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手术用开颅辅助医疗器械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开颅辅助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开颅又称开颅手术,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在患者颅脑损伤或摘除患者脑瘤等情况下进行的手术,开颅手术一般在患者病患部位上的头皮上切开一个U字型的口,然后再头颅上打几个洞,取出相应的颅骨后进行医学操作后放回颅骨缝合伤口。开颅辅助装置一般是放置于手术室内使用的现有的开颅辅助装置,大部分都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固定,调整好开颅的正确角度,一人开颅,需要先给尸体头部进行剃发、消毒、划线后再启动开颅锯来开颅整个开颅工作复杂,医生在的开颅需要提前做好辅助工作,手术完成后,还需将锯下的头盖骨复位固定,对头皮缝合,整个开颅过程很久,现有的工作方式,对开颅的准备工作存在不足,其缺点如下:1、患者都需要进行人工辅助固定在手术台面,自动化辅助程度低,操作开颅锯的医生需要低头进行操作,非常费力费时;2、现有的开颅辅助的过程中,缺少对人体腿部、腰部和头部进行固定,影响开颅手术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手术用开颅辅助医疗器械,包括支撑座(1)和第四台面(5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开颅手术的移动转盘(101),所述移动转盘(10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开颅手术台进行升高的第一液压杆(102),所述第一液压杆(102)的伸缩端与两根加强杆(2)的中部固定连接,两根所述加强杆(2)的两端与支撑架(3)内壁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加强杆(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21),两个所述固定块(21)的顶部设置有调整机构(4),两根所述支撑架(3)的一端内壁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1)顶端的中部通过支撑机构(5)与用于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手术用开颅辅助医疗器械,包括支撑座(1)和第四台面(5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开颅手术的移动转盘(101),所述移动转盘(10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开颅手术台进行升高的第一液压杆(102),所述第一液压杆(102)的伸缩端与两根加强杆(2)的中部固定连接,两根所述加强杆(2)的两端与支撑架(3)内壁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加强杆(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21),两个所述固定块(21)的顶部设置有调整机构(4),两根所述支撑架(3)的一端内壁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1)顶端的中部通过支撑机构(5)与用于对开颅患者头部调整水平高度的第二电动伸缩杆(5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台面(5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6),所述支撑架(3)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机构(7),两个支撑架(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伸缩调整开颅辅助台面长度的两根第一电动伸缩杆(321),两根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321)的一端均与固定板(32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22)的两侧通过短板的与斜板(323)的两侧活动连接,所述斜板(323)的一侧通过活动铰链与第一台面(8)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台面(8)底端的两侧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51)与支撑架(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103),所述底座(103)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腿柱(104),两个所述腿柱(104)的两端固定安装有滑轮(105),所述支撑座(1)的一侧设置有PLC控制器;
所述调整机构(4)包括与两个固定块(2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的放置盒(41),所述放置盒(4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杆柱(42),两个所述第一杆柱(4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电动铰链,所述电动铰链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杆柱(43),所述第二杆柱(43)的一端与圆形挡板(4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盒(41)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杆柱(45),所述第三杆柱(45)的一端通过活动铰链与圆形挡板(4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挡板(44)顶部设置有第二台面,所述第二台面的顶部开设有开槽(46),所述开槽(46)的大小与圆形挡板(44)的大小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手术用开颅辅助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1)的一侧设置有转把(211),所述转把(211)中部与两个限位筒(212)的内部穿插连接,且转把(211)的两端与支撑架(3)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筒(2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伸板(213),两根所述拉伸板(213)的一端均通过销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