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茂丹专利>正文

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72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包括:外管体,该外管体上开设有竖向开口;内管体,该内管体套设在所述外管体内部,且内管体的内壁上设有刻度;管帽,该管帽可密封盖合外管体和内管体;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所述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之间固定有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第一棒体连接采血信息粘贴纸,所述采血信息粘贴纸为透明状,且可从所述竖向开口被拉出。该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可以有效保证标签不会脱落或被污染,保证采血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不必要的二次采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静脉采血试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静脉采血试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医疗卫生行业中,血液样本检验是一个不可取代的辅助诊断手段。在操作过程中,采血完毕后,采血者将采血信息打印条码纸粘贴在采血试管管壁。但在运输过程及后期取样分离血液成分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出现采血信息打印条码纸脱落、丢失或血液样本污染采血试管管壁的情况,造成采血信息丢失或采血信息无法辨认,影响检验效果及检验真实性。同时,二次采血会加重被采血者的痛苦和损伤,甚至有时会失去特定时间点的血液样本,对后续诊疗过程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对现有的静脉采血试管进行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层静脉采血试管,该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可以有效保证标签不会脱落或被污染,保证采血信息的真实性。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包括:外管体,该外管体上开设有竖向开口;内管体,该内管体套设在所述外管体内部,且内管体的内壁上设有刻度;管帽,该管帽可密封盖合外管体和内管体;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所述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之间固定有第一棒体、第二棒体,所述第一棒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所述第二棒体与所述第一棒体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棒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所述第一棒体连接采血信息粘贴纸的一端,所述采血信息粘贴纸为透明状,所述采血信息粘贴纸可从所述竖向开口被拉出;所述第二棒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管体内壁和内管体外壁之间的距离。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帽包括塑料外帽和与其连接的橡胶内帽,所述塑料外帽和橡胶内帽分别与所述外管体和内管体相匹配。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棒体和第二棒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弹簧圈、第二弹簧圈穿过的通孔。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为透明PET管。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外帽的颜色可根据检验目的,依据国际标准由彩色PET塑料构成。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体内部呈负压真空状态。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棒体为可形变棒体,当其被外管体和内管体挤压时,可固定在外管体和内管体之间。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血信息粘贴纸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棒体,该第三棒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竖向开口的高度。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棒体和第三棒体为塑料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可实现采血信息粘贴纸的拉出和收回。在采血后,可抽拉采血信息粘贴纸用于粘贴各种采血信息打印条码纸,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在采血信息粘贴纸上手工登记信息及注意事项;松开后,采血信息粘贴纸自行收回至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保证采血试管的标签不易被丢失,也不会因外源性污染造成被采血人员、检查项目、检查时间等采血信息内容丢失。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采血信息的真实性,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层静脉采血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层静脉采血试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层静脉采血试管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双层静脉采血试管的A-A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采血信息粘贴纸与第一棒体及第三棒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内管体设置刻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管体;2、内管体;3、管帽;4、塑料外帽;5、橡胶内帽;6、第一弹簧圈;7、第二弹簧圈;8、第一棒体;81、第二棒体;9、采血信息粘贴纸;10、竖向开口;11、第三棒体;12、刻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包括:外管体1,该外管体1上开设有竖向开口10;内管体2,该内管体2套设在所述外管体1内部,且内管体2的内壁上设有刻度12;管帽3,该管帽3可密封盖合外管体1和内管体2;所述内管体2和外管体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之间固定有第一棒体8、第二棒体81,所述第一棒体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二棒体81与所述第一棒体8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棒体8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一棒体8连接采血信息粘贴纸9的一端,所述采血信息粘贴纸9为透明状,以方便在采血过程中可以看到内管体2上的刻度12,所述采血信息粘贴纸9可从所述竖向开口10被拉出;所述第二棒体81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管体1内壁和内管体2外壁之间的距离。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帽3包括塑料外帽4和与其连接的橡胶内帽5,所述塑料外帽4和橡胶内帽5分别与所述外管体1和内管体2相匹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棒体8和第二棒体8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弹簧圈6、第二弹簧圈7穿过的通孔。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体2和外管体1为透明PET管。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外帽4的颜色可根据检验目的,依据国际标准由彩色PET塑料构成。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体2内部呈负压真空状态。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棒体81为可形变棒体,当其被外管体1和内管体2挤压时,可固定在外管体1和内管体2之间。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血信息粘贴纸9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棒体11,该第三棒体11的长度大于所述竖向开口10的高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棒体8和第三棒体11为塑料棒。下面通过一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包括:外管体1,该外管体1上开设有竖向开口10;内管体2,该内管体2套设在所述外管体1内部,且内管体2的内壁上设有刻度12,所述内管体2内部呈负压真空状态;管帽3,该管帽3可密封盖合外管体1和内管体2,所述管帽3包括塑料外帽4和与其连接的橡胶内帽5,所述塑料外帽4和橡胶内帽5分别设有供所述外管体1和内管体2插入的凹槽;所述内管体2和外管体1之间平行设有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之间固定有第一棒体8、第二棒体81,所述第一棒体8和第二棒体8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弹簧圈6、第二弹簧圈7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棒体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二棒体81与所述第一棒体8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棒体8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一棒体8连接采血信息粘贴纸9的一端,所述采血信息粘贴纸9为透明状,以方便在采血过程中可以看到内管体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管体(1),该外管体(1)上开设有竖向开口(10);/n内管体(2),该内管体(2)套设在所述外管体(1)内部,且内管体(2)的内壁上设有刻度(12);/n管帽(3),该管帽(3)可密封盖合外管体(1)和内管体(2);/n所述内管体(2)和外管体(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之间固定有第一棒体(8)、第二棒体(81),所述第一棒体(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二棒体(81)与所述第一棒体(8)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棒体(8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一棒体(8)连接采血信息粘贴纸(9)的一端,所述采血信息粘贴纸(9)为透明状,可从所述竖向开口(10)被拉出;/n所述第二棒体(81)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管体(1)内壁和内管体(2)外壁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体(1),该外管体(1)上开设有竖向开口(10);
内管体(2),该内管体(2)套设在所述外管体(1)内部,且内管体(2)的内壁上设有刻度(12);
管帽(3),该管帽(3)可密封盖合外管体(1)和内管体(2);
所述内管体(2)和外管体(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之间固定有第一棒体(8)、第二棒体(81),所述第一棒体(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二棒体(81)与所述第一棒体(8)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棒体(8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圈(6)和第二弹簧圈(7),所述第一棒体(8)连接采血信息粘贴纸(9)的一端,所述采血信息粘贴纸(9)为透明状,可从所述竖向开口(10)被拉出;
所述第二棒体(81)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管体(1)内壁和内管体(2)外壁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静脉采血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帽(3)包括塑料外帽(4)和与其连接的橡胶内帽(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施文兴范茂丹宋平黄峰陈华史承勇薛旺应黎鸿郁小红张舜陈彧刘晓隗孙国栋杨斌高鉴张轶男
申请(专利权)人:范茂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