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75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在车辆用座椅(10)中,后方悬吊部件(54;64;104;116)在座椅座垫(14)的座椅靠背侧的端缘部的左右分离的两处,将上述座椅座垫(14)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悬吊在座椅座垫支撑框架(18)上而进行支撑。前方悬吊部件(60;76;92;112)在比后方悬吊部件(54;64;104;116)靠前方的一处或左右分离的两处,将座椅座垫(14)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悬吊在座椅座垫支撑框架(18)上而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特别是涉及座椅座垫。
技术介绍
已知有允许座椅座垫相对于车辆用座椅的框架的左右的移动的车辆用座椅。例如,日本特开2015-229442示出了经由板簧26而支撑于座椅座垫框架16的可动座垫18。板簧26从座椅座垫框架16的前端部向后方延伸,在后端部支撑可动座垫18。可动座垫18能够通过板簧26的挠曲而沿左右方向移动。另外,板簧26作为对可动座垫18进行悬臂支撑的梁发挥作用。另外,上述附图标记是在下述日本特开2015-229442中使用的附图标记,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标记没有关联。
技术实现思路
在日本特开2015-229442中,就座的乘员的体重等作为弯曲载荷而作用于对可动座垫进行悬臂支撑的板簧。为了承受该弯曲载荷而需要提高板簧的刚性。另一方面,当提高了板簧的刚性时,会抑制可动座垫的左右的移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允许左右移动并支撑座椅座垫的简易的构造的支撑构造。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涉及车辆用座椅。上述车辆用座椅具备:座椅座垫,对就座者的臀部及大腿进行支撑;座椅靠背,从后方支撑就座者的上半身;座椅座垫支撑框架,相对于车身固定地或可滑动地安装于车身;后方悬吊部件,在座椅座垫的上述座椅靠背侧的端缘部的左右分离的两处,将座椅座垫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悬吊在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上而进行支撑;及前方悬吊部件,在比后方悬吊部件靠前方的一处或左右分离的两处,将座椅座垫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悬吊在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上而进行支撑。通过对座椅座垫进行悬吊支撑而能够抑制作用于悬吊部件的弯曲载荷,能够降低悬吊部件的刚性。在上述形态中,上述后方悬吊部件可以是,左右的该后方悬吊部件的上端的间隔比该后方悬吊部件的下端的间隔窄。由此,座椅座垫能够转动。也就是说,座椅座垫在向右移动时以右侧缘升高的方式倾斜,在向左移动时以左侧缘升高的方式倾斜。在上述形态中,也可以是,前方悬吊部件设于上述两处。由此,与设于一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一个前方悬吊部件的载荷,而提高耐久性。另外,在设于一处的情况下,前方悬吊部件必须配置于中央,但是通过设置于两处,关于配置前方悬吊部件的位置,自由度升高。在上述形态中,前方悬吊部件可以设于上述两处,左右的前方悬吊部件的上端的间隔可以比该前方悬吊部件的下端的间隔窄。由此,座椅座垫能够转动。也就是说,座椅座垫在向右移动时以右侧缘升高的方式倾斜,在向左移动时以左侧缘升高的方式倾斜。在上述形态中,也可以是,前方悬吊部件配置于车辆用座椅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在上述形态中,也可以是,座椅座垫支撑框架具有分别位于左右的侧方的两个侧方部件和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将左右的侧方部件连结的连结杆,后方悬吊部件的上端固定于连结杆。在上述形态中,也可以是,具有结合于座椅座垫支撑框架的座椅靠背支撑框架,座椅靠背以能够如钟摆那样左右移动的方式支撑于座椅靠背支撑框架。在上述形态中,上述后方悬吊部件和上述前方悬吊部件中的一方或双方可以为板簧,上述板簧的一端可以固定于上述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侧的部件。由此,能够通过板簧的弹性力使移动后的座椅座垫返回。在上述形态中,上述后方悬吊部件和上述前方悬吊部件中的一方或双方可以为板簧,上述板簧的上端可以固定于上述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侧的部件,上述板簧的下端可以固定于上述座椅座垫侧的部件,在上述板簧的板面可以形成从该板面隆起并沿着该板簧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垄,上述垄的高度可以在上述板簧的长度方向上从上端部及下端部向中央部而逐渐降低。在上述形态中,上述板簧的上述垄可以具有沿着该板簧的长度方向并行地延伸的两条棱线。在上述形态中,上述前方悬吊部件可以是上端固定于上述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侧的部件上且下端固定于上述座椅座垫侧的部件上的板簧,上述板簧的上端可以比下端位于前方,上述板簧可以为向后方开放的コ字形状,在上述板簧的板面可以形成有从该板面隆起并沿着该板簧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垄,上述垄的高度可以在上述板簧的长度方向上从上端部及下端部向中央部而逐渐降低,上述垄可以具有沿着该板簧的长度方向并行地延伸的两条棱线,上述垄的高度可以在位于后方的上述棱线的部分高于位于前方的上述棱线的部分。在上述形态中,上述后方悬吊部件和上述前方悬吊部件中的一方或双方可以为板簧,上述板簧的上端可以固定于上述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侧的部件,上述板簧的下端可以固定于上述座椅座垫侧的部件,上述板簧可以在该板簧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两侧的端部具有在该板簧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厚度方向的尺寸大的厚壁部分,上述厚壁部分可以在该板簧的长度方向上厚度方向的尺寸从端部向中央部而逐渐减小。在上述形态中,上述板簧可以是纤维强化树脂制的。能够抑制作用于悬吊部件的弯曲载荷,能够使座椅座垫的支撑构造简易。附图说明下表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和工业意义,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整体的立体图。图2A是表示座椅座垫、座椅座垫支撑框架及悬吊座椅座垫的支撑构造的图,是表示座椅座垫的上表面侧的图。图2B是表示座椅座垫、座椅座垫支撑框架及悬吊座椅座垫的支撑构造的图,是表示座椅座垫的下表面侧的图。图3是从图2A提取出移动侧的结构即座椅座垫和支撑构造而表示的图。图4是从图2A提取出固定侧的结构即座椅座垫支撑框架和支撑构造而表示的图。图5是从图2B提取出移动侧的结构即座椅座垫和支撑构造而表示的图。图6是从图2B提取出固定侧的结构即座椅座垫支撑框架和支撑构造而表示的图。图7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座椅座垫、座椅座垫支撑框架的状态的图。图8是对座椅座垫的移动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表示后方支撑构造的另一形态的图。图10是以从斜后方向下观察前方支撑构造的另一形态的状态表示的图。图11是以从斜前方向上观察前方支撑构造的另一形态的状态表示的图。图12是表示座椅座垫的使用了线材的落下防止构造的图。图13是表示座椅座垫的使用了钩的落下防止构造的图。图14是表示前方支撑构造的又一形态的图。图15是表示前方板簧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前方板簧的主视图。图17是图15所示的前方板簧的侧视图。图18是图16所示的前方板簧的XVIII-XVIII线剖视图。图19是图16所示的前方板簧的XIX-XIX线剖视图。图20是表示图15所示的前方板簧的应力分布的图。图21是表示厚度均匀的前方板簧的应力分布的图。图22是表示后方支撑构造的又一形态的图。图23是表示后方板簧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4是图23所示的后方板簧的主视图。图25是图23所示的后方板簧的侧视图。图26是图24所示的后方板簧的XXVI-XXVI线剖视图。图27是图24所示的后方板簧的XXVII-XXVII线剖视图。图28是表示图23所示的后方板簧的应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n座椅座垫,对就座者的臀部及大腿进行支撑;/n座椅靠背,从后方支撑就座者的上半身;/n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以固定或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身;/n后方悬吊部件,在所述座椅座垫的所述座椅靠背侧的端缘部的左右分离的两处,将所述座椅座垫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悬吊在所述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上而进行支撑;及/n前方悬吊部件,在比所述后方悬吊部件靠前方的一处或左右分离的两处,将所述座椅座垫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悬吊在所述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上而进行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6 JP 2019-033162;20190828 JP 2019-155694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椅座垫,对就座者的臀部及大腿进行支撑;
座椅靠背,从后方支撑就座者的上半身;
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以固定或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身;
后方悬吊部件,在所述座椅座垫的所述座椅靠背侧的端缘部的左右分离的两处,将所述座椅座垫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悬吊在所述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上而进行支撑;及
前方悬吊部件,在比所述后方悬吊部件靠前方的一处或左右分离的两处,将所述座椅座垫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悬吊在所述座椅座垫支撑框架上而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后方悬吊部件的上端的间隔比该后方悬吊部件的下端的间隔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前方悬吊部件设于所述两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前方悬吊部件设于所述两处,该前方悬吊部件的上端的间隔比该前方悬吊部件的下端的间隔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前方悬吊部件位于该车辆用座椅的左右方向中央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座椅座垫支撑框架具有分别位于左右的侧方的两个侧方部件和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将所述侧方部件连结的连结杆,所述后方悬吊部件的上端固定于所述连结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车辆用座椅具有结合于所述座椅座垫支撑框架的座椅靠背支撑框架,所述座椅靠背以能够如钟摆那样左右移动的方式支撑于所述座椅靠背支撑框架。


8.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井哲也加藤康之杉本隆小田理关隆之介饭田健治泷波智羽田昌敏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