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04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包括床架和床板,所述限位床还包括腿部支撑机构和腰枕机构,腿部支撑机构位于床板的下半部,腰枕机构位于床板上半部,并且,腿部支撑机构和腰枕机构分列于床板的两侧;限位床还设有护栏,护栏设于床板靠近腰枕机构一侧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确保患者在接受灌肠操作时保持正确的卧姿体位。并且,加强了对于腿部和腰部的支撑,使患者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避免肌肉的紧张,从而降低中药保留灌肠致直肠前壁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和良好的就医体验;促进患者在灌肠时的舒适度。同时,使操作者操作时更节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
本技术属于医药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直肠给药治疗的用于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给药的途径分口服、静脉或以栓剂、水剂经直肠粘膜吸收等。其中,口服给药具有常用、方便等优点,但吸收慢,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患者也不宜采用,而且药效必须经过肝肠循环才能进入血液发挥作用,对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具有胃肠道刺激;静脉给药通常适合急重症患者和各种原因不能口服者,具有起效快,短时间达到血液中药物峰值浓度等优点,但不足的是静脉给药是一个有创操作,长期使用会引起输液反应、静脉炎等并发症,同时国家卫健委也提倡减少门诊输液;直肠给药是经过肠粘膜吸收后,通过肠道周围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传输,药物不经胃和小肠,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口服和静脉给药所带来的弊端以及肝脏的首过效应,并且能够防止肝脏及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降低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也减轻了苦寒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具有吸收速度快、达峰浓度高、时间短等特点,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特别对临近的器官作用明显。但值得关注的是直肠给药同样是侵入性操作。直肠给药通常分为栓剂类直肠给药和汤剂类直肠给药。其中,栓剂类的直肠给药是通过手指送入的,因此药物在肠作用的位置比较浅,容易滑出肛门,一般不会引起直肠粘膜的损伤。而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直肠给药治疗方案是通过肛门将熬制成的中药液体通过灌肠器送入肠管,其目的是使药物通过肠粘膜吸收,以发挥治疗的作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直肠给药治疗方案特别是临床在针对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显现出较大的优势和明显的疗效。目前常规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直肠给药方法是:患者取左侧卧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用注射器等插入直肠注入药液来进行直肠给药。但由目前的常规汤剂直肠给药方式带来的问题是:首先,因女性特有的子宫后倾后屈的生理解剖结构位置,会因肛门插管角度问题导致女性直肠粘膜损伤的发生率高达51.96%。但从理论特征上讲,肛管从肛门插管的角度并非是导致女性直肠粘膜损伤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中药制剂保留灌肠治疗女性盆腔炎的医嘱是以疗程计算,每天操作的,这样就有一个涉及到反复多次、高频率导管机械刺激直肠粘膜的问题。其次,患者在接受灌肠操作时还可能因不正确的卧姿体位,操作者的站位、导管的产品结构、制作工艺、插管时的导管深度和手法、肛管的润滑等多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女性直肠粘膜损伤。直肠粘膜损伤的症状多见于灌肠后,临床表现主要为肛门疼痛和便血,轻者表现为充血糜烂,使患者产生不舒适感,直接影响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重者溃疡甚至穿孔,给患者带来伤害,易造成安全医疗纠纷。然而,实际情况是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直肠给药治疗过程并没有特定的卧姿体位限位工具来在病床上进行医疗护理操作,从而来避免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通过对患者身体部位的限定,特别是腿部和腰部的限定来使患者的体位被限制为合适进行直肠给药的体位,从而解决患者直肠给药的困难,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实现流程标准化,从而降低或消除直肠给药对患者身体带来的伤害,比如直肠前壁粘膜损伤。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包括床架和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床还包括腿部支撑机构和腰枕机构,腿部支撑机构位于床板的下半部,腰枕机构位于床板上半部,并且,腿部支撑机构和腰枕机构分列于床板的两侧;限位床还设有护栏,护栏设于床板靠近腰枕机构一侧的侧壁。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腿部支撑机构包括升降板,位于升降板上的活动板和滑动部件;升降板通过内外套杆连接在床板上,通过内外套杆调节使升降板相对床板可调节上下高度;活动板包括活动弧形板块和固定弧形板块,活动弧形板块和固定弧形板块的弧形面相对围合成一个半圆面;其中,活动弧形板块连接滑动部件,滑动部件使该活动弧形板块相对于升降板可以左右滑动;固定弧形板块固定在升降板上。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升降板宽度大于或等于活动板的宽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部件包括轴承座,内外套接的内管、外管和卡扣;外管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升降板上,外管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弧形板块的底部边缘;内管一端套接在外管内,内管另一端固定在弧形板块的底部;卡扣套接在外管与内管连接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腰枕机构包括位于床板正面的腰枕,位于床板背面的涡轮系统和穿过床板的螺杆;涡轮系统包括涡轮轴和蜗杆以及固定蜗杆的轴承座,蜗杆通过轴承座连接在床板背部底壁;涡轮轴连接螺杆,螺杆穿过床板与腰枕固定连接,螺杆与床板螺旋连接并相对床板可螺旋转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床板顶端的头枕机构;头枕机构包括头枕,棘爪齿轮和止回棘爪部件,以及内外套接的内杆和外杆;头枕通过棘爪齿轮连接在内杆顶部,内杆底部与外杆顶部连接,外杆底部固定在床板背面顶部;止回棘爪部件包括止回棘爪、连接在止回棘爪一端的弹簧以及弹簧套筒和固定块,弹簧固定块固定在内杆上。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护栏为可伸缩护栏。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床还包括扶手机构,所述扶手机构位于床板上半部,与腿部支撑机构位于床板的同一侧;扶手机构包括扶手和连接扶手与床板的两个套杆。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床板为可折叠床板,可折叠床板包括第一躺板和第二躺板,第一躺板相对床架可向上翻转,第二躺板固定在床架上;第一躺板末端和床架通过活页连接。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躺板和第二躺板连接处位于床板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腰枕机构、护栏和扶手机构位于第一躺板上;腿部支撑机构位于第二躺板上。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躺板背面设有第一躺板支撑调节机构;第一躺板支撑调节机构包括丝杆、螺母和连杆;丝杆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在床架上的丝杆轴承座连接在床架上,丝杆可相对丝杆轴承座移动;连杆一端铰接在第一躺板的底壁,另一端活动铰接在丝杆的螺母上。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床架包括长方形框架和位于框架四个转角的支撑柱,以及位于支撑柱底部的万向轮。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确保患者在接受灌肠操作时保持正确的卧姿体位,加强了对于腿部和腰部的支撑,使患者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避免肌肉的紧张,从而降低中药保留灌肠致直肠前壁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和良好的就医体验;促进患者在灌肠时的舒适度。同时,使操作者操作时更节力,并使灌肠操作标准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头枕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棘爪齿轮和止回棘爪部件的示意图。图6为腰枕机构的部分部件示意图。图7为腰枕机构的部件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腿部支撑机构中的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包括床架和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床还包括腿部支撑机构和腰枕机构,腿部支撑机构位于床板的下半部,腰枕机构位于床板上半部,并且,腿部支撑机构和腰枕机构分列于床板的两侧;限位床还设有护栏,护栏设于床板靠近腰枕机构一侧的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的限位床,包括床架和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床还包括腿部支撑机构和腰枕机构,腿部支撑机构位于床板的下半部,腰枕机构位于床板上半部,并且,腿部支撑机构和腰枕机构分列于床板的两侧;限位床还设有护栏,护栏设于床板靠近腰枕机构一侧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床,其特征在于,腿部支撑机构包括升降板,位于升降板上的活动板和滑动部件;升降板通过内外套杆连接在床板上,通过内外套杆调节使升降板相对床板可调节上下高度;活动板包括活动弧形板块和固定弧形板块,活动弧形板块和固定弧形板块的弧形面相对围合成一个半圆面;其中,活动弧形板块连接滑动部件,滑动部件使该活动弧形板块相对于升降板可以左右滑动;固定弧形板块固定在升降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件包括轴承座,内外套接的内管、外管和卡扣;外管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升降板上,外管另一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弧形板块的底部边缘;内管一端套接在外管内,内管另一端固定在弧形板块的底部;卡扣套接在外管与内管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床,其特征在于,腰枕机构包括位于床板正面的腰枕,位于床板背面的涡轮系统和穿过床板的螺杆;涡轮系统包括涡轮轴和蜗杆以及固定蜗杆的轴承座,蜗杆通过轴承座连接在床板背部底壁;涡轮轴连接螺杆,螺杆穿过床板与腰枕固定连接,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月萍余秋燕于恩光施春芳尹建阁徐博铭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