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之娇专利>正文

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71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包括位移主电极、震动耳夹电极、TGAM脑电波模块盒、主控板、颈挂式音响,TGAM脑电波模块与主控板蓝牙通信,主控板分别与语言识别模块、震动耳夹电极及颈挂式音响相连,主控板接收TGAM脑电波模块发送的数据,经算法分析判别,当动态脑波信号数据处于疲劳、困乏、瞌睡阈值状态时,分别进行语音提示、耳垂震动按摩、启动音箱播放强劲醒脑音乐,进行提神醒脑,可语音命令播放放松音乐,舒缓压力,辅助调节精神状态,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
本技术属于脑电波和语音识别
,尤其涉及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脑电波数据已经得到科学应用,人类在生理活动时,大脑产生α、β、θ、δ波,而且人在疲劳打哈欠时,脑电信号输出会受到影响,通过对脑电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形成脑电波数据,通过脑机交互,进一步形成控制指令。语音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节点,当它作为识别信号结合脑机交互控制时,可以突破语音交互仅仅靠语音命令的局限,通过脑电波技术的配合,用动态脑波信号来触发语音识别控制的目的。它可以应用在长途车司机防疲劳驾驶、晚班机器操作工人困乏预警,大(中)学生晚上长时间学习时的防瞌睡预警和醒脑,作为辅助措施来提高安全性和学习效率。目前还没有通过脑电波信号因打哈欠动作致使信号输出短时中断特征结与语音识别和颈挂式音响交互的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和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没有采用脑电波信号因打哈欠动作致使信号输出短时中断特征结与语音识别和颈挂式音响交互,控制音响播放特定音乐和微型震动电机的按摩运行,从而进行疲劳瞌睡预警,并进行按摩耳垂,提神醒脑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没有采用脑电波信号因打哈欠动作致使信号输出短时中断特征结与语音识别和颈挂式音响交互,控制音响播放特定音乐和微型震动电机的按摩运行,从而进行疲劳瞌睡预警,并进行按摩耳垂,提神醒脑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移主电极、震动耳夹电极、下颌带,滑环扣、TGAM脑电波模块盒、主控板、颈挂式音响,位移主电极包括电极、屏蔽信号线、电极移动座、电极移动座飞边、橡胶弹力条、左前扣环、右前扣环、左后扣环、右后扣环、左牵引线,右牵引线,屏蔽信号线一头焊接在电极背后,另一头连接TGAM脑电波模块相应接口,电极移动座是一个前部凸起的内空盒体,后部中间开有一个圆形孔,圆形孔内径比电极直径稍大,电极在圆形孔内可轴向伸缩移动,橡胶弹力条中心开有穿线小孔,屏蔽信号线从小孔穿出,电极后背固定在橡胶弹力条中心位置,橡胶弹力条的两端固定在电极移动座两端,电极移动座嵌入在松紧带的前部开孔中,通过电极移动座飞边铆钉固定。所述的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左前扣环和右前扣环并排置于位移主电极的前部内顶端,左后扣环和右后扣环分别布置在电极移动座内空盒体的左右两侧,左牵引线和右牵引线的前端一头分别固定在左钉扣和右钉扣上,左牵引线的另一头先后穿过左前扣环和左后扣环,并从电极移动座内空盒体的左侧穿出,穿过滑环扣后向下固定在下颌带左侧,右牵引线的另一头先后穿过右前扣环和右后扣环,并从电极移动座内空盒体的右侧穿出,穿过滑环扣后向下固定在下颌带右侧,滑环扣是相同的左右一对。所述的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进一步特征在于,震动耳夹电极是相同的左右一对,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弹簧、参考电极、微型震动电机、电机线缆、电机线缆套、参考电极屏蔽线,微型震动电机置于上夹板的前端内侧,电机线缆一头连接微型震动电机,电机线缆另一头穿过电机线缆套连接至主控板电源接口和相应IO输出口,弹簧置于上夹板和下夹板后部内面,参考电极屏蔽线一头连接参考电极,另一头连接至TGAM脑电波模块相应接口。所述的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进一步特征在于,TGAM脑电波模块盒包括TGAM脑电波模块、从蓝牙模块和3V电池,TGAM脑电波模块盒置于松紧头带后部,3V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接至TGAM脑电波模块的VCC和GND接口,从蓝牙模块的VCC和GND分别接TGAM脑电波模块的VCC和GND输出接口,TGAM脑电波模块的TX口接从蓝牙模块的RX口,从蓝牙模块与主控板的主蓝牙无线透传通信。所述的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进一步特征在于,主控板包括单片机、语音识别模块和主蓝牙,主控板的5V电源接自颈挂式音响的电源,语音识别模块的电源接自主控板电源输出口,语音识别模块的IO输入口接单片机IO输出口,主蓝牙的VCC和GND分别接至单片机的VCC和GND,主蓝牙的RX和TX分别接至单片机的TX和RX,主控板置于颈挂式音响的后部内腔里。所述的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进一步特征在于,颈挂式音响包括音响控制板和主控板,音响控制板置于音响左侧前部,音响控制板的按键口接主控板的模拟信号口。本技术的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通过采集使用者的脑电波信号、打哈欠动作致使脑电波信号输出短时中断的特征,经主机处理后转换成控制指令,结合语音识别,与音响交互,通过脑机交互,使用者的动态脑波数据可以转化为控制指令,当脑波动态数据触发疲劳阈值时,自动播放提示语音语句,当脑波动态数据触发困乏阈值时,并自动开启强劲醒脑音乐和微型震动电机震动按摩,进行提神和醒脑,也可以在自我感觉困乏,可能要瞌睡时,提前说出语音口令和命令,让音响主动开启强劲醒脑音乐刺激,使头脑清醒,在停下工作或学习时,可以口语命令音响播放放松音乐,辅助舒缓压力,帮助提高休息质量。本技术的“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实现了精准判别疲劳、困乏、瞌睡状态,及时提醒、和按摩耳垂提神,强劲音乐刺激醒脑,轻音乐帮助放松,舒缓压力,调节精神状态,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位移主电极结构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位移主电极的电极轴向移动后的透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震动耳夹参考电极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6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的TGAM脑电波模块接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技术提供一种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移主电极11、震动耳夹电极4、下颌带9,下颌带托8、滑环扣15、TGAM脑电波模块盒1、主控板16、颈挂式音响7,位移主电极11包括电极115、屏蔽信号线12、电极移动座112、电极移动座飞边113、橡胶弹力条111、左前扣环119、右前扣环120、左后扣环116、右后扣环114、左牵引线13,右牵引线10,屏蔽信号线12一头焊接在电极115背后,另一头连接TGAM脑电波模块相应接口,电极移动座112是一个前部凸起的内空盒体,后部中间开有一个圆形孔,圆形孔内径比电极115直径稍大,电极115在圆形孔内可轴向伸缩移动,橡胶弹力条111中心开有穿线小孔,屏蔽信号线12从小孔穿出,电极115后背固定在橡胶弹力条111中心位置,橡胶弹力条111的两端固定在电极移动座112两端,电极移动座112嵌入在松紧带14的前部开孔中,通过电极移动座飞边113铆钉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移主电极、震动耳夹电极、下颌带,滑环扣、TGAM脑电波模块盒、主控板、颈挂式音响,位移主电极包括电极、屏蔽信号线、电极移动座、电极移动座飞边、橡胶弹力条、左前扣环、右前扣环、左后扣环、右后扣环、左牵引线,右牵引线,屏蔽信号线一头焊接在电极背后,另一头连接TGAM脑电波模块相应接口,电极移动座是一个前部凸起的内空盒体,后部中间开有一个圆形孔,圆形孔内径比电极直径稍大,电极在圆形孔内可轴向伸缩移动,橡胶弹力条中心开有穿线小孔,屏蔽信号线从小孔穿出,电极后背固定在橡胶弹力条中心位置,橡胶弹力条的两端固定在电极移动座两端,电极移动座嵌入在松紧带的前部开孔中,通过电极移动座飞边铆钉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移主电极、震动耳夹电极、下颌带,滑环扣、TGAM脑电波模块盒、主控板、颈挂式音响,位移主电极包括电极、屏蔽信号线、电极移动座、电极移动座飞边、橡胶弹力条、左前扣环、右前扣环、左后扣环、右后扣环、左牵引线,右牵引线,屏蔽信号线一头焊接在电极背后,另一头连接TGAM脑电波模块相应接口,电极移动座是一个前部凸起的内空盒体,后部中间开有一个圆形孔,圆形孔内径比电极直径稍大,电极在圆形孔内可轴向伸缩移动,橡胶弹力条中心开有穿线小孔,屏蔽信号线从小孔穿出,电极后背固定在橡胶弹力条中心位置,橡胶弹力条的两端固定在电极移动座两端,电极移动座嵌入在松紧带的前部开孔中,通过电极移动座飞边铆钉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前扣环和右前扣环并排置于位移主电极的前部内顶端,左后扣环和右后扣环分别布置在电极移动座内空盒体的左右两侧,左牵引线和右牵引线的前端一头分别固定在左钉扣和右钉扣上,左牵引线的另一头先后穿过左前扣环和左后扣环,并从电极移动座内空盒体的左侧穿出,穿过滑环扣后向下固定在下颌带左侧,右牵引线的另一头先后穿过右前扣环和右后扣环,并从电极移动座内空盒体的右侧穿出,穿过滑环扣后向下固定在下颌带右侧,滑环扣是相同的左右一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电波疲劳瞌睡预警和醒脑装置,其特征在于,震动耳夹电极是相同的左右一对,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弹簧、参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之娇
申请(专利权)人:王之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