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408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用器械领域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及其用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呼吸机对空气净化性较差,无法满足重症病人的空气吸入要求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包括呼吸机的进气部分和连接呼吸面罩的出气部分,所述呼吸机内沿进气部分至出气部分依次设有进气泵体、空气吸附通道和空气滤清通道;所述空气吸附通道内壁粘接有滤芯,滤芯包裹有空气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过渡轮、轴连器、三角支架、输出轮、第一引流桨和第二引流桨,由于本机构采用齿轮与齿轮啮合方式,第一引流桨和第二引流桨的转向相反,处理空间的气流处于瞬间失重状态,此时对气流中大分子颗粒物进行第一次剥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呼吸机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传统的呼吸机在完善呼吸机监护功能方面已经逐渐完善,但是传统的呼吸机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集中的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传统的呼吸机在使用时,其占地面积较大,目前市场出现的呼吸机多为立式呼吸机,其底部需要平稳的支撑,在医院病房特殊的环境因素下,占地面积较大显得不是很实用,同时不稳定的因素较多,容易造成呼吸机位置摆放问题的发生,同时极易出现不稳定因素导致呼吸机整体倾倒造成的财产损失,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再次,传统的呼吸机能源消耗较高,精密的配置在具体使用时,其能源成本随之增高,但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辅助呼吸有造成工作运行效率的降低,并且传统的机械式呼吸机一旦损坏,其维修成本较高;另外,传统的呼吸机在呼吸动力提供系统和呼吸面罩配合完成实现同步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呼吸机送气反应时间可控性仍然有待增强,压力控制、供氧气流以及人机协调方面仍需增强。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现有技术公告号为CN107583165A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一种简易呼吸机及其呼吸面罩,这种呼吸机体积小巧,可以随时移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这种呼吸机对空气净化性较差,无法满足重症病人的空气吸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空气洁净性的呼吸机,以满足重症病人的空气吸入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呼吸机的进气部分和连接呼吸面罩的出气部分,所述呼吸机内沿进气部分至出气部分依次设有进气泵体、空气吸附通道和空气滤清通道;所述空气吸附通道内壁粘接有滤芯,滤芯包裹有空气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过渡轮、轴连器、三角支架、输出轮、第一引流桨和第二引流桨,所述主动齿轮与进气泵体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同轴连接过渡轮,过渡轮啮合输出轮,所述三角支架的三个顶点处通过轴连器分别连接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过渡轮;所述主动齿轮远离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上方固定连接第一引流桨;所述第二驱动轴连接输出轮,且第二驱动轴的竖向中轴线处穿过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与第二驱动轴之间间隙配合,第二驱动轴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引流桨,第一引流桨的高度低于第二引流桨。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公告号为CN107583165A的技术方案,因为第一驱动轴驱动的第一引流桨的高度低于第二驱动轴驱动的第二引流桨,所以第一引流桨和第二引流桨之间形成处理空间,当进入的气流位于处理空间时,由于本机构采用齿轮——齿轮啮合方式,第一引流桨和第二引流桨的转向相反,处理空间的气流处于瞬间失重状态,此时对气流中大分子颗粒物进行第一次剥离。2、相对于将气流进行失重处理剥离大分子颗粒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因为存在转速方向相反且转动速度差的第一引流桨和第二引流桨,气流中的小颗粒或未完全排除的大颗粒在引流桨叶面滑动从而形成剪切面,各团状或颗粒状的分子相互滑动和碰撞,形成混合剪切。3、相对于对颗粒进行剪切处理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当气流在处理空间运行时,由于两个引流桨转动方向相反,因第一引流桨由主动齿轮直接带动,第二引流桨由主动齿轮间接带动,此时第一引流桨与第二引流桨同步旋转,当第一引流桨与第二引流桨的桨叶有运动重叠区域(桨叶之间相互交错,从而遮蔽空隙),此时位于处理空间内的气流被桨叶密闭翻动,气流滞留于重叠区域,当气流离开桨叶的瞬间,由于惯性的作用气流内的颗粒物在处理空间中散落。4、相对于利用重力剥离颗粒物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当颗粒物在扩散过程中接触吸附通道内壁的滤芯时,颗粒物被滤芯吸收,扩散状态的颗粒物减轻了局部滤芯的吸附压力,同时提升了可有效接触颗粒物的滤芯面积,提升了气流的洁净性。进一步,所述空气滤清通道与空气吸附通道的交汇处内置有过滤膜,所述空气滤清通道内安装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贴靠于空气吸附通道的侧壁。有益效果:相对于提供单一洁净效果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通过过滤膜结合紫外线灯管,当气流流出空气吸附通道后,气流进入空气滤清通道,此时由于空气滤清通道中的紫外线灯管持续进行照射,气流受到紫外线的影响下进行杀菌处理,确保流入呼吸机面罩的气流洁净。进一步,所述呼吸机带有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四周带有滑动滚轮,所述滚轮径向一侧安装有滑轮锁止件。有益效果:相对于传统的立柜式呼吸机,本装置通过滑动滚轮进行推动,当装置推动至预计位置时医护人员将滚轮锁止件进行锁定,便于呼吸机的位移。进一步,壳体表面带有数字显示屏,显示屏的背部信号连接有用于控制呼吸机通气参数的PID控制器。有益效果:进一步,通气参数包括氧气百分比、上升时间、触发灵敏度、峰值流率、峰值吸气压力、潮气量、PEEP和目标设置中的至少一个。有益效果:相对于便携式呼吸机,本技术方案中利用数字显示屏中显示进入气流的潮湿程度,以及进入气体的氧气百分比,此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数字显示屏观察指数是否正常,随后医护人员调节指数,以达到需求的目标指数。进一步,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过渡轮和输出轮的齿数比为1:2:2:3。有益效果:相对于转速相同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主动轮至输出轮之间采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方案,输出轮的转速加快,便于形成气流差。进一步,所述显示屏底部带有控制参数的按钮键位,所述按钮键位外表面包裹有橡胶防尘套。有益效果:相对于带有按键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防尘套进行按钮键的包裹,提升了按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状态全剖图;图2为图1中导流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气泵体1、空气吸附通道2、空气滤清通道3、滤芯4、导流装置5、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过渡轮8、滑轮锁止件9、三角支架10、输出轮11、第一引流桨12、第二引流桨13、第一驱动轴14、第二驱动轴15、过滤膜16、紫外线灯管17、滑动滚轮18。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及其用途包括呼吸机的进气部分和连接呼吸面罩的出气部分,所述呼吸机内沿进气部分至出气部分依次设有进气泵体1、空气吸附通道2和空气滤清通道3;请参考图2,空气吸附通道2内壁粘接有滤芯4,滤芯4包裹有空气的导流装置5,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及其用途,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机的进气部分和连接呼吸面罩的出气部分,所述呼吸机内沿进气部分至出气部分依次设有进气泵体、空气吸附通道和空气滤清通道;/n所述空气吸附通道内壁粘接有滤芯,滤芯包裹有空气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过渡轮、轴连器、三角支架、输出轮、第一引流桨和第二引流桨,所述主动齿轮与进气泵体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同轴连接过渡轮,过渡轮啮合输出轮,所述三角支架的三个顶点处通过轴连器分别连接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过渡轮;/n所述主动齿轮远离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上方固定连接第一引流桨;所述第二驱动轴连接输出轮,且第二驱动轴的竖向中轴线处穿过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与第二驱动轴之间间隙配合,第二驱动轴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引流桨,第一引流桨的高度低于第二引流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及其用途,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机的进气部分和连接呼吸面罩的出气部分,所述呼吸机内沿进气部分至出气部分依次设有进气泵体、空气吸附通道和空气滤清通道;
所述空气吸附通道内壁粘接有滤芯,滤芯包裹有空气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过渡轮、轴连器、三角支架、输出轮、第一引流桨和第二引流桨,所述主动齿轮与进气泵体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同轴连接过渡轮,过渡轮啮合输出轮,所述三角支架的三个顶点处通过轴连器分别连接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过渡轮;
所述主动齿轮远离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上方固定连接第一引流桨;所述第二驱动轴连接输出轮,且第二驱动轴的竖向中轴线处穿过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与第二驱动轴之间间隙配合,第二驱动轴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引流桨,第一引流桨的高度低于第二引流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用可移动重症急救呼吸机及其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滤清通道与空气吸附通道的交汇处内置有过滤膜,所述空气滤清通道内安装有紫外线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雪姜超宁方玉刘晓立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