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339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为网管式支架,由多个支撑单元和连接杆组成,表面设有搭载药物的载药涂层;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两端的支撑单元由多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组成,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中间的支撑单元由多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与m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支架因基体材料锌合金较优越的耐腐蚀性能,能克服降解速率与血管重建不匹配的缺陷;药物涂层结构能控制药物释放,抑制内膜增生,有效治疗病变血管;特殊的结构设计使支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扩张性能和柔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
技术介绍
自1977年世界上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由Gruentzing教授完成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开始迅速发展,四十多年来先后经历了球囊扩张时代,裸金属支架时代和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其中金属支架在应用过程中作为“异物”永久性存留体内,激发了人体内的自我排异反应,晚期支架内部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会导致支架再狭窄,已成为影响临床效果的主要原因。随着材料学的发展,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应运而生,利用可吸收材料制作支架,在植入初期,有效的支撑病变血管,避免血管塌缩和负性重构,在完全吸收后,又可避免永久性植入的金属支架所带来的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杜克大学的Stack等人就提出由高分子材料编织成生物降解支架,日本研制的Igaki-Tamai支架则是首例植入人体的可生物降解的支架(CurrentInterventionalCardiologyReports,2001,3:10-17)。目前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可吸收高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为网管式支架,由多个支撑单元和连接杆组成;/n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两端的支撑单元由多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组成,所述两端的支撑单元与其相邻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杆连接在相邻两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的波顶之间;/n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中间的支撑单元由多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与m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组成,所述中间的支撑单元与其相邻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杆连接在一侧支撑单元的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的波顶与另一侧支撑单元的m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的底部之间;/n所述连接杆形状由直线形、n形、Z形、V形和S形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为网管式支架,由多个支撑单元和连接杆组成;
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两端的支撑单元由多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组成,所述两端的支撑单元与其相邻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杆连接在相邻两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的波顶之间;
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中间的支撑单元由多个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与m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组成,所述中间的支撑单元与其相邻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杆连接在一侧支撑单元的n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的波顶与另一侧支撑单元的m形花冠弧形波单元的底部之间;
所述连接杆形状由直线形、n形、Z形、V形和S形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原料为Zn-(0.01%~10%)Mg合金或Zn-(0.01%~10%)Mg-(0.01%~0.55%)A系金属合金,所述A系金属为Fe、Ag、Cu、Ca、Sr和Li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原料为Zn-(0.01%~10%)Cu合金或Zn-(0.01%~10%)Cu-(0.01%~0.55%)B系金属合金,所述B系金属合金为Fe、Ag、Mg、Ca、Sr和Li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锌基合金载药支架原料为Zn-(0.01%~10%)Fe合金或Zn-(0.01%~10%)Fe-(0.01%~0.55%)C系金属合金,所述C系金属合金为Ag、Mg、Cu、Ca、Sr和Li中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丽宋坤赵志义苏文付平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耀百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