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6402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尿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尿管包括:管体、形成于所述管体表面的涂层、以及层层自组装于所述涂层外表面的肝素和壳聚糖,所述涂层由涂层组合物形成,所述涂层组合物包括至少一种可光固化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尿管能够避免导尿管对于尿道内表面的损伤。同时,能够有效抑制结晶的堆积并杀死粘附在导尿管表面以及尿道创面上的细菌,减小细菌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尿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表面经过改性的导尿管领域。
技术介绍
留置导尿管法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麻醉或手术后的重病患者,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在留置导尿管法中所使用的导尿管相比于短期使用的导尿管,性能要求更高。其主要原因是留置型导尿管在体内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膀胱功能损伤和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等。留置型导尿管最为典型的问题是尿路感染问题,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的天然屏障,削弱了尿道黏膜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同时,尿管作为异物,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大大提高了细菌感染的几率。据调查数据表明,单次短期使用导尿管的感染率为1-5%,而留置型导尿管感染率为9.9%,而且感染率会随留置型导尿管保留天数的增加而直线上升,留置型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约占医院内所有感染的40%,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感染问题。留置型导尿管的感染菌和一般尿路感染的致病菌种相同,常见的有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肠球菌、沙雷氏菌及念珠菌等,临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形成于所述管体表面的涂层、以及层层自组装于所述涂层外表面的肝素和壳聚糖,所述涂层由涂层组合物形成,所述涂层组合物包括至少一种可光固化聚合物,其中,/n所述可光固化聚合物由包括水溶性光敏单体与亲水性单体的组分聚合而成,/n所述水溶性光敏单体含有:1)含光敏结构的单元;2)含季胺盐结构的单元;3)含不饱和键结构的单元;/n所述含光敏结构的单元至少通过-C(=O)-与含季胺盐结构的单元相连接,所述含有不饱和键结构的单元通过所述含季胺盐结构的单元与所述含光敏结构的单元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形成于所述管体表面的涂层、以及层层自组装于所述涂层外表面的肝素和壳聚糖,所述涂层由涂层组合物形成,所述涂层组合物包括至少一种可光固化聚合物,其中,
所述可光固化聚合物由包括水溶性光敏单体与亲水性单体的组分聚合而成,
所述水溶性光敏单体含有:1)含光敏结构的单元;2)含季胺盐结构的单元;3)含不饱和键结构的单元;
所述含光敏结构的单元至少通过-C(=O)-与含季胺盐结构的单元相连接,所述含有不饱和键结构的单元通过所述含季胺盐结构的单元与所述含光敏结构的单元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光敏单体具有式(I)的结构:



其中:R1=CH3或H;R2和R3分别独立地选自1-20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或具有3-20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X为卤素;n=1-10;m=1-4;f=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单体包括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盐、不饱和羧酸酯、不饱和酸羟烷基酯、不饱和酸酐、不饱和酰胺、不饱和内酰胺、环氧烷烃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尿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业雷杰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