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包括融合细胞膜和所述融合细胞膜包裹的负电纳米内核;所述融合细胞膜为巨噬细胞膜与癌细胞膜经融合得到的;所述负电纳米内核携载有疏水性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融合细胞膜表面含有巨噬细胞膜和癌细胞膜表面的蛋白,具有靶向黏附识别功能,赋予所修饰的纳米载药体系多重靶向肿瘤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可以递送化疗药,具有稳定性好、免疫原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为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疏水性治疗药物递送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全球每年有上千万人死于各种癌症,人们希望通过纳米载体靶向肿瘤部位来选择性抑制肿瘤生长。然而,纳米药物载体从静脉注射到癌细胞内释放药物的过程比较复杂,存在巨噬细胞吞噬、癌细胞膜穿透,内涵体/溶酶体逃逸等各种障碍,导致治疗结果受到影响。尽管国内外已有各种各样的纳米药物载体报道,研究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纳米药物载体仍然是严峻的挑战。体循环及免疫系统的快速清除作用已被证实是纳米药物靶向肿瘤部位递送失败的首要因素。而且,当纳米粒暴露在体液中时,一些非特异性的蛋白质和生物分子较易黏附到纳米粒表面,形成一种蛋白质环结构。这种结构很大程度上干扰了纳米粒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加快了纳米粒被免疫系统清除的速度。为避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除改变纳米粒物理性质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修饰纳米载体使其表面具有抗蛋白非特异性吸附性能。所以,纳米载体表面修饰抗蛋白吸附材料,已经成为解决体循环快速清楚的只要解决手段。在众多高分子材料中,聚乙二醇(PEG)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特异性蛋白质的吸附,同时抑制絮凝、调理素作用和随后的补体激活,因此PEG是最常用的纳米粒表面修饰材料。尽管如此,已有研究[IshidaT,etal.JControlRelease,2005.105(3):305-17;IshidaT,etal.JControlRelease,2006.112(1):15-25]显示PEG表面修饰的纳米载体能够诱导加速血液清除(Acceleratedbloodclearance,ABC)效应,使得循环时间显著缩短。这都使得PEG化纳米载体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受限。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纳米载体表面修饰的新技术来开发高效的长循环纳米载体,具有稳定性好、免疫原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的特点,实现肿瘤治疗药物的靶向递送,并克服纳米载体递送的屏障,为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疏水性治疗药物递送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具有稳定性好、免疫原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并能实现肿瘤治疗药物的靶向递送,使得所递送药物到达肿瘤部位并进入肿瘤细胞发挥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包括融合细胞膜和所述融合细胞膜包裹的负电纳米内核;所述融合细胞膜为巨噬细胞膜与癌细胞膜融合得到的细胞膜;所述负电纳米内核携载有疏水性药物。进一步,所述巨噬细胞膜与所述癌细胞膜的质量比为1:1。进一步,所述融合细胞膜与所述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的质量比为1:1。进一步,所述疏水性药物为疏水性化疗药或疏水性小分子药物。进一步,所述疏水性化疗药为脂溶性的阿霉素、多西他赛、环磷酰胺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所述疏水性小分子药物为免疫小分子治疗药物。进一步,所述疏水性小分子药物可以为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抑制剂。进一步,所述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抑制剂可以为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1-MT)。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在靶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一步,所述靶向肿瘤的种类与所述融合细胞膜中的癌细胞膜为同一个种类的肿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融合细胞膜的制备:将所述巨噬细胞膜与所述癌细胞膜混合,水浴超声,获得融合细胞膜;仿生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将所述融合细胞膜进行超声预处理,后与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混合,水浴超声,使所述融合细胞膜包裹所述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即得所述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进一步,所述巨噬细胞膜与所述癌细胞膜的质量比为1:1。进一步,所述融合细胞膜与所述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的质量比为1:1。进一步,所述融合细胞膜的制备:将所述巨噬细胞膜与所述癌细胞膜混合,水浴超声10min,即可制备得到融合细胞膜;所述仿生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将所述融合细胞膜进行超声预处理20min,后与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混合,水浴超声2min,即得。进一步,所述巨噬细胞膜和所述癌细胞膜的提取,包括如下步骤:把1ml的膜蛋白抽提试剂A加入至2~5×107的目标细胞中,并充分悬浮细胞,冰浴放置10-15min;采用冻融法将冰浴后的目的细胞放在液氮和室温中依次反复冻融,破碎细胞,第一次离心,得到细胞膜碎片;所述目标细胞为巨噬细胞或癌细胞,即最终得到巨噬细胞膜或癌细胞膜;其中,所述膜蛋白抽提试剂A在临加入到所述目标细胞中前添加了苯甲基磺酰氟(PMSF)。进一步,所述第一次离心的步骤包括:在4℃、700×g的条件下离心10min,去除细胞核和未破碎的细胞,收集上清液,后在4℃、14000×g的条件下离心30min。进一步,所述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进一步,制备所述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的步骤包括:称取负电纳米内核的材料,溶解于丙酮中,加入疏水性药物,于搅拌下逐滴注入到纯水中,搅拌2h后,在通风条件下继续搅拌以挥发掉丙酮,然后用超滤法洗涤(500μL,30kMWCO,Millipore,USA)3000rpm、30min除去未载进去的疏水性药物,即得。进一步,所述巨噬细胞和癌细胞的获取,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培养巨噬细胞和癌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细胞密度为6×105/ml,刮取细胞并用PBS(磷酸缓冲盐溶液)洗涤,离心收集细胞;分别用适量冰浴预冷的PBS轻轻重悬沉淀细胞,第二次离心,沉淀细胞,即得巨噬细胞或癌细胞,备用;所述用PBS洗涤细胞后,用含有EDTA(乙二胺四乙酸)但不含胰酶的细胞消化液处理细胞,使细胞不贴壁;还可用移液器吹打下细胞使细胞不贴壁。进一步,所述第二次离心的步骤具体为:于4℃、600×g条件下离心5min,沉淀细胞,弃除上清液,随后在4℃、600×g条件下离心1min,进一步除去残留液体及沉淀细胞。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负电纳米内核的材料可以为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明胶。所述负电纳米内核不仅可以起到支撑作用,还可以荷载药物或进行结构修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肿瘤细胞膜的种类为本领域常见的肿瘤种类。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可以采用本领域可以常规的方法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的制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以所述疏水性药物为阿霉素、所述负电纳米内核为PLGA为例):利用纳米粒淀法制备PLGA纳米载阿霉素纳米粒,步骤为:精密称定PLGA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细胞膜和所述融合细胞膜包裹的负电纳米内核;所述融合细胞膜为巨噬细胞膜与癌细胞膜融合得到的细胞膜;所述负电纳米内核携载有疏水性药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细胞膜和所述融合细胞膜包裹的负电纳米内核;所述融合细胞膜为巨噬细胞膜与癌细胞膜融合得到的细胞膜;所述负电纳米内核携载有疏水性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巨噬细胞膜与所述癌细胞膜的质量比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细胞膜与所述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的质量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药物为疏水性化疗药或疏水性小分子药物。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在靶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携载药物靶向免疫炎症肿瘤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肿瘤的种类与所述融合细胞膜中的癌细胞膜为同一种肿瘤。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重靶向的融合细胞膜修饰的仿生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融合细胞膜的制备:将所述巨噬细胞膜与所述癌细胞膜混合,水浴超声,获得融合细胞膜;
仿生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将所述融合细胞膜进行超声预处理,后与携载有疏水性药物的负电纳米内核混合,水浴超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永芳,宫春爱,韩璐,俞晓燕,王彧杰,王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