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美容仪
本技术涉及美容仪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美容仪。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女性越来越注重面部保养,目前女性在面部保养时会使用到美容仪,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美容仪一般只具备振动按摩的作用,从而存在美容效果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美容仪,其内部的灯板和振动电机的设置,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能够实现对面部的光疗作用,振动电机则能够实现对面部的按摩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美容仪对面部的美容保养效果,且具有多功能的优点。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多功能美容仪,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电路板和蓄电池,蓄电池与电路板电连接,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触动电路板上的按键的按钮,电路板上的充电接口露出于壳体的尾端,壳体的前端配合卡接有端盖,端盖的中部设置有通孔,端盖远离壳体一侧的端面上盖设有透明状的盖板,盖板中穿设有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按摩头,盖板的内侧设置有带有红、黄、蓝三色的发光二极管的灯板,发光二极管均位于通孔内,按摩头、盖板、端盖和灯板通过穿设在按摩头和灯板 ...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美容仪,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电路板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触动电路板上的按键的按钮(2),所述电路板上的充电接口(3)露出于壳体(1)的尾端,所述壳体(1)的前端配合卡接有端盖(4),所述端盖(4)的中部设置有通孔(41),所述端盖(4)远离壳体(1)一侧的端面上盖设有透明状的盖板(5),所述盖板(5)中穿设有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按摩头(6),所述盖板(5)的内侧设置有带有红、黄、蓝三色的发光二极管(71)的灯板(7),所述发光二极管(71)均位于通孔(41)内,所述按摩头(6)、盖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美容仪,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电路板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触动电路板上的按键的按钮(2),所述电路板上的充电接口(3)露出于壳体(1)的尾端,所述壳体(1)的前端配合卡接有端盖(4),所述端盖(4)的中部设置有通孔(41),所述端盖(4)远离壳体(1)一侧的端面上盖设有透明状的盖板(5),所述盖板(5)中穿设有若干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按摩头(6),所述盖板(5)的内侧设置有带有红、黄、蓝三色的发光二极管(71)的灯板(7),所述发光二极管(71)均位于通孔(41)内,所述按摩头(6)、盖板(5)、端盖(4)和灯板(7)通过穿设在按摩头(6)和灯板(7)中的螺栓(8)压紧;所述壳体(1)前端的内部固定有振动电机(9),所述灯板(7)和振动电机(9)均与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与端盖(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嵌装在盖板(5)与端盖(4)之间的第一密封圈(10),所述端盖(4)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可供第一密封圈(10)嵌入的第一环形嵌槽(42),所述第一密封圈(10)与端盖(4)和盖板(5)抵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6)的头部与盖板(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嵌装在按摩头(6)的头部与盖板(5)之间的第二密封圈(11),所述按摩头(6)头部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供第二密封圈(11)嵌入的第二环形嵌槽(61),所述第二密封圈(11)与按摩头(6)的头部和盖板(5)抵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充电模块(100)、DC升压模块(101)、LDO稳压模块(102)、振动电机驱动模块(103)、喇叭驱动模块(104)、电池检测模块(105)、DC输入检测模块(106)、主控模块(107)、导入功能模块(108)、灯板接口(109)、灯板驱动模块(110)、LED显示模块(111)和按键模块(112),所述DC升压模块(101)、LDO稳压模块(102)、振动电机驱动模块(103)、喇叭驱动模块(104)、电池检测模块(105)和DC输入检测模块(106)均与充电模块(100)和主控模块(107)电连接,所述导入功能模块(108)和灯板驱动模块(110)均与DC升压模块(101)和主控模块(107)电连接,所述灯板接口(109)与导入功能模块(108)和灯板驱动模块(110)电连接,所述LED显示模块(111)和按键模块(112)均与主控模块(107)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100)包括接口JP2,电源管理芯片U1,蓄电池BAT,电容C3、C2,电阻R1、R49,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型号为TP4057,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2脚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3脚与蓄电池BAT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蓄电池BAT的负极接地,所述电容C3与蓄电池BAT并联,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3脚引出电源端B+,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4脚串联电容C2后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4脚与接口JP2的1脚电连接,所述接口JP2的5脚、6脚和7脚均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6脚串联电阻R1后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5脚与电阻R4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LDO稳压模块(102)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4,电感L2、电容C12、C13,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4的型号为TPS61222DCKR,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4的5脚串联电感L2后与电源端B+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4的1脚和6脚均与电源端B+电连接,所述电容C12的一端与电源端B+电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4的3脚接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4的4脚和2脚引出电源端VCC,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4的4脚串联电容C13后接地;所述主控模块(107)包括微处理器U5,所述微处理器U5的型号为N76E003AT20,所述微处理器U5的9脚与电源端VCC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U5的9脚串联电容C14后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5的7脚接地,所述电阻R49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U5的5脚电连接;所述DC升压模块(101)包括三极管Q13,场效应管Q42,电阻R53、R54、R52、R51,电容C29,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串联电阻R53后与微处理器U5的5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串联电阻R54后接地,所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52后与电阻R51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42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42的漏级均与电源端B+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2的源极串联电容C29后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42的源极引出电源端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接口(109)包括接口JP3;所述灯板驱动模块(110)包括升压芯片U3,电感L1,二极管D1,电容C5、C4、C6,电阻R4、R3、R5、R19、R18、R23、R24、R25、R26,三极管Q3、Q4、Q5,所述升压芯片U3的5脚与电源端B++电连接,所述升压芯片U3的2脚串联电容C5后与电源端B++电连接,所述升压芯片U3的4脚串联电阻R4后与微处理器U5的脚电连接,所述升压芯片U3的3脚串联电阻R5后接地,所述升压芯片U3的3脚串联电阻R3后引出电源端VDD,所述升压芯片U3的1脚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Q1的负极与电源端VDD电连接,所述升压芯片U3的1脚串联电感L1后与电源端B++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电源端VDD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6与电容C4并联,所述接口JP3的3脚与电源端VDD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串联电阻R24后与微处理器U5的12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9后与接口JP3的4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串联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平安,袁礼,罗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研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