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脊髓微创术后护理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97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9
一种脊柱脊髓微创术后护理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人工进行康复按摩费时费力,及现有的按摩装置按摩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床体,床体下侧设有保护壳,保护壳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圆柱,圆柱外缘面上开设有左右方向且环绕在其外侧的滑道,滑道呈椭圆形且形成闭环,滑道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支撑柱,支撑柱上端设有水平方向的托板,托板上设有震动电机,震动电机四周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贯穿床体的连接柱,连接柱上端固定水平方向的按摩板,按摩板上均布有多个按摩球;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脊髓微创术后护理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脊柱康复训练护理设备
,特别是一种脊柱脊髓微创术后护理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敲击和按摩是脊柱康复工作中两项必不可少的方法,脊柱按摩和敲击有利于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有益于脊柱相关疾病的缓解,目前,需要颈椎或脊椎手术的病人在经过神经外科手术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康复,为了提高康复的速度和质量,往往需要通过对颈椎或脊椎进行按摩的方式来帮助病人恢复,人工进行康复按摩,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现有的一些按摩仪器,不方便沿着患者的脊柱往复移动,按摩效果上大大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脊柱脊髓微创术后护理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人工进行康复按摩费时费力,及现有的按摩装置按摩效果不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方向的床体,床体下侧设有保护壳,保护壳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圆柱,圆柱外缘面上开设有左右方向且环绕在其外侧的滑道,滑道呈椭圆形且形成闭环,滑道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支撑柱,支撑柱上端设有水平方向的托板,托板上设有震动电机,震动电机四周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贯穿床体的连接柱,连接柱上端固定有水平方向的按摩板,按摩板上均布有多个按摩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圆柱上闭合的环形滑道带动支撑柱左右移动,可以使床体上的按摩板沿着患者脊柱移动,对患者的整个脊柱进行按摩,而且可以循环式的沿着患者的脊柱移动,增强了按摩效果,同时避免了人工进行康复按摩时的费时费力,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3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床体1,床体1下侧设有保护壳2,保护壳2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圆柱3,圆柱3外缘面上开设有左右方向且环绕在其外侧的滑道4,滑道4呈椭圆形且形成闭环,滑道4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支撑柱5,支撑柱5上端设有水平方向的托板6,托板6上设有震动电机7,震动电机7四周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贯穿床体1的连接柱8,连接柱8上端固定有水平方向的按摩板9,按摩板9上均布有多个按摩球10。为了对圆柱3起到固定作用,所述的保护壳2内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固定板11,圆柱3位于两个固定板11之间且与固定板11转动连接。为了对圆柱3转动提供动力,所述的保护壳2内设有左右轴向的电动机12,电动机12输出轴贯穿左侧的固定板11且与圆柱3左端同轴固定连接。为了方便支撑柱5在滑道4内滑动,所述的支撑柱5下端套装有轴承13,轴承13外缘面与滑道4侧壁滑动连接。为了防止支撑柱5下端与滑道4脱离,所述的保护壳2内设有水平方向且位于圆柱3上方的导向板14,导向板14上开设有左右方向且上下贯通的滑槽15,支撑柱5上端贯穿滑槽15且设有位于托板6下侧的挡板16,挡板16下侧滚动连接有多个与导向板14上表面接触的滚珠17,支撑柱5下侧固定有位于导向板14下方的堵板18。为了方便按摩板9左右移动,所述的床体1上开设有两个左右方向且沿前后方向排布的导向槽19,导向槽19上下贯通,多个连接柱8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导向槽19内。为了使患者更加舒适,所述的床体1上设有位于按摩板9下方的棉垫20,棉垫20上开设有与按摩板9和导向槽19对用的通槽21。本技术在使用时,患者平躺在床体1上的棉垫20上,使按摩板9位于患者脊柱下侧,由于按摩板9位于通槽21内,棉垫20可以对患者起到支撑作用,患者躺好后启动电动机12和震动电机7,电动机12带动圆柱3旋转,同时在滑道4旋转的推力下,使支撑柱5沿滑道4左右移动,支撑柱5与托板6固定连接并带动托板6左右移动,托板6经震动电机7带动连接柱8左右移动,从而实现按摩板9沿患者的脊柱移动,对患者的脊柱进行按摩,按摩时震动电机7经连接柱8带动按摩板9上下震动,使按摩球10对患者脊柱周围进行震动按摩,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加速患者脊柱的康复速度;在支撑柱5沿滑道4左右移动的同时,支撑柱5上的挡板16和堵板18卡在导向板14的外侧,可以防止震动电机7带动按摩板9震动的同时,导致支撑柱5下端与滑道4脱离,挡板16下侧的滚珠17,可降低挡板16在导向板14上滑动时的摩擦力,方便支撑柱5左右移动;保护壳2内的两个固定板11对圆柱3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导向板14上的滑槽15起到方便支撑柱5左右移动的作用,连接柱8位于导向槽19内,导向槽19在方便按摩板9左右移动的同时,还可以防止震动电机7前后晃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圆柱上闭合的环形滑道带动支撑柱左右移动,可以使床体上的按摩板沿着患者脊柱移动,对患者的整个脊柱进行按摩,而且可以循环式的沿着患者的脊柱移动,增强了按摩效果,同时避免了人工进行康复按摩时的费时费力,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脊髓微创术后护理训练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床体(1),其特征在于,床体(1)下侧设有保护壳(2),保护壳(2)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圆柱(3),圆柱(3)外缘面上开设有左右方向且环绕在其外侧的滑道(4),滑道(4)呈椭圆形且形成闭环,滑道(4)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支撑柱(5),支撑柱(5)上端设有水平方向的托板(6),托板(6)上设有震动电机(7),震动电机(7)四周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贯穿床体(1)的连接柱(8),连接柱(8)上端固定有水平方向的按摩板(9),按摩板(9)上均布有多个按摩球(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脊髓微创术后护理训练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床体(1),其特征在于,床体(1)下侧设有保护壳(2),保护壳(2)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圆柱(3),圆柱(3)外缘面上开设有左右方向且环绕在其外侧的滑道(4),滑道(4)呈椭圆形且形成闭环,滑道(4)内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支撑柱(5),支撑柱(5)上端设有水平方向的托板(6),托板(6)上设有震动电机(7),震动电机(7)四周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贯穿床体(1)的连接柱(8),连接柱(8)上端固定有水平方向的按摩板(9),按摩板(9)上均布有多个按摩球(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脊髓微创术后护理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壳(2)内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固定板(11),圆柱(3)位于两个固定板(11)之间且与固定板(1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脊髓微创术后护理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壳(2)内设有左右轴向的电动机(12),电动机(12)输出轴贯穿左侧的固定板(11)且与圆柱(3)左端同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杨李旭邢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