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94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包括支撑杆和操作面板,所述支撑杆底部设置有移动底板,所述移动底板顶端中部设置有支撑腿一,所述支撑腿一顶部设置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一侧壁上插接有销子,所述转轴一顶部设置有床板。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床板、支撑杆、吊架以及弹性固定带,可有效的将病人的腿部进行固定,并在介入治疗穿针时方便医生的操作,节省了医生了人力消耗,提高了治疗工作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介入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
技术介绍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常见的介入治疗用设备大多都是由人工手动植入病人的体内,在对人体腔道进行植入探头时,需要对人体进行合适的体态调节,才能精准插入穿刺针,现有的固定装置极大的消耗了医生的体力,不利于治疗的高效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解决现有介入治疗用设备大多都是由人工手动植入病人的体内,在对人体腔道进行植入探头时,需要对人体进行合适的体态调节,才能精准插入穿刺针,现有的固定装置极大的消耗了医生的体力,不利于治疗的高效进行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包括支撑杆、支撑腿一和操作面板,所述支撑杆底部设置有移动底板,所述支撑腿一顶部设置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一侧壁上插接有销子,所述转轴一顶部设置有床板,所述支撑杆侧设置有吊架。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底板与所述支撑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移动底板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腿一,所述转轴一与所述支撑腿一滚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底板和所述支撑腿二都可以通过所述万向轮来移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床板与所述支撑腿一通过所述转轴一连接,所述转轴一与所述床板通过卡槽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一可通过所述销子来限制所述床板的转动,当所述销子插入所述转轴一时同时也插入到所述支撑腿一内。进一步的,所述床板一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所述操作面板,所述床板底部远离所述支撑腿一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支撑腿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操作面板用来控制所述电动推杆来抬升或者减低所述吊架。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二和所述床板底部均通过轴件滚动连接有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万向轮不仅可以移动转轴,还可以使所述床板围绕所述转轴一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一侧壁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吊架与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电动推杆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推杆可在所述转轴二中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吊架顶端中部通过卡槽连接有转轴二,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吊架通过所述转轴二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转轴二滚动连接,所述吊架底部通过卡槽固定有弹性固定带,所述弹性固定带有四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固定带的顶端由铁制球状金属构成,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动调节固定腿部的位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介入治疗用设备大多都是由人工手动植入病人的体内,在对人体腔道进行植入探头时,需要对人体进行合适的体态调节,才能精准插入穿刺针,现有的固定装置极大的消耗了医生的体力,不利于治疗的高效进行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床板、支撑杆、吊架以及弹性固定带,可有效的将病人的腿部进行固定,并在介入治疗穿针时方便医生的操作,节省了医生了人力消耗,提高了治疗工作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中吊架、滑槽以及弹性固定带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支撑杆;2、移动底板;3、万向轮;4、床板;5、吊架;6、电动推杆;7、支撑腿一;8、支撑腿二;9、转轴一;10、销子;11、转轴二;12、弹性固定带;13、操作面板;14、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包括支撑杆1、支撑腿一7和操作面板13,支撑杆1底部设置有移动底板2,支撑腿一7顶部设置有转轴一9,转轴一9一侧壁上插接有销子10,转轴一9顶部设置有床板4,支撑杆侧设置有吊架5。移动底板2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腿一7,转轴一9与支撑腿一7滚动连接,移动底板2和支撑腿二8都可以通过万向轮3来移动装置,床板4一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操作面板13,床板4底部远离支撑腿一7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支撑腿二8,操作面板13用来控制电动推杆6来抬升或者减低吊架5,支撑杆1一侧壁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动推杆6,吊架5与支撑杆1通过电动推杆6连接,电动推杆6可在转轴二11中转动。如图1所示,床板4与支撑腿一7通过转轴一9连接,转轴一9与床板4通过卡槽连接,转轴一9可通过销子10来限制床板4的转动,当销子10插入转轴一9时同时也插入到支撑腿一7内。支撑腿二8和床板4底部均通过轴件滚动连接有万向轮3,万向轮3不仅可以移动转轴,还可以使床板4围绕转轴一9转动。如图1和图2所示,吊架5顶端中部通过卡槽连接有转轴二11,电动推杆6与吊架5通过转轴二11连接,电动推杆6与转轴二11滚动连接,吊架5底部通过卡槽固定有弹性固定带12,弹性固定带12有四个,弹性固定带12的顶端由铁制球状金属构成,可在滑槽14中滑动调节固定腿部的位置。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将装置接通电源,然后用户躺在床板4上,双腿通过弹性固定带12进行固定,弹性固定带12可在滑槽14中滑动来调节固定腿部的位置,可进行单腿或者双腿的固定,还可以拔出销子10,让床板4携带病人沿着转轴一9转动,同时吊起的腿部在在吊架5上沿着转轴二11转动,达到合适的治疗实施方向,不仅减轻了用户腿部自主发力的负担,也减小了医生手动扶持肢体的体力消耗,保障了介入治疗设备的完美植入人体,提高了治疗的质量。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支撑腿一(7)和操作面板(13),所述支撑杆(1)底部设置有移动底板(2),所述支撑腿一(7)顶部设置有转轴一(9),所述转轴一(9)一侧壁上插接有销子(10),所述转轴一(9)顶部设置有床板(4),所述支撑杆(1)侧设置有吊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支撑腿一(7)和操作面板(13),所述支撑杆(1)底部设置有移动底板(2),所述支撑腿一(7)顶部设置有转轴一(9),所述转轴一(9)一侧壁上插接有销子(10),所述转轴一(9)顶部设置有床板(4),所述支撑杆(1)侧设置有吊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板(2)与所述支撑杆(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移动底板(2)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腿一(7),所述转轴一(9)与所述支撑腿一(7)滚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4)与所述支撑腿一(7)通过所述转轴一(9)连接,所述转轴一(9)与所述床板(4)通过卡槽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治疗肢体调节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婷邢蓓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