可极大地提高破门及灭火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消防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灭火破甲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灭火破甲弹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弹头,2-中段,3-尾锥段,4-药型罩,5-梯阶槽,6-撞针,7-引信,8-封闭腔体,9-稳定翼,10-发射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消防用灭火破甲弹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灭火破甲弹,包括依次相连的弹头1、圆柱形的中段2和锥形的尾锥段3,弹头1内头部设置药型罩4,弹头1内尾部中间位置开设梯阶槽5,梯阶槽5内直径较小段尾部设置撞针6,且撞针6与梯阶槽5直径较小段内壁面过盈配合。梯阶槽5内直径较大段固定设置引信7,引信7紧贴梯阶槽5的梯阶面,引信7与梯阶槽5直径较大段间还设置有周向的密封圈,撞针6和引信7间留有一段安全间隙。弹头1内、位于药型罩4和引信7之间的封闭腔体8内填充有液态二氧化碳。尾锥段3末端安装有发射药10。本实施例中,发射药10呈圆柱形,为低机械感度,用电子触发的高燃速发射药。此外,中段2外侧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稳定翼9,本实施例中,稳定翼9的数量为三个(稳定翼9可使破甲弹飞行时的阻力控制在后方,使章动效应对弹体稳定性的影响减小。由于金属射流会由于弹体的旋转而产生离心惯性力导致金属射流不连续,导致穿深降低,所以加装稳定翼9可使破甲弹飞行更为稳定)。本实施例中,药型罩4为锥角呈130度的紫铜药型罩,其与弹头1内壁面沿周向焊接固定。大锥角的药型罩4可产生稳定的金属射流,且适用于大角度命中(在狭小的公寓房内,在确保发射距离的情况下入射角会较大,较大的锥角能大幅提高击穿率,并对有效炸高的要求降低。由于金属射流短粗,火场情况对穿深的影响会较小,虽然穿深本身较低,但是由于市面上常见的防盗门都不厚,所以能够保证大角度击穿。而且,较粗的金属射流能提高后效,即提高内部装药对火势的抑制效果。入射角,指炮弹轨迹与门板法线的角度)。本实施例中,触发方式利用撞针的惯性而不是技术成熟的前置引信,是为了在较大入射角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跳弹(炮弹被弹开且不被引爆的情况)。尾锥段3采用莫氏锥度,本实施例中,采用5号莫氏锥度。封闭腔体8内填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压力为10MPa~12MPa,带压液态二氧化碳可将引信7压在梯阶槽5的梯阶面上。弹头1的壳体内设置有夹层,夹层内裹有用于对液态二氧化碳进行保温的石棉布(由于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为31.2℃,所以保存时确保温度在31.2摄氏度以内即可)。本技术的灭火破甲弹的使用方法为:该灭火破甲弹配套有肩扛式发射筒,肩扛式发射筒上带有10m、20m和30m的标尺,发射筒内部封闭,防止尾焰伤人,虽然会提高后坐力,但由于动能较小,依然在人体可控范围之内。发射筒前部有与破甲弹尾锥段3相同的5号莫氏锥度,并带有电打火系统。灭火破甲弹平时装载在消防车上,并对其进行保温,保险起见,保温温度控制在10℃以下。使用时,将灭火破甲弹的尾锥段3拧入发射筒,调好标尺即可瞄准击发。灭火破甲弹高速飞行并撞到门或薄墙后,惯性力导致撞针6脱离过盈配合的梯阶槽5直径较小段,并以较高的速度撞击引信7,引信7发生爆炸产生高热,使液态的二氧化碳汽化,并产生巨大的推力,根据门罗效应,药型罩4被压缩成一条短粗的金属射流以极高的速度击穿门板或薄墙并留下一个大孔,而二氧化碳气体从大孔中进入火场并扑灭火焰,然后,消防员再破门进入时就不会有火焰涌出了。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专利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用灭火破甲弹,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弹头(1)、圆柱形的中段(2)和锥形的尾锥段(3),弹头(1)内头部设置药型罩(4),弹头(1)内尾部中间位置开设梯阶槽(5),梯阶槽(5)内直径较小段尾部设置撞针(6),且撞针(6)与梯阶槽(5)直径较小段内壁面过盈配合;梯阶槽(5)内直径较大段固定设置引信(7),引信(7)紧贴梯阶槽(5)的梯阶面,引信(7)与梯阶槽(5)直径较大段间还设置有周向的密封圈,撞针(6)和引信(7)间留有一段安全间隙;弹头(1)内、位于药型罩(4)和引信(7)之间的封闭腔体(8)内填充有液态二氧化碳;尾锥段(3)末端安装有发射药(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用灭火破甲弹,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弹头(1)、圆柱形的中段(2)和锥形的尾锥段(3),弹头(1)内头部设置药型罩(4),弹头(1)内尾部中间位置开设梯阶槽(5),梯阶槽(5)内直径较小段尾部设置撞针(6),且撞针(6)与梯阶槽(5)直径较小段内壁面过盈配合;梯阶槽(5)内直径较大段固定设置引信(7),引信(7)紧贴梯阶槽(5)的梯阶面,引信(7)与梯阶槽(5)直径较大段间还设置有周向的密封圈,撞针(6)和引信(7)间留有一段安全间隙;弹头(1)内、位于药型罩(4)和引信(7)之间的封闭腔体(8)内填充有液态二氧化碳;尾锥段(3)末端安装有发射药(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用灭火破甲弹,其特征在于,中段(2)外侧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承珂崔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