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47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其结构包括主体、进料口、驱动电机、支撑脚,主体包括搅拌块、加热块、出料口,出料口包括出料管、旋转阀门、分流块、装泡板,分流块包括分流体、通料槽、凸块、扎泡块,扎泡块由固定板、通孔、扎针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十个以上的三角形状的堆积槽设置在装泡槽的底部,使得通过多个堆积槽让气泡堆积在堆积槽中,在通过倒勾分为两排并排列在通料孔的上端与下端,使倒勾将通过通料孔中的气泡进行拦截,避免气泡出料孔排出,让带有细菌的气泡浮于果酱上,造成果酱加快变质过期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生产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
技术介绍
乳化罐的作用是将一种或多种物料溶于另一种液相,并使其水合成为相对稳定的乳化液,广泛适用于食用油类、粉类、糖类等原辅料的乳化混合,在制作果酱的时候,要把水果、糖及酸度调节剂混合后,在通过高温熬制成凝胶物质,为了将水果、糖以及酸度调节剂充分混分在一起,需要利用乳化罐中的搅拌块对水果进行切割搅拌,使得水果形成液体状与糖还有酸度调节剂混合在一起。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水果在进行搅动的过程中与搅拌块激烈碰撞,使得空气被带入到果酱中,浮在果酱的上端形成气泡,导致将果酱从乳化罐取出的时,会连同气泡一起被带出,让带有细菌的气泡浮于果酱上,造成果酱加快变质过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其结构包括主体、进料口、驱动电机、支撑脚,所述主体的顶部侧端设有进料口,所述驱动电机嵌固在主体的顶部正中间,所述支撑脚设于主体的底部,所述主体包括搅拌块、加热块、出料口,所述搅拌块嵌固在主体的正下端,所述加热块贴合在主体的内部底端,所述出料口设置在主体的底部正中间。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包括出料管、旋转阀门、分流块、装泡板,所述出料管的内部上端设有旋转阀门,所述分流块设于出料管的内部底端,所述装泡板卡合在出料管的底部,所述装泡板为圆形,所述装泡板与出料管的底部活动卡合。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块包括分流体、通料槽、凸块、扎泡块,所述分流体中设有四个以上的通料槽,且垂直排列在分流体的侧端,所述凸块设于通料槽的底部,所述扎泡块嵌固在通料槽的前端,所述凸块为波浪状。进一步的,所述扎泡块由固定板、通孔、扎针组成,所述固定板为圆形,所述通孔设有十个以上,且环绕于固定板排列,所述扎针设于固定板的外表面,所述扎针设有十个以上,且布置在两两通孔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装泡板包括装泡槽、橡胶块、把手、掉落孔、滤网,所述装泡槽设于装泡板的正中间,所述橡胶块贴合在装泡板的上端面,所述把手嵌固在装泡板的侧端,所述掉落孔位于装泡槽的底部正中间,所述滤网嵌固在掉落孔的正上端,所述滤网与装泡槽活动卡合。进一步的,所述装泡槽包括堆积槽、挡料块、出料孔,所述堆积槽设有十个以上,且横向排列在装泡槽的底端,所述挡料块设置在两两堆积槽之间,所述出料孔设置在装泡槽的末端,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堆积槽为三角形状。进一步的,所述挡料块由挡料体、通料孔、倒勾组成,所述挡料体的内端设有通料孔,所述通料孔的孔径由前端向后端逐渐缩小,所述倒勾设于通料孔中,所述倒勾设有五个以上,且分为两排并排列在通料孔的上端与下端。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分流块中通料槽的底部设置波浪状的凸块,使得经过通料槽中果酱带有的气泡附在上端,利用在扎泡块的两两通孔中设置扎针,将进入到通料槽气泡扎破,减少附在果酱上端的气泡。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十个以上的三角形状的堆积槽设置在装泡槽的底部,使得通过多个堆积槽让气泡堆积在堆积槽中,在通过倒勾分为两排并排列在通料孔的上端与下端,使倒勾将通过通料孔中的气泡进行拦截,避免气泡出料孔排出,让带有细菌的气泡浮于果酱上,造成果酱加快变质过期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料口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流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扎泡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装泡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装泡槽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挡料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主体1、进料口2、驱动电机3、支撑脚4、搅拌块11、加热块12、出料口13、出料管131、旋转阀门132、分流块133、装泡板134、分流体a1、通料槽a2、凸块a3、扎泡块a4、固定板a41、通孔a42、扎针a43、装泡槽b1、橡胶块b2、把手b3、掉落孔b4、滤网b5、堆积槽b11、挡料块b12、出料孔b13、挡料体c1、通料孔c2、倒勾c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如下:其结构包括主体1、进料口2、驱动电机3、支撑脚4,所述主体1的顶部侧端设有进料口2,所述驱动电机3嵌固在主体1的顶部正中间,所述支撑脚4设于主体1的底部,所述主体1包括搅拌块11、加热块12、出料口13,所述搅拌块11嵌固在主体1的正下端,所述加热块12贴合在主体1的内部底端,所述出料口13设置在主体1的底部正中间。所述出料口13包括出料管131、旋转阀门132、分流块133、装泡板134,所述出料管131的内部上端设有旋转阀门132,所述分流块133设于出料管131的内部底端,所述装泡板134卡合在出料管131的底部,所述装泡板134为圆形,所述装泡板134与出料管131的底部活动卡合,有利于将滤掉的泡沫集中装在装泡板134中,方便进行清理。所述分流块133包括分流体a1、通料槽a2、凸块a3、扎泡块a4,所述分流体a1中设有四个以上的通料槽a2,且垂直排列在分流体a1的侧端,所述凸块a3设于通料槽a2的底部,所述扎泡块a4嵌固在通料槽a2的前端,所述凸块a3为波浪状,有利于让经过通料槽a2中果酱带有的气泡附在上端,避免气泡跟随果酱流出。所述扎泡块a4由固定板a41、通孔a42、扎针a43组成,所述固定板a41为圆形,所述通孔a42设有十个以上,且环绕于固定板a41排列,所述扎针a43设于固定板a41的外表面,所述扎针a43设有十个以上,且布置在两两通孔a42之间,有利于对从通孔a42进入到通料槽a2气泡扎破。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将水果、糖还有酸度调节剂从进料口2放入到主体1中,在通过驱动电机3带动搅拌块11旋转搅拌,使得水果和糖还有酸度调节剂混合在一起形成果酱,在通过在加热块12对置于主体1中的果酱加热熬制,然后打开旋转阀门132让果酱从出料口13流出,利用在分流块133中通料槽a2的底部设置波浪状的凸块a3,使得经过通料槽a2中果酱带有的气泡附在上端,最后利用在扎泡块a4的两两通孔a42中设置扎针a43,从通孔a42进入到通料槽a2气泡扎破,减少附在果酱上端的气泡。实施例二:请参阅图6-图8,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如下:所述装泡板134包括装泡槽b1、橡胶块b2、把手b3、掉落孔b4、滤网b5,所述装泡槽b1设于装泡板134的正中间,所述橡胶块b2贴合在装泡板134的上端面,所述把手b3嵌固在装泡板134的侧端,所述掉落孔b4位于装泡槽b1的底部正中间,所述滤网b5嵌固在掉落孔b4的正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其结构包括主体(1)、进料口(2)、驱动电机(3)、支撑脚(4),所述主体(1)的顶部侧端设有进料口(2),所述驱动电机(3)嵌固在主体(1)的顶部正中间,所述支撑脚(4)设于主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主体(1)包括搅拌块(11)、加热块(12)、出料口(13),所述搅拌块(11)嵌固在主体(1)的正下端,所述加热块(12)贴合在主体(1)的内部底端,所述出料口(13)设置在主体(1)的底部正中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其结构包括主体(1)、进料口(2)、驱动电机(3)、支撑脚(4),所述主体(1)的顶部侧端设有进料口(2),所述驱动电机(3)嵌固在主体(1)的顶部正中间,所述支撑脚(4)设于主体(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1)包括搅拌块(11)、加热块(12)、出料口(13),所述搅拌块(11)嵌固在主体(1)的正下端,所述加热块(12)贴合在主体(1)的内部底端,所述出料口(13)设置在主体(1)的底部正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3)包括出料管(131)、旋转阀门(132)、分流块(133)、装泡板(134),所述出料管(131)的内部上端设有旋转阀门(132),所述分流块(133)设于出料管(131)的内部底端,所述装泡板(134)卡合在出料管(13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生产用乳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块(133)包括分流体(a1)、通料槽(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邦蒂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